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让人文经典成为“生命底色”

2009-05-17 11:33:51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作者:徐 敏

    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与中学生讨论读经典 让人文经典成为“生命底色”

    读经典对青年学生有什么用?一下子读不懂鸿篇巨制的作品怎么办?中学生学习很紧张,是否应该把经典留到大学里去读?……昨天,由团市委组织的“我爱读经典 ”工程之“人文经典与中学素质教育”专题讲座举行,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黄玉峰为中学生开讲座,并与学生互动。

  “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知识在增多,但智慧并不一定增长。三千年前我们祖先的智慧,不比我们现代人逊色。读经典可以帮助我们增长智慧。”黄玉峰说,人文经典是人类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不但在当时而且在今天、甚至在将来,都有旺盛的生命力。比如孔子的《论语》,庄子和老子的文章,苏格拉底的著作等,虽然经历这么多年,但因为它们具备原创性,而且从人性根本出发,所以历久弥新。

  不少学生觉得,人文经典大都是鸿篇巨制,而且许多是枯燥的古文,想去了解它,但又不想花费很多时间。时下流行用“快餐文化”来解读经典,是否值得中学生追随?黄玉峰告诉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实古文不难读,而且现在有很多参考文献,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条件。“快餐文化”通常是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没有了营养,有的甚至是干渣。学生只要真心想读经典,总能挤出时间的,慢慢的就会爱上它们。如果在地铁里,许多年轻人都拿着一本经典在看,读经典成为一种时尚,那将是多么美好的场景。

  对于读经典,黄玉峰提出“牛吃草”理论。“你首先把它吃下去,吃得多一点好,没有消化不要紧,还可以‘反刍’。”有学生说,读了一本经典似乎“ 没有用处”。黄玉峰认为,如果你读了一篇经典著作,就要追求“有用”,这个要求太高了。由此,黄玉峰引出 “煮汤圆”理论:煮汤圆时,不是一个个煮的,而是把许多汤圆一起倒入锅子里,一块儿煮熟。读经典也不要急于读一篇就理解消化一篇。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生活会帮助你深入理解人文经典中的内容,并融会贯通。

  中学生背负着升学压力,是否可以把经典留到大学时代去读?黄玉峰认为,读经典应该大部分在小学、中学完成。“这样,经典才会成为你们生命的底色,深深刻在你们的灵魂里。所以,现在是读书的好时光,不要留到大学里去读。”他说,有很多学习者在小学、中学阶段把母语全部学完、学透,之后学外语就很方便。母语学好了,学其他语言时就能够贯通。高考时,学生和家长们对分数非常敏感。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的差距可能不只是分数的差距,而是生命质量的差距。

  有职校学生提问:“我们职校生面对的是就业,您觉得经典对我们职校生有何意义?”黄玉峰说,现在学生的心态可以用两个词概括,一是恐惧,二是浮躁。大家对将来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很恐惧,对于将来能否找到好工作很恐惧,与之相随的是生活和读书中表现出的浮躁。有些现实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但个人修养可以改变,可以通过读经典来提升,提升到一定程度后社会就会认同你。“当经典著作真正融入到血液中,生命会起质的变化。”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