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宸亦
环保运动先驱斯图尔特·布兰德在其新书《地球的纪律:一名环保实用主义者的宣言》中宣称,要拯救地球,只能靠核能、转基因食物等高科技,而不是环境保护。他希望自己的新书能让那些环保主义者“扔掉奶嘴,走出幼儿园”。
近年全球灾难性气候的大爆发,使得人们对地球的前景前所未有地焦虑起来,《2012》等灾难片顺势而起,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要拯救地球,唯一可干的就是“环保”。
一本新书《地球的纪律:一名环保实用主义者的宣言》(Whole EarthDiscipline:An Ecopragmatist Manifesto)却指出,环境保护根本无缚鸡之力,21世纪的绿色革命,应该利用高科技主动出击。
“气候变化意味着自然母亲正准备抛弃人类。如果我们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停止对她的朝拜,转而用人类聪明的武器,回击她。”作者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d Brand)对人类当前的困境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人类需要利用科技力量来解决科技制造的烂摊子。[NextPage]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现代世界已经燃烧了5000亿吨碳,根据目前的增长率,另外5000亿吨,又将在40年内耗尽。若果真如此,全球温度又将上升4℃,基于目前的科学论证,有理由推断,现存物种的延续危机四伏。
过去,环保人士认为核能源会对环境带来潜在危害,于是大力阻止核能的推广(法国例外)。布兰德主张,相比煤矿和太阳能,核能是未来100年内最有潜力的低污染能源。一些环保先锋人士,如保罗·霍肯(Paul Hawken)、阿尔·戈尔(Al Gore)等人也相继认同核能源的价值。同时,不被许多发达国家法律承认的转基因食物(geneticallyengineered foods),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有利于生物进化,可以大幅减低农药的使用,使得农民不必反复翻土,保存了泥土的肥力,也有利于旷野地带(wildland)的恢复。抵制转基因食物,无异于否认基本的生物学规律,是不理性的。
布兰德说:“我们必须拥抱核能源,这是唯一可以维持人类社会运转的清洁能源,也应该喜爱那些从实验室里生产出来的食物。农耕,正如环境学家詹姆斯·拉夫洛克(James Lovelock)所说,是一场星球的灾难—奶牛肚中排放出的甲烷充斥着整个大气,且阻碍了生物多样性。也许是时候停止那些陈词滥调的口号了,核能源与转基因食物预示着更有效的‘绿色革命’。”
从头开始,收拾残局
斯图尔特·布兰德何许人也?在中文网页里搜索,熟悉的相关信息不多,倒是苹果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那场著名演讲里面提到了他:“在我年轻时,有本神奇的杂志叫做《地球目录》(Whole Earth Catalog),当年我们很迷这本杂志。那是一位住在离这儿不远的Menlo Park的斯图尔特·布兰德发行的..理想化,充满新奇工具与神奇的注记。斯图尔特跟他的出版团队出了好几期《地球目录》,然后出了停刊号..在停刊号的封底,有张早晨乡间小路的照片,那种你去爬山时会经过的乡间小路。在照片下有行小字:“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Foolish)。”封底这句话后来扬名天下,被误认为是乔布斯的名言。
当时的《地球目录》杂志虽然短命,却被誉为开启了整个环保主义思潮,“江湖地位”显赫。布兰德后来成为了一名数字思想家兼环保人士,创办了“全球电子链接”(The WELL)系统、“全球商业网络”(GBN)、“生态信任”(Ecotrust,拯救阿拉斯加至洛杉矶雨林组织),也致力于LSD(迷幻剂)合法化的科研项目。
1968年,《地球目录》伴随着伍德斯托克、扎染T恤以及烧毁的裤衩,被“变革的一代”奉为圣经。封面上,一只外太空视角下的地球象征着权利向人民的移交。在当时那个轻浮年代,环保意识在反战、反军事工业等“意识形态大礼包”催生下,如同一首田园牧歌般,呼唤出“重返心灵花园”的口号。里查德·巴克明斯特·福勒(R. Buckminster Fuller)的理念—地球就像是宇宙飞船,依赖自身的有限资源生存,有机食品、风能、可持续发展才是拯救地球之道—至今影响着整个绿色运动。然而,现在人们醒悟到,气候环境急转而下,这些人类过分单纯的美好臆想,根本于事无补。如今,全世界都在讨论“绿色”,而他们中的许多人与当年身披阿富汗长袍、脚踩凉鞋的嬉皮士大同小异。绿色的梦想必须从伍德斯托克的“泥泞天堂”转为实用主义至上的“高科技之战”。《地球的纪律》一书穿插着狂野的科学以及冷酷的事实,布兰德这个环保运动始作俑者,亲自从头开始,收拾这个乌托邦的残局。
绿色本身也是文明的守护者
