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她说“孔子偏宠子路”

2014-07-17 09:47:51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刘涛

   

  杨绛出身名门,父亲杨荫杭为中国早期留法学习法律者(可参其散文《我的父亲》),姑姑就是著名的、曾被鲁迅批判的、不为世人了解的杨荫榆,先生是钱锺书,女儿是钱媛。上世纪80年代之后,钱锺书先生“解冻”,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成为学术界改革开放的标杆性人物(会好几门外语),逐渐大红大紫,一时研究者甚众,有“钱学”之目;他在文学方面也成就卓著,粉丝极多,再加上《围城》拍成电视剧,钱锺书几乎家喻户晓。但是,杨绛没有被钱锺书的盛名盖住,她不仅只是钱锺书的太太,而在诸多方面均有重要的建树与贡献。她写过小说,譬如《洗澡》,写过大量散文,写过戏剧,翻译过很多名作,譬如《堂吉诃德》,写过论文且研究范围甚广,譬如《春泥集》。在近现代历史上,很多杰出的女性最后只以某某的太太名。譬如,许广平之于鲁迅,萧珊之于巴金,梅志之于胡风等,她们尽管亦有所成就,但毕竟没有更大的能量,所以完全被先生的盛名笼罩。“老师”与“师母”一般有较大的差别,而钱锺书与杨绛之间的差别则不大。

  《走到人生边上》乃杨绛96岁时的作品。此书看似哲学著作,杨绛不动声色地在讨论人生问题、死生问题、灵肉问题等,其实背后有现实和复杂的经历兜底。好比《道德经》,老子看似冷冰冰,不食人间烟火,但他实在是悲天悯人,五千言背后包含着多少鲜血淋漓的经验与教训,世人不觉,故历史不断重复,悲剧不停上演。同时,杨绛“走到人生边上”,要谈神鬼、命运、天命等,而这些“怪力乱神”一度被看作迷信,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杨绛自称“老夫子”、“老朽”、“老陈人物”,她说“可是为‘老先生’改造思想的年轻人,如今也老了,他们的思想正确吗?他们的不迷信使我很困惑。”这位被“改造了思想”的“老陈人”自述对人生的体悟与见解,写成《走到人生边上》,目的之一是要改造曾经对她进行过思想改造者。

  杨绛先生晚年喜读《论语》,谈及孔子时,他常用“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等语称之。在《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杨绛频频征引《论语》中的话,用以自证,亦称“尤其想见见孔子的夫人”。《走到人生边上》中有一文《趣》,杨绛写道:“‘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孔子最爱重颜渊,却偏宠子路。钱锺书曾问过我:‘你觉得吗?孔子最喜欢子路。’我也有同感。子路很聪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许多弟子里,他最直率,对孔子最忠诚,经常跟在夫子身边。”

  在《仲尼弟子列传》中,司马迁记孔子弟子“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子路名列“孔门十哲”,“政事冉有、季路”。另最为著名的学生有颜回、子贡、子夏、闵子骞、子游等。在众多学生中,孔子最喜欢哪位,历来争论纷纭。孔子的这些学生各有性格、志向、成就,孔子到底最喜欢谁,难言之矣。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答案,但每个人的答案未必代表孔子,但由此却能见出各自的志向、境况、心性、成就等。有人说最喜欢颜回,因为孔子盛赞他最多;有人说最喜欢子贡,孔子去世后,子贡守墓六年,可见师生感情之深厚;有人说最喜欢子夏,因为能传承孔子的学问。

  杨绛则言孔子最喜欢子路。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很多古典文献中均有关于子路的记载,通过这些片言只语,大概可以勾画出子路的整体形象。《论语》提及子路四十多处。譬如,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衣蔽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也,未入于室也《仲尼弟子列传》中称“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关于子路之死,司马迁写道:“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黶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不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刘向《说苑》中则说“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事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是说,子路进入二十四孝,在民间流传甚广。大概总结一下,子路好勇,有力气,但也有些鲁,他讲义气,忠于君、师、朋友,崇尚力行,孝顺母亲,任劳任怨,他自身修为程度也很高,片言可以折狱,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在《走到人生边上》中,杨绛慨叹“人生实苦”。她说:“天灾人祸都是防不胜防的。人与人、党派与党派、国与国之间为了争夺而产生的仇恨狠毒,再加上人世间种种误解、猜忌、不能预测的烦恼、不能防备的冤屈,只能叹息一声:‘人生实苦!’多少人只是又操心、又苦恼地度过了一生。”这些看似泛泛之言,但应包含着诸多历史消息、体验与感悟。二十世纪中国多灾多难,杨绛历经战乱、大变故与抉择,其境况、心态可以想见。除此之外,她还经历了人伦之变,丧父母之痛,丧女之痛,丧夫之痛。到今天,她一个人茕茕独立,经受老、病之苦,还要应付各种日常琐事,迎接各路人马。这个时候要是有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像“子路”一样的学生在身边该有多好啊。他“好勇”,身体强壮有力气,可以处理各种日常琐事,也可以有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可以借书、抄稿、论辩。而颜回,这位屡屡被孔子表扬者,“一箪事,一瓢饮”,应该身体孱弱不能干重活吧?他“不违如愚”,也不爱说话讨论问题吧?他“见其进,不见其止”、“屡空”,只是进行“思想改造”,力行方面可能会弱一些吧?所以颜回难以在日常生活方面对孔子有所助益,故杨绛论之甚少,亦未必喜欢。

  杨绛说,“孔子偏宠子路”,此言不知道与其程度有无关系(譬如庄子非常喜欢颜回,故有人说庄子乃颜回后学),但由此可以清楚看出目前杨绛的处境与心态。

  (实习编辑:邢瑞)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