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王破烂》的作者王延才是一位业余作家,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传性质。以我的阅读经验,这部小说在叙述上有明显的缺陷:它是以电视剧为成品目标的写作,很少顾及到小说本体的叙述要求。一般情况下,对这样的作品我是不大看重的。但是,当阅读开始以后,这部作品却逐步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醇正而浓厚的民间情怀,紧紧地吸引了我。
这部小说的民间情怀首先表现为底层人民合理的利己主义。小说以一个下岗工人自谋出路、靠收破烂养家糊口为主要情节线索,这就决定了它所触及的必然是底层人民、底层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一要生存,二要发展,都是合理的。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动机都来自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在他们身上,很少能找到“解放全人类”一类的豪言壮语。这种利己主义一般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所谓合理的利己主义,就包含了对损害他人利益的程度的控制。小说把合理的利己主义表现为小说主人公王正民宽容有度的性格。王正民周围的很多人对他都有过伤害。高老六是因为商业竞争,大香是因情生嗔,孙雪英是人在情中难以忘钱,至于妻子刘芬就更复杂了,她与王正民的离婚既有对他价值观的全面否定,也有因爱生恨的多重因素。王正民对他们基本上都是宽容的,不记恨他们对自己的伤害,原谅他们,并在可能的时候帮助他们。但他的宽容是有度的,这个度,第一表现为不放弃自己的原则,比如始终坚持自己的写作,不接受孙雪英附加金钱条件的爱情;第二表现为任何人对他人的伤害不能过度,比如像常有粮对金大疯子的伤害就超出了他宽容的范围。因为把握了这个度,所以小说中的人物几乎各个都有点小奸小恶,但他们又都不因为这点小奸小恶而丧失掉自己善良的底色,反而正是因为如此才使他们的善良都有了鲜明的个人特色。
其次,民间情怀表现为适度的感情互动。底层生活的艰难,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必须互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感情,其中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同样,由于底层生活的艰难,生存是第一要务,感情程度和方式常常要受生存问题的制约,包括能力和认识等多方面的限制。比如张大虎与王正民之间的友谊,张大虎当然知道王正民对他好,甚至比他自己的亲哥哥对他都好,他也会在很多场合下维护王正民,但有些时候他也会小小地损害一下王正民。还有大香,她从不掩饰对王正民的好感,但当对方不接受暧昧之情以后,她就会报复。等她再次被感动想要以成全王正民与雪英之间的好事来报答王正民的时候,她又会以自己的行事方式,弄了个假离婚证来糊弄人家。这种适度的感情互动在王正民身上表现得最为集中强烈。在他身上看不到那种生生死死、非你不娶的爱情。小说在他周围设置了六个年龄相当、又都对他抱有好感的女人。除了对泼辣的大香有些排斥外,他似乎和任何一个都能走到一起。张丫是因为为了孩子复婚而离开了他;孙雪英如果不是因为在最后关头要在经济上要一个明确的保证,俩人也就生米作成了熟饭;乔冬梅与高老六的矛盾如果再激烈一些、俩人决裂得再彻底一些,她和王正民就更投合;和金兰就更是已经订了婚,如果不是前妻刘芬回头是岸,就是名正言顺的夫妻了。细细一想,这不就是平常百姓的平常爱情婚姻状况吗?
民间情怀还表现为可贵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的可贵之处,也是主人公王正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作家设置的另一个重要情节:王正民与常有粮之间的正直与腐败之争。一个下岗工人离开城市到农村去收破烂,难处太多了。就像纸厂老板娘所说的,“派出所罚你、公安局查你、工商税务黑你、地痞流氓整你、同行挤对你……事多了!”而他的对手则是地地道道的地头蛇,上有保护伞,下有保镖喽啰。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王正民却敢于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这就是理想主义;屡受挫折,不屈不挠,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当然是浪漫主义。心存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并不难,难的是在小说中把这一过程处理得丝丝入扣,真实可信,从而增添了作品的正能量。
这部小说民间情怀最基本的表现是在人物语言上。如果说叙述语言是这部小说的短板的话,人物语言就是它的长板。幽默诙谐,机智生动,野性恣肆,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和生命活力,是所有人物语言的共同特点;而每个人的语言又极具性格特色,如张老头的老谋深算,大香的口无遮拦,张大虎的缺心少肺等等。我多次说过,影视看演员,小说看语言。这部小说在叙述语言存在较大缺陷的情况下,还能如此吸引人阅读,人物语言功不可没。
(实习编辑:李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