布兰德的思想受到拉夫洛克的很大影响。拉夫洛克以“盖亚理论”闻名,他认为,地球是活的有机体盖亚(Gaia),终将逐渐回复到灌木丛生与干燥荒芜的形态。试图减少二氧化碳等暖化地球的气体排放量,以期降低上述危机的努力,终究会功亏一篑。[NextPage]
2009年3月,拉夫洛克与英国前环境部长迈克尔·米切尔(MichealMeacher)曾共同指出,欧洲的碳排放交易(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根本是一场“骗局”。理论上讲,减排当然并不是一个坏主意,但一遇到商业圈的游戏规则,就扭曲为“发达国家抑制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骗局”。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Mechanism),西方企业投资发展中国家进行减排,因而获得碳排放权(carboncredit),但本质上其工业体系根本没有改变。人为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反而为企业赚得大把钞票,同时,把生产出来的二氧化碳埋到地下,或者加工成各种产品等,只会耗费更多能源。拉夫洛克指出,其中最糟糕的例子就是德国,德国发放的排放权比其工业需求本身多得多。
如今,打着绿色的旗号破坏环境的事太多了,布兰德表示,英国用以检测国内废气排量的超级计算机,却是全国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其检测到的75%的碳排放行为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大街小巷标记着“自然”的商品仅仅是吸引眼球的市场策略罢了。
人们抵制核能源,是为了让风能发电站的工人们继续干活;有人还在喋喋不休有关热带雨林的消失,其实现在每年种植的树木比砍伐的多55倍。最糟糕的是,风险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Principle)要求新科技的投入使用必须经过验证无害,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绿色革命受到保守人士的阻拦,并非出于保护自然的立场,反而出于人类的天性。“这意味着,”布兰德写道,“绿色,不再是抵御文明对自然系统的入侵的守护者,如今,绿色本身也是文明的守护者。对每个人而言,这都是一个挥鞭的时刻。”布兰德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环保主义者“扔掉奶嘴,走出幼儿园”。
为未来考虑的天马行空?
布兰德在一次环保科技论坛大会上发言时指出,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重要的是给我们的后代留出选择的空间。我们万不可因为某些技术看似非天然,而不去使用。“所谓的自然与所谓的人性,是不可分割的。”在这一历史的转折点上,人类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将深刻影响其自身的命运。从长远的视角出发来考虑问题,也许是值得尊重和提倡的做法。
布兰德的思想向来走在时代的尖端,当别人都在向前冲的时候,他倒反而信步悠然起来。1996年,他创办了“恒今基金会”(Long Now Foundation),该组织的宗旨就在于推动人们养成“长线思考”的习惯,作出更理性的选择。该组织打造了一只由太阳能供应能量、存放于大山深处的“万年钟”—即便人类不存在了,这只钟仍会在山谷中嘀嗒作响。
你知道吗?人身体中仅有10%是细胞,其余都是微生物,“我们是便携式的沼泽”。你知道瑞典的造纸巨头StoraEnso公司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吗?1347年,马格努斯四世国王为其颁发了特许权。你知道每1/5茶匙的海水里就有100万个细菌以及1000万个病毒吗?好吧,现在你都知道了。也许,这读起来,还都挺有意思,不过,问题的核心也许发生在标题中的“环保实用主义”(ecopragmatist)一词上。布兰德最重要的观点是:环保,必须戒除傲慢,傲慢的绿色主义一直都站错了辩席。影响鸟类生活的DTT遭禁,结果造成2000万名非洲儿童死于疟疾。而那个遭环保人士痛恨的资本主义体系,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出诺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这样的人物,成功培育出抗病、耐肥、高产、适应性广的半矮秆小麦,也许拯救了近10亿条人命。
《文学评论》(Literary Review)的一篇书评认为,布兰德的笔调幽默、乐观、感人却也不乏困惑,甚至双重困惑。困惑之一,布兰德对情况的分类天马行空,他对生物技术、气象科学、城市化、农业以及各种领域发展情况的罗列,让人怀疑是否真的会产生预想中的交互效应;其次,布莱特如此推崇核能源以及基因工程食品,是否仅仅是暴露了这位先锋人士的最新研究兴趣而已?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