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魁星之事属脂砚斋,脂砚斋相貌柔美出众,又是作者“知己”,与秦钟的形象便影影绰绰重叠起来。《红楼梦》第七回“方知他学名唤秦钟”,脂批道:“设云‘秦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这段脂批很难看懂,但结合秦钟之父秦业处有批语:“妙名。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则知道“秦”即是“情”之意了。秦业“现任营缮郎”,脂批:“官职更妙。设云因情孽而缮此一书之意”,则“秦业”即“情孽”也,通部书的出处在此。洪昇《长生殿》被称作“一部闹热《牡丹亭》20” ,正因为它是汤显祖“情至说”的传衣钵者,《长生殿》第一出《传概》第一支【满江红】云:
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红楼梦》十二曲第一支【红楼梦引子】是: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可见《石头记》与《长生殿》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旨归是一致的,都是从“情”字上面来。而“秦业”既是“情孽”,“秦钟”则一定是“情种”,或者“情钟”,可见这个人也万万马虎不得,在书中自有极特别的地位。这几个姓“秦”的人——秦可卿是宝玉之侄媳,秦钟是宝玉之友,秦业是二秦之父,寓意一定不简单,正如“甄士隐”“贾雨村”在书中扮演着极重要、极特别的角色。当《石头记》写出后,倘此书中极重要的寓意性人物“秦钟”原型尚在世,很可能会找他这个“情种”来批成此书。
昉思《啸月楼集》中有一首《怀钱右玉》:
别尔无多日,寥寥似岁余。连宵通梦寐,百里断音书。
月直灵岩小,天高震泽虚。诗怀得山水,浩荡更何如。
考《两浙輶轩录》,钱右玉乃钱璜,字右玉,号他石(又作它石),钱唐监生。《石头记》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谈肄业秦钟结宝玉”开头有题曰: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
属回前总批,作者应为脂砚。此诗头两句写送宫花,后两句必写结秦钟。“家住江南姓本秦”,有些不对,因秦钟家住“长安”。此处写的或是秦钟的原型了。那么“秦”“钱”“情”三字谐音,也许是脂砚调侃处。“未嫁先名玉”与钱璜似乎亦有些干系:跟宝玉、黛玉、红玉一样,他的名字里也有个“玉”。秦钟“闹学堂”一节还出现了一个人,是璜大奶奶,贾府的一个远亲。洪昇有几个表兄弟姓钱,钱璜显然与他们同族但不是一家,与洪家或者钱家是远亲,似乎是贾璜和贾府的那种关系。秦钟和璜大奶奶一同出现,《石头记》中,对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的命名法是“因事而命名”,如元宵节抱英莲看灯的家人叫霍启;或“因文而生文”,如鸳鸯的爹名字叫金彩;或“随事生情,因情得文”,如银库房的总领叫吴新登(无星戥),买办叫钱华(钱开花);或“随事生名”,如筹划起造大观园的老明公名“山子野”;……许多名字都是有来历的。若说“璜大奶奶”是由“钱璜”上头随手来的,也不是不可能。
