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阿丁:人性的叙事与先锋的余韵

2015-01-29 11:12:38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刘 波

   

  阿丁的小说还有着上个世纪文学先锋的余韵,从审美变化来看,他可能又属于新世纪的先锋。他的先锋,不仅仅是语言和形式,更在于一种精神:既无限向上,直指人性的内部和终极,也无限向下,隐喻现实的残酷与无望。他以小说写出了潜伏在我们每一个人体内的不安全感。阿丁的暴力不是街头古惑仔的打打杀杀,而是一种内心的残忍和隐藏在个体深处的那种恶;但是恶并没有我们臆想中的强大,相反在现实中还透出一种无力。阿丁就是在挑明这种无力中让每一个人物出场。
 
  我们怎样讲故事
 
  在小说《异物》中,阿丁以平行的两条线写了两个“疯子”——X和安得林,一个人何以发疯,皆因他非同一般的内心追求。安得林从一个高考失利者,变成年轮木业的保安,后来又娶了总裁的女儿,顺理成章地当上副总裁,但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却选择了一条远方的路。这条在常人看来“生活在别处”的路,或许是其内心多年的一个夙愿——躲起来写作。从隐居到消失,这个“零余者”形象就是异物,作者看得见,我们看得见,可他自己看不见。“安得林似乎永远消失了。可这个疯子,却成功地以异物的姿态植入我的生活。”他想抹掉他,可无法删除,这在一个人内心和笔下无法被删除的人,就是文学的源头。
 
  小说所留下的悬念,似乎恰好印证了作家本人的生活和写作。作为一个学医出身的作家,阿丁当了十年麻醉医生,这职业虽不风光,也足以令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羡慕,但他放弃了。后来进京做媒体,当过记者,干过编辑,最后在写作这条道上安顿下来。这不和安得林一样吗?无论外在的生活有多风光,他还是要走回内心,这才能让他宁静、舒服,如此自由,可成就一个怀抱梦想的写作者创造他的虚构王国。那些虚构,都基于他的经验,而当经验被转化成接近飞翔的文字时,我们却从中看到了苦涩,浸泡在悲剧里的苦涩。小说中的阿丁,总是在试图跳跃、跨栏,将隐秘的跌宕置于波澜不惊的叙事中。在《你进化得太快了》中,李格林和苏珊这对恋人从都市到森林,要学会回归自然,可那赤裸裸的血腥,其实就是对文明的一种冒犯,小说以李格林消失、走散在退化路上为结。这样的文本太奇特了,读完我们可能会问阿丁何以将想象力发挥到这种没来由的故事上,但他直指了城市人生活和存在的困境。人类疯狂的现代性,看似向文明的进化,又何尝不是一种退化?
 
  有人可能会抱怨:这样的故事有什么好看的?但阿丁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要在小说里讲一个世俗意义上的精彩故事,因为现实中的荒诞比虚构的故事更吸引人。我这样说并不代表阿丁不会讲故事,像《寻欢者不知所终》、《低俗小说》、《我不喜欢开玩笑》以及新长篇《我要在你坟前跳舞唱歌》,都足以证明阿丁讲故事的能力。但他没有完全依靠这种才华,他需要将故事讲得有个性,有特点,有品质,那才是他的风格。
 
  阿丁之所以要将故事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在我看来,他并非要去赶后现代的潮流,也不是刻意炫技,这或许与他讲述的“存在之难”有关。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阿丁仅是在表现我们人生的某些横断面,这才是写作的真相。那些传奇、轶事,都在远古的历史里,我们需要的是更贴近生活的那部分,不惊心动魄,但也能让那些大时代的小人物带来触动、震撼与人性的理解。
 
