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闲话王铁麟《诗词读写笔记》

2015-04-30 16:40:30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谢小珮

   

  太阳抵御了初春连日的阴雨,姗姗地绽开笑容。我坐拥阳光,一股暖流潜入思潮。

  随手取过《诗词读写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拣些篇章来念。跨进这道门槛竟有些年头了,回味当时学写诗词的辛苦甘甜,不免窃喜。不会吟诗强作诗的劲头,寻字找词凑句也不为过。那时的诗兴,完全出自强烈的感受。至于尝尽个中滋味,是从了王铁麟先生以后的事。

  诗词的读与写原本是两回事,却不能割裂。撇开了读只是写,是无源之泉,才情再充溢,过不了多久,终会枯干;只读不写,读得再多,研究得再深,缺少实践的感悟、体认,可能会陷入空头评论的怪圈。尤其是初学,为兴之所至煽动,却囿于物理、事理、情理认知的缺失,一味冥思苦吟,进不了诗词的三昧。

  原典的解读和创作的指导,历来分书而述,在一定程度上助长着诗词教学读写悖论的存在。当今,更在民族文化史延伸路上横空插了一杆。王铁麟先生深感困惑,以文化传承的担当,寻找破解的方法:梳理着读与写的辩证关系,并结集在一本《笔记》中。一个小小的改变,无论是开拓还是实用,都带来了无限生机。这一番绝妙用心,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从“原典与解读”大量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怎样才是真正的读。

  兴趣来时,拿起诗词“低吟浅唱”,品味诗意、诗情、诗境,揣摩诗人的心意与情感,是读也是乐。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将不同意象完美组合在一起。每每读着,在享用优美意境、清丽文字的同时,也感受到哲理启迪的蕴意丰富。《笔记》则为读者打开了另一扇门:诗作抑扬顿挫的节律,撩人以愉悦,从而崇敬它在诵读史上的巨大贡献。它,是唐(含唐)后古体诗的滥觞,是皇皇唐韵的始发站。这一解读,引导读者着眼音韵节律,进而关注形式密码的破译。

  《笔记》专业性的通识传授,让读者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鲜明、严谨的逻辑推理,演绎着近体诗律的重要内涵,并延伸至词的声调构成。尤其是近体诗四大律——本句律、粘对律、押韵律、回避律——的总结,颠覆了学格律常陷困惑的格局,让读者自由轻松把握格律,再不视格律为天书。

  在音韵节律基础上,《笔记》梳理了诗词形成发展的过程,对某些诗(词)人、诗(词)作的解读也蹊径独辟。其层层剥茧、注重史实的分析方法,以及与现当代理念相结合的审视角度,是本书的又一亮点。

  李白和苏轼是中国韵文史中两大奇才,在本书有关的篇章中,作者对两人的品性、身世、处境、地位作了理性的现实的比照,立论清晰、合乎情理。至于《清明》诗署名权的归属问题,《笔记》剖析了诗作遣字造句的风格,并以文献资料为佐证,坦露了对著作权归杜牧的质疑。作者的真知灼见,因论述得丝丝入扣,更令人信服。

  读、多读、深入读、理性读,从纵深诸层面进入,才能见到七彩缤纷的世界,才能广求博引,享用接近事物真相美并更高于其的乐趣。

  纵观全书,我比较看重“传承与创新”这一章。尽管作者自称这是书中最薄弱的部分,然而,厚积薄发,传承就这么进行着。

  写诗填词本无捷径,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原则,作者强调学习者必须弄懂诗词的全部内涵。说白了,不必畏惧格律的严格,不必感叹鸿篇巨制早被前人写尽,也不必苦于寻章摘句的求索。只要遵循诗词的自然法度(音韵的、文学的),都可以尝试一下。

  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是因为它能唤醒人类内心对美的感受,从而引起共鸣。《笔记》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知识面的拓展,是发掘事物内在美的基点。选定题材,找到切入口,才算迈开了学写诗词的第一步。

  对于诸多的文学性,《笔记》分门别类作了详而尽的指导。大的如立意、结构、章法、意境的营造,小到字词的锤炼、色彩、数字、用典……几乎涵盖了近体诗词的重要节点。这一切大多是以新人新作为实例,在具体剖析中完成了传绪。咀嚼原典英华同时品尝新作的鲜味,既亲切又实用,亦属首创。

  读了,就可以学写。这些作者不是什么名家大师,不过是些平凡的人,是身边的你我,也许是擦肩而过的邻家小妹,或许是职场上追梦的伙伴。面对他们,任何人绝无高不可攀的窘迫和自卑,有的是亲近和自在。他们可以,有兴趣的你也不妨进来看看吧。也许哪天,你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携手遨游诗词花苑,种花护花,继而做传承文明的使者。读写结合的好处,可能就凸现在这里。

  《笔记》前后贯通,篇篇串联,可连读,也可独立翻阅。读后,却感到几乎每一篇都有作者独立的提示和感情披露。它不是注释、解绎,而是贯穿对读者文学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激发。

  《笔记》对诗词作为一个文学艺术特殊表现主体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全书在选择案例的侧重点上颇有倾向性,这是作者作为诗人的诗才诗情和个性使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否则,无所谓一家之言、独立见解了。

  今番拙议,全仗当初王铁麟先生的启蒙教育。回想当年一周一首七言绝句的基础训练,即使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习作,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初步阶段,是学习写诗最易上手的练习。若能时光倒转,真想让这股年轻的学诗热情从头来过。

  行文至此,又赶上阴云连日,太阳似乎老去。这陬月里的春寒料峭,春风何日绿江南?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