钱璜少年博学,善绘事,兼精岐黄。所以他对风鉴之术多有了解,杂学庞收,熟悉传奇、拳谱不算意外。他年少失恃,曾作思母诗十二章,“顾侍御豹文嘉其声情凄惋,为之序”21 ,后来,这个待他有半父之情的顾豹文,有一子顾之珽,字搢玉,号“十砚斋”。自明代李日华“六砚斋”以来,以“砚”名斋号的颇有人在,以志藏金石之意。又有洪昇另一友人冯树臣斋号“一砚斋”22,与洪昇、王士禛相熟的汪懋麟号“十二砚斋”,源于梦见古砚,非实有十二砚也,《历代画史汇传》征引书目中,亦见有如“耕砚斋”、“借砚斋”等斋号,或是以砚养家糊口意思,或是借他人笔墨饾饤成书意思。“脂砚”斋号何意,已不可考。或者因有一方玉砚,或者以钱右玉欲与顾搢玉并列。但“脂砚”两个字中暗含着钱璜的号“它石”,只是“宀”丢掉了(恰含丧家之意)。或者附会一些,脂砚二字中藏着的是“明见它石”。
《两浙輶轩录》记载钱璜“因贫出游”,徐逢吉有寄怀诗说,“别我忽三载,入关歌五噫”。昉思诗《怀钱右玉》应写于此时,“别尔无多日,寥寥似岁余”,大有一日三秋之感,徐逢吉“别我忽三载”,三年一闪眼就过去了,对洪昇而言,才离别了几天,就浑如一年;下一句“连宵通梦寐”,彼此相重甚至两情缱绻之态如在目前。而这首诗的风格又与后来“分骨肉”诗一字一惨情绝不相类23 ,还有“诗怀得山水,浩荡竟何如”的勉励,并没有把凄山苦水视为畏途。所以必写于昉思仍身在富贵繁华时。钱璜如何从大家子弟一变而因贫出游,恐怕也经历了“树倒猢狲散”的悲凉过程。其直接原因,或许就是他父亲的身故。钱璜有诗集《云起堂稿》,已佚。诗集名的出处应是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以想见其山穷水尽却苦中自乐的态度。钱璜的诗写得很好,如“西风凉露藕花开”,如“水白涵堤外,霜红上树梢”。毛西河尝评昉思五字律酷似唐人。金埴补充道:“其气韵神味,格意思旨,虽似极平,而唐人梱奥,自是如此。”观钱璜的诗“共指南屏路,香台试一登”云云,也是由平淡入唐人梱奥一路。
[NextPage]
世人皆知洪昉思是大才子,不意钱璜诗思未必愧于昉思,只是一生连一部诗集都没有传下来。钱璜的诗,虽传世不多,但在许多名家之上;看脂砚斋的批语,其心思、手眼、见识、文采,俨然是第一流的批评家。
钱璜在当世自有诗名,但他命途多舛,一身飘零。据《碧溪诗话》载,他曾经借了人家“三金”,还不出,到年底被那人遣仆坐索,词气甚横。最后还是某朋友的仆人过来看见,解了一贯钱给了那人(出于该仆人自己的好心,因为钱璜的诗中说,“翻羡多情者,良朋一仆夫”)。世态炎凉若此!难怪他看到王夫人怜老恤贫的数句温语几欲哭出。
第三十九回,二门口该班的小厮们见了平儿出来,“有两个跑上来,赶着平儿叫姑娘”,此处,脂砚有一大节评论:
想这一个姑娘非下称上之姑娘也。按北俗以姑母曰姑姑,南俗曰娘娘,此姑娘定是姑姑、娘娘之称。每见大家风俗,多有小童称少主妾曰姑姑娘娘者。按此书中,若干人说话语气及动用前照饮食诸类,皆东西南北,互相兼用。此姑娘之称亦南北相兼而用无疑矣。
这一段虽没有署名,亦无时间,却是脂砚所批无疑,因第五十二回,“小丫头篆儿忙进来问:‘姑娘作什么?’”这句有夹批:“此姑娘,亦姑姑娘娘之称,亦如贾琏处小厮呼平儿。皆南北互用一语也。脂砚。”——是写明了批者的,可证第三十九回这段批的批者是谁。看三十九回这段批,脂砚斋必曾出门游历,以致“东西南北”的风俗都知道一些。正与钱璜少年时起便“因贫出游”相符。“因贫出游”,一路上多少辛酸!
第四十八回,薛蟠挨完柳湘莲的打,没脸见人,便要跟着张德辉出去做生意。薛姨妈同薛宝钗商议,薛宝钗说了一大篇,其中有“他出去了,左右没有助兴的人,又没了倚仗的人,到了外头,谁还怕谁,有了的吃,没了的饿着,举眼无靠,他见了这样,只怕比在家里省了事,也未可知”。脂砚批道:“作书者曾吃此亏,批书者亦曾吃此亏,故特于此注明,使后人深思默戒。”这便让人想起洪昇二十九岁时,因遭家难而离家北上,在北京、大梁、武康等地过了很多年困苦的生活,确是“曾吃此亏” 24。而对于曹雪芹来说,他童年时离开南省到北京,是同全家人一起的,且北京是曹家原籍,离开江宁到北京,断不是“到了外头”,也不会“举眼无靠”。此暂不表,单说“批书者亦曾吃此亏”,便又与钱璜年少时“因贫出游”时的困苦难过、“举眼无靠”联系在一起了!