  从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中,我们感到这是一个大时代,阿丁只是将这个大时代作为背景,写了小人物们存在的困惑、虚无与不安。我们来看看,他都写了些什么样的人:看黄色录相而躲避警察抓捕的父子俩(《就像鱼找到了水——写给不可名状的恐惧》)、逃避父母独自旅行而被骗的高中毕业生(《一个旅程,一个旅人》)、为了离婚而找小姐当女友的男子(《寻欢者不知所终》)、当了开锁技师的前小偷(《锁》)、精心设计复仇之路的普通老者(《高考》)……阿丁笔下基本没有世俗意义上的英雄,也无轰轰烈烈的大人物,他写出了他们在生活中的狼狈,还有被欲望所裹挟的反常之举。阿丁写下他们,是要以道德的名义审判他们吗?不,他是要给他们一个释放的出口。
 
  这样一些日常主题和普通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随处可遇,但他之所以还不遗余力地去写,其实是要如实地记录小人物的物质与精神困境,让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那种憋屈,于小说里获得发泄的通道和途径。跟很多曾经冒险的大作家一样,在《死党》里,阿丁甚至将新闻事件搬到了小说里——卖烧烤的小商贩曲飞,过失杀死了城管张林忠。小说毕竟不是新闻,作家让他们都站出来说话,让过程还原,让人性显形。超越体制下的相互敌视与仇恨,阿丁以他的讲述,为我们找到了对个体人“同情之理解”的缘由。
 
  一个作家写小说的目的,并不是让人心生怨恨和绝望。尤其那些精神游荡之人,他们本无害于他人,可超出常人之行为又让他们成为“异类”,作家也只有在小说里对他们施以援手,并为这群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失败者立传。
 
  叙事的思想和力度
 
  相比于那些追求形式创造的作家,阿丁的先锋性是将叙事作为基础,而故事本身所透出的思想性和精神力度,才是其小说的亮点。如果按日常逻辑来衡量,阿丁小说中的很多叙事是不成立的,但就是那些微妙的断裂和现实中的不可能,给了他的写作以力量。《美颅》中的蒋小诗看似莫名其妙的自杀,其实阿丁在叙事过程中早就埋下了伏笔——这种有异常洞察力的人,被视为“精神不太正常”,其死应是必然的结局。只是这必然中有我们所忽略了的一个人对人生无望的恐惧,她的选择理应得到我们的回应,可我们只看到了现实,却没有注意现实在人身上所折射出的阴影——它正是绝望的根源。阿丁隐蔽性的叙事,貌似遮掩了一些场景,又略过了一些“真相”,这种跳跃可能令读者不适,其实却留下了更多难以捕捉的人的复杂性。
 
  阿丁不是那种追求过度精致的作家。叙事的天衣无缝来源于思维的缜密,然而,人性的至高处,却又充斥了太多的复杂。于是,我们看到了无常,看到了出其不意,这才是小说的新鲜所在。阿丁的小说世界就是那些新鲜的“人世怪现状”的汇集。他有他的小心思和个体责任,但他更多突出的,还是人性的局限。长篇小说《无尾狗》如同那在“在细雨中呼喊”的残酷,暖意也像是噩梦,噩梦就是恐惧。“对黑夜我一直充满恐惧。”阿丁如是说,“我把头钻进被子里,用自己营造的黑暗来逃避对一种黑暗的恐惧。”我们都经历过,也尝试过。作家在回首他的个人成长史,在书写他的残酷青春,而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人世之痛?
 
  在这样的人性困境里,皆是失败者的故事,他们有着因精神溃散而带来的隐痛。虽然阿丁写了黑暗,写了恐惧,写了失败,其实,他是一个光明之子。这种光明,可能在于他的语言有点调皮,有点坏,刻薄中有幽默,幽默中有忧伤,忧伤里有苦楚,一切都是青春的底色,同龄人读起来,肯定感觉很对味,有一种爽的共鸣。
 
  可他今后的方向在哪里?阿丁的姿态亮出来了:他不是青春写作。是继续介入时代,在生活的经验上往黑暗处进发?还是回到历史,向《聊斋志异》致敬?对于二者,也许阿丁有他自己的秘密通道。不管通道延伸向何方,阿丁还是会回到自己。这可能是乐观主义作家的自然选择。
 
  刘波,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实习编辑:白俊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