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荔子
北岛的呐喊“我不相信”言犹在耳,人们匆匆迎来了信仰危机的时代。被生活压得气喘吁吁,被现实逼得蜗居一隅,在埋头向前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忘了,抬头仰望,还有璀璨的星空。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广东发起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谈人生感悟”征文活动,短短两个月,从全国各地寄来了超过5000份稿件,作者中既有古稀老人,也有垂髫稚儿,他们用真挚的笔触描绘了一本好书带来的感动与震撼。在这个信仰危机的时代里,重温这些普通人的读书故事,感受书籍给他们带来的力量,我们或许会发现,书籍依然是征服心灵的力量,永不褪色。
民众参与
古稀老人送来旧版《雷锋日记》
“我小时候的遭遇和雷锋很像,年轻时在单位我还是‘学雷锋标兵’。”已经70多岁的老人回忆起自己和《雷锋日记》的渊源,激动得声音微颤。在报纸上看到“读一本好书,谈人生感悟”的征文活动,老人立刻就想起了陪伴自己多年的《雷锋日记》。在他们的那个年代,雷锋的影响力超过了如今的任何一位明星。“几乎人人手捧一本《雷锋日记》。”老人说。此言不虚,1963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雷锋日记》光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就印刷了160万册。
工工整整地手写了《雷锋日记》读后感,老人坚持在女儿的陪同下亲自送到报社,还带来了自己珍藏了40多年的旧版《雷锋日记》,虽然纸张已经发黄,但没有任何污渍和破损。“这本书影响了我,也影响了我身边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人生态度。”
老人不知道的是,《雷锋日记》不仅影响了他们那代人,也影响了下一代,清远的游志斌就是其中之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力量。”这是他二十年前第一次读《雷锋日记》便背得的句子。上世纪80年代上小学时,受雷锋影响,他坚持背腿骨折的同学上学。到上中学时,因为是“学雷锋标兵”被县里的重点中学录取,他的人生轨迹,就这样和《雷锋日记》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如果没有《雷锋日记》,或许就没有现在的我。因此,这本书我重读了多次。”游志斌说。
游志斌,以及很多被书打动、震撼、改变的人,用他们的笔触抒发他们对书的感情。在2009年7月到9月短短两个月里,这个出于自愿、并非自上而下的征文活动收到了全国5230多篇稿件,作者中既有专业作家、机关干部、工厂职工、学校师生、武警战士,也有广大农民和自由职业者;既有高达80多岁的离退休人员,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工作者,也有童真未泯的小学学生;既有博士、硕士、大学毕业生,也有初中以下程度的进城务工人员。增城石滩镇还组织辖区内所有的小学集体参赛,并打包寄来了100多篇优秀稿件。
获奖作品
既有红色经典也有时代之作
作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活动,《毛泽东选集》、《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伴随着共和国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自然榜上有名。但在获奖作品中,更多的是一些反映时代变化之作。由畅销书《激荡三十年》引起的思索、解读新一届荣获鲁迅文学奖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红色经典”不再专美。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人生感悟不仅限于波澜壮阔的国家变革,也有个人内心情感的冲突与蜕变。“我像他一样,也是一个肢体的残疾者。在最初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我变得异常敏感、脆弱,动辄对这个世界愤怒。面对那些关爱,甚至同情,我总感到格外的刺眼,所以无数次轻易地而不顾感受地伤害那些最疼爱最在乎我的人。”在姚美花的《生命如铁,彩虹长绽》中,她这样写道。史铁生与地坛的故事让她第一次心平气和地思考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我开始懂得爱我的家人,开始收敛我那些傲慢的自卑和理所当然的纵容,开始懂得我的人生。”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后,姚美花开始俯视她所经受的苦难。[NextPage]
更多的人,特别是“新客家人”,将目光对准了自己生活着的这片土地。有的人描写家乡———东莞水围村变化,有的人叙述了所居城市———广州港的历史变迁,有的人介绍潮汕的历史风情。在居住在深圳的秦淮看来,打工妹构筑了深圳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她们无法留下来,她们终将成为这座城市的守梦者。但是关于她们的集体记忆不应该销声匿迹,深圳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应该没有她们,她们的青春、爱情、成长、贡献和牺牲应该被凝固下来,成为深圳这座城市历史的一部分。”秦淮说,我们应该向她们致敬。
时代变迁
从雷锋到斯佳丽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的这句话鼓舞了多少人,如同那位珍藏了《雷锋日记》40多年的老人,如同游志斌所言,他是那个年代当之无愧的偶像。
离我们更近的偶像是谁?许多读者不约而同地写到了一个人———孙少平。这个存在于《平凡的世界》中的虚拟人物,让多少青年人懂得了苦难的意义,懂得了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的道理。对于出生在1970年代的人来说,他是那个时代的雷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哭了。”刘胜军说,《平凡的世界》给他的影响太大了。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他拿着150块钱和《平凡的世界》,踏上了去砖窑打工的路途,肩膀上拉出红色的血印,他翻翻这本书,告诉自己要争气;好不容易回来读书,英语基础太差,他拿着手电筒在被子里看《平凡的世界》,告诉自己,放弃,意味着弱者的屈膝,前进,意味着磨人的奋斗。“在一定程度上,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时过境迁,刘胜军依然感慨地说。