以大家子而遭遇家变,幼年丧母、青年丧父,与作者感情很深,曾背井离乡,一身未名未禄几沦为废人,生活困苦甚至需仗义的下等人施以援手,杂学庞收,处处与钱璜符合。在洪昇身边,确实存在一位身世、性格跟“脂砚斋”相同的人。且慢,看他己卯年是否跟洪昇在一起。
《国朝杭郡诗辑》卷七有陈清鑑《乌石山房分赋得乌石峰前十一松,限韵五微,同人丁素涵、朱赞皇、郭河九、庄苏亭、徐孙谋、洪昉思、钱右玉、钱景舒、吴宝厓、钱恕白、毛大可》一诗。朱襄(赞皇)游西湖、寓居东园精舍是在康熙辛巳年 25,毛奇龄(大可)也是于这年春在杭州,因此本诗写于辛巳26 。钱璜晚年写诗有“衰年恋故交”,“好鸟定归巢”句,虽写诗的原因是“映川27 自禾中归”,但也有自己身世写照。再联系陈诗看,钱璜晚年确是在钱塘度过的,且仍旧与洪昉思异常亲厚。此处的“分赋”所提到的诸人,虽不一定有次序,但其中唯有洪昇是钱璜的好友 28。洪昉思与钱右玉紧紧相连,或者是二人坐在一起,或者是二人同来。
秦钟在《石头记》中出场不多几回便死了,之前他的父亲秦业先死。从洪昇诗中看,秦钟的原型钱璜恐怕不是死,而是走。书中宝玉思念秦钟,郁郁不乐的情形,即诗中所写“别尔无多日,忽忽似岁余。连宵通梦寐,百里断音书”。后来若干年,两人各自漂泊,到晚年才重聚,所以书中不再有他的行迹。秦钟死后,又曾在一回中突然出现过,是在第四十七回。“宝玉便拉了柳湘莲到厅侧小书房中坐下,问他这几日可到秦钟的坟上去了。”此处脂砚批道:“忽提此人,使我堕泪。近几回不见提此人,自谓不表矣,乃忽于此处柳湘莲提及。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也。”柳湘莲和秦钟也是朋友,在前面没见一句提过。这里是实写。柳湘莲的原型应是沈丰垣 。洪昇少年时与之最亲厚的是钱璜、沈丰垣、聂鼎元、张砥中、毛玉斯几个,这几个人彼此都交好,这个厚密的小圈子实为赵瑜、钱肇修等同样少年同学者进不去的,正是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钱璜有昉思之委婉,沈丰垣有昉思之才调,聂鼎元有昉思之狂傲,毛玉斯则如昉思一般对戏曲有极深的爱好和出众的音乐才能。如果按照“原型说”分析起来,秦钟原型为钱璜,柳湘莲原型为沈丰垣、毛玉斯,薛蟠原型为张砥中。——关于小说“人物原型”,久为文本分析者所用,有一定的道理,但作家作书,虽有原型在,但一旦被写入书中,便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其所谓“原型”并不一定丝丝吻合,更不一定按照其“原型”的生命轨迹设计书中人物的命运。事实上,《石头记》一书乃艺术创作,书中人物身上有上述数人的性格因素,和部分遭际的底子,作者要按着他熟悉的数人一一写去,才写得“如绘如见”,但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书中数人获得了艺术生命,变成了鲜活的人物,便与其原型分离开来。因此,秦钟原型即钱璜,但钱璜并不等同于秦钟。而脂砚斋却很可能是钱璜的斋号。
20 见《长生殿》例言:棠村(梁清标)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世以为知言。
21 出《两浙輶轩录》
22 《稗畦集》有《同胡孟纶编修、吴大冯太学坐黑龙潭松下作》,大冯名树臣,号鹤亭,有《一砚斋集》。
23 康熙十二年,二十九岁的洪昇遭遇家难出门后,写下大量“分骨肉”为主题的诗歌,充满了身世之慨,棠棣之悲,鹡鸰之戚,情绪与《怀钱右玉》判然不同。详见“前梦”篇。
24 洪昇家难一事,详见后文。
25 见吴焯《绣古亭熏习录》。
26 见章培垣《洪昇年谱》辛巳年条。
27 映川,即徐张珠,字映川,钱塘人,康熙乙卯举人,徐逢吉兄。
28 《两浙輶轩录》中,钱璜“生平与徐紫山、沈方舟两诗人交契多”;《国朝杭郡诗辑》则说他“与汤西厓、王赤抒、洪稗畦、吴志上、沈方舟、徐映川、紫山友善。”
(编辑:野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