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着名作家、编剧麦家受邀参加“相约西湖”微博论坛,在讨论目前的微博写作时,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谈了看法。
麦家于2010年7月开通新浪微博,如今已有413万粉丝。作为微博达人,他几乎每天在微博上“书写”生活见闻、感悟,也时常点评一些社会热点。但是,麦家的生活也在不经意间被微博“打扰”着。在他看来,微博写作既有利又有弊。微博的好处是速度快、信息源宽广,是一个很好的人与人联系、人与时间联系、人与现状联系的平台。但是,微博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微博的信息碎片化很让人苦恼,容易把人的阅读习惯毁掉。微博是快餐文化,营养不全面,好吃但吃久了会不健康。因此,麦家强调,“我没有从长篇转到140个字”,微博的140个字无法把人造化成作家,但也许会让人成为一个记者。
一个人是不能把整个生活和微博融为一体的,麦家说自己无法做到这一点,最珍贵的时间是不联系的、封闭的、慢的,所以,他把这些时间都留给了书本,厚厚的书本需要慢慢消化、慢慢品味……
这告诉人们,在快餐文化、快餐文学的大潮冲击下,作为一位作家,应该坚守传统阅读和写作的态度,需要在不断涌现的新的写作模式、观念和固守的文学写作模式、文学观念的冲突中,寻找新的文学写作的定位和文学审美原则。
的确,对于微博的写作,我们应该看到它对我们的文化传播、写作方式、话语表达形式的影响和改变。微博写作,让更多人拥有了发言的权利,微博正在成为一种大众写作,而且,我们更应看到的是,微博广泛传播的巨大力量,这正像一位作家所说,“过去少数人知道的事情,现在通过什么知道的?不是通过新闻联播,是通过微博的全民联播。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多数人的声音被多数人知道了。”微博,体现出来作为表达意见和看法,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焦点事件的渠道和工具的作用与价值。这也就是说,微博彰显的力量,体现的价值,更多的是在社会学意义上,或许这也是微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
但我们知道,微博写作未必就是文学写作,微博作品也并非就是文学作品。所以,微博写作对文学、对文学的写作的发展,究竟会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微博写作就一定能带来优秀的文学作品,却是需要时间和实例来证明的。对这一点,麦家的看法很理性和客观:文学本身包罗万象,一方面不受任何所谓的“时代”的胁迫,一方面又与每一个时代紧密咬合。文学本身在不断变化,要等下一个时代的开始才能为现在下结论。
相反,我们也必须看到微博快速流行所折射出来的对阅读、对文学思维、对精神世界、对心灵生活,所产生的碎片化、速度化的影响。
在当今文化生产快速技术化、复制化的方式下,“微博快速生产,快速覆灭”,这是难以产生优秀的文学,也难以产生出作家来的,“微博的140个字无法把人造化成作家”,追求速度、追求流行,一切要“速度化”,既有违于我们的精神世界,更不符合文学的规律特征。
(编辑:李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