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在某作家富豪榜上出现的几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沈石溪、曹文轩、杨红樱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曾经荣获(或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各类儿童文学大奖。面对这些作家,公众往往对他们腰包里的银子感兴趣,而忽略了他们在艺术上所做出的艰苦的努力。支撑他们的作品能够长期畅销的力量,不是投机式的对孩子们的简单的迎合和俯就,或者是对某些畅销作品的跟风和模仿,而恰恰是缘于他们对小读者的情感和智慧的尊重,缘于他们对艺术的敬畏和虔诚。
对“儿童性”和“文学性”的双重尊敬
对比一下基本上由孩子的自主阅读选择决定的少儿畅销书排行榜和由专家的审美口味决定的各类少儿图书评奖的获奖名单,是有趣的。盘踞前者头几名的往往是根据网络游戏改编的冒险类作品,这些作品更注重悬念的设置、曲折的故事和越来越快的叙事节奏,对文字的打磨往往放在次之的位置上。而当我们来看由专家们评出的一些获奖作品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和读者自主选择的某种错位。比如说“文学性”,一般来说,这样的获奖图书是把“文学性”放在首位的。再比如“深度”,这些获奖图书一般不是那种可以一目十行而没有任何理解上的障碍的书,它讲究难度写作,也就意味着阅读上的难度,意味着你在读它的时候需要思考、需要停顿、需要专注。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草率地认定当下孩子们的阅读口味已经倾向于快餐化、消遣性的浅阅读。
事实上,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两份不同的榜单,我们会发现,上述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名字和作品是同时出现在这两种榜单之上的——也就是说他们既受到读者的青睐,也获得了专家的认可,他们的书既是畅销的,也呈现出某种令人信赖的经典品质。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这些年在孩子们中间再次掀起了阅读的热潮。他总能用有趣饱满的故事,曲折奇异的情节,明白流畅的文字和深刻缜密的思考,呈现出大自然的博大深邃和动物世界令人惊异的生存真相。动物世界原本是最血淋淋的、最原始的脱去文明外衣的生存,但沈石溪却从粗犷、野性、甚至血腥的动物身上,发现了至关重要的一个字:爱。“爱”是生命的本源,沈石溪用他构筑的庞大的动物王国诠释了这样一个令人信服的发现。他对生命所怀有的真挚的情怀,对动物贴心的观察和关爱,我想这是他的作品能够散发出持久的魅力的根本原因吧。曹文轩的创作则一直坚持唯美的品格,甚少迁就流俗的理念。而郑渊洁和杨红樱作品中幽默和轻松的风格,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追求,更是对解放儿童的天性这样一种儿童观的坚守。这些作家的作品,虽风格迥异,题材不同,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儿童性”和“文学性”的双重尊敬。
让“畅销”和“经典”成为儿童文学并行不悖的品格
这些作家在畅销书榜上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孩子的阅读眼光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幼稚——认为孩子毕竟在人生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上是匮乏的,因而是好糊弄好忽悠的,这样的观点只能说明成年人的自大和无知。当我们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再来考察孩子们和专家们在阅读趣味上不相契合的那部分,回到我们在文章一开头提到的,孩子们对于由洛克王国、赛尔号等等网络游戏而衍生出的读物的几近顽固的热爱,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一个推论:他们的阅读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悄然改变,他们对于一种更富有智慧含量、风格更硬朗的作品充满期待,而这种期待在传统的儿童文学创作中没有得到及时回应,因而他们会求助于这些虽然显得芜杂(甚至可以说文字还有些粗糙)但和他们的精神相通的作品。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拿出类似的在艺术上更精湛的原创性作品来替代这些或多或少显得仓促的读物,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会拒绝呢?比如,我们能否拿出更多充满想象力的科幻作品来满足孩子们对于宇宙和生命的旺盛的探索欲?我们能否拿出更多的对于青少年的情感成长富有洞见的作品,来取代他们手不释卷的在我们看来很肤浅的言情作品?
所以,我们无视读者的需求,我们也将被读者无视。专家和作家们不能忽视畅销书榜单所传达出的讯息。重视这些信息,不是让作家们降低自己的写作难度,向那些短命的畅销书缴械投降,而是希望作家们从这些讯息中准确把握小读者们的脉搏,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创作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锤炼自己的艺术功力,使自己的创作不至于因为缺乏创新而跟不上小读者丰富而迅速的变化。毕竟,作品卖不出去,不全然是因为曲高和寡,它也可能是保守落后的明证。总之,我们的儿童文学畅销书不能满足于以“畅销”为目的,更不能为了畅销而迎合人类天性中一些卑下的痼疾,让一些粗俗的读物占据孩子们的阅读空间,而应该积极打造“升级版”。作家们应该发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创作升级换代,最终带动读者的阅读趣味的提升,并进而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让“畅销”和“经典”成为儿童文学的并行不悖的品格。
(编辑:李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