更加年轻的李丹萍是在多年工作之后才理解《平凡的世界》所蕴涵的意义。她最初接触这本书,是在初中,当时印象并不深刻,但当她来到了救助站工作,苦难这个词才在她的脑海中烙下印记。遭人遗弃的孩童、生活不能自理的残障人士、身患绝症的老人……他们的故事几乎都是关于苦难的。这时她的脑海中突然蹦出的是《平凡的世界》,一条苦难的救赎之路。
对于“90后”甚至“00后”来说,雷锋的时代似乎有些遥远,《平凡的世界》也只是存在于课本中的一串文字。他们的偶像是谁?“我为斯佳丽的自尊而感动,她从一个娇弱的千金小姐,因时代的变动以及身体内自尊的血液而转变成了坚韧而真正美丽的铿锵玫瑰。”广州市美华中学初二一班的喻乐怡这样写道。同样沉醉于斯佳丽的还有华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周慧娴,她告诉记者:“我最喜欢《飘》,无论斯佳丽的人品怎么样,她那种敢做敢为的性格是我所向往的。”
三个普通人的私人阅读史
他们是所谓的“芸芸众生”,社会大机器中的小螺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唯一的共通点是,爱书之人。他们的读书故事也许没有可歌可泣之处,他们的私人书单更不可能成为供大众参考的标杆。但或许,我们可以在这些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读书痕迹,回味影响一代人的阅读体验。说到底,我们与他们一样,都是普通人。
黄忠(企业高级管理员)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我很喜欢读书,即使在车站等人,都揣着一本书。但读了这么多年书,《平凡的世界》是我唯一一本看了很多遍的书。1992年我买了《平凡的世界》,一直珍藏到现在,不时拿出来翻翻。我常常把自己比作主人公“孙少平”,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处理各种事情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尤其是面对苦难时的坚强,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 [NextPage]
我老家地处桂西北农村,世代皆耕。记得那年中考不顺,没钱再补习,就回了家。那时,看着父母日渐年迈,我不忍再在家里哀声叹气埋怨生不逢时、家境拮据或怀才不遇。那些年,赶着马驮,深山老林里来回奔波,只为着一天几十公里一趟地挣个十来块钱;冬日里,赤着脚,顶着刺骨的寒风,和大人们一起浇制泥砖;挑着箩筐,满大山里搜寻放野的牛马的粪便作为稻田的肥料;为了捡到一些上好的干柴,爬上高得吓人的松树,还从这棵攀挪到另一棵……在忙活的间隙,不管多累多困,我仍手不离卷,即使那些书都是借来的。有一次,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夜读时,不小心弄倒了油灯,差点酿成大祸。
及至后来,考上公务员,再到下海经商,成为企业管理人员,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依然是我的精神支柱。捧着一些时下为无数人几度吹捧的所谓畅销大作,竟愣是看不进、读不懂,倒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俨然一座大山,时刻挤压着我的思绪和情感,劝勉自己要做一个平凡、实在、普通而且有用的人。他的“对自己要严酷”的名言,一直成为我鞭策自己的一条警鞭。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我的人生观,就像路遥在小说后面所写的,“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周慧娴(大二学生)
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影响我最深的书是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当时无意中读到这本书,竟一度不可自拔。我在这本书当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一个内向、懦弱的人,活脱脱就像自己一般。因此,在这本书里我找到极大的共鸣,也获得了激励,原来一个内向的人也可以这样生活。受这本书影响,我甚至一度想报考哲学系。虽然这个心愿最后没有成行,但是周国平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买了他十本书,整整齐齐地放在家里的书架上。
我认为读书是一件随性而至的事情,我不会给自己安排读书计划,总是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寻找下一本书的线索。
雷郎才(政府公务员)
睡前读书是最快乐的时光
最近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是凌志军的《变化》。我是去年看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文笔很犀利,思想很深刻,立意很深远。书中有一句话我至今仍然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我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当记者,读研,当上公务员,感觉始终与国家的变化同步,因此我对这本反映改革开放变化的书格外有感触。这本书不仅反映了伟人,更关注普通人的和微观事件的曲折跌宕。轰轰烈烈的事情并不一定能够久远,而细枝末节却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万元户的产生、卡拉OK的流行、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被超市搜身的女大学生……这些“小事情”“小人物”,和国家与时代犹如两个交叉或同心的圆,相互重叠和影响,两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清晰可现。即使“小人物”如我,也算是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我学的是法律,现在又在研究所工作,因此我看的书以法律、经管以及时政类的书为主。每天睡觉之前躺在床上读书是我一天之中最快乐的时光,周末,我和太太去逛街,她去买衣服,我就去逛书店,一呆就是一个上午,等她买完衣服我们再一起回去。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