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走出国门,中国作家还需努力

2007-09-09 10:02:43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

   

作者: 舒晋瑜

    中国目前每年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大概在1000部左右,这为世界各国的出版商、读者对中国文学的选择多样化提供了多种可能。王蒙、铁凝、莫言、阿来、余华等等不同年龄段的作家走出国门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国文学走向国际化的领域正在拓宽。

  但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版权输出与输入相比,仍是九牛一毛。表面上看,图书版权输出不过是一个国家的图书进入了另一个国家,实际上则意味着一种文化是否能够进入另一种文化,是一种文化上的博弈。因此,中国作家如何走出国门,仍然是国际图书博览会以及整个出版界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问题——作品输出仍像被动的“新嫁娘”

  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虽然不断在国外产生影响,但文学作品的版权输出,作家们很大程度上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多数需要依赖翻译家或汉学家推介才能走出去。就像是待嫁的姑娘,羞答答地等待着媒婆。至于找个什么婆家,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

  在已输出版权的作品中,有时候是译者先来联系,有时候是出版社先来联系,作家完全是“等着天上掉馅饼”。韩少功的故事很典型。谈起当初,韩少功记得很清楚,自己第一本走出去的作品是小说集《诱惑》,1990年在法国出版。当时是韩少功在法国遇到译者,对方说很喜欢这几篇小说,希望韩少功能授权翻译并联系出版。刘醒龙的遭遇也类似,他的作品输出法国,最早是外交学院的一位教授牵线,说是法国里尔大学一位教汉学的女教授,中文名叫傅玉霜,曾经翻译过王蒙的不少作品,喜欢刘醒龙的小说,也想翻译一些介绍给法国读者。刘醒龙的另外几部中篇小说,则是两个美国研究汉学的学者共同翻译的。徐坤作品版权输出的渠道也是别人来找。有的是对方有意翻译出版,托中国朋友介绍。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她的第一部输出作品《厨房》,先是被加拿大的王仁强教授(Richard.King,曾在加拿大驻华使馆当过文化参赞)翻译成英文,然后再通过他在北大的朋友陶洁教授的帮助,辗转找到徐坤。越南语翻译向秀珠教授写的请求授权的信,是通过中国作协辗转送到徐坤手里的。日语的翻译则因日本有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对中国当代文学也十分关注和了解,然后通过社科院找到徐坤联系授权。冯骥才作品的版权输出多了一条路,一是国外的翻译家直接找到作家本人,二是出版商通过汉学家推荐找到作家。事实上,他自己仍然只能听凭别人安排。

  据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版权代理部主任张洪波介绍,近年国内作家在海外有图书市场的作者只属于少数人,比如阿来、莫言、余华、苏童、苏叔阳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上述作品版权输出的被动选择有很大关系。

  症结——阻碍版权输出主因是缺乏文学经纪人

  “很多优秀作品没有很好地介绍出去,这是我们面临的现状。”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到,中国文学走出去,第一紧缺的是中介人才。聂震宁认为,既能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又能够了解国际市场,和国际间的出版机构还有很好的合作背景,这样的人才比翻译人才更为紧要。其次紧缺的是翻译人才,出版机构和中介机构必须向翻译提出要求,跟他们建立起很好的业务合作伙伴关系,目前需求关系不是很明确,有很多翻译人才从事别的工作,没有做这件事情。聂震宁同时表示,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这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已经建立了一些制度、措施,比如说出口退税。他相信中国当代文学完全可以持续走向世界,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的成效。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潘凯雄也谈到,中国目前缺乏一支非常专业化的、非常职业化的文学经纪人队伍。他心目中的文学经纪人,除了应该熟知版权贸易的一般规则外,同时要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处于什么状态,首先应介绍给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读者,选择什么样的作品,还要了解不同国家读者的文学需求。总之,对这类人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

  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版权代理部主任张洪波说:“现在一方面是版权经纪人严重稀缺,一方面是素质亟待提高。而且,国内的版权代理机构太少,现在还不到30家。”张洪波特别强调,“版权经纪人在国内还不是很健全的一个行业,谁都可以干,门槛很低,也没有相关的法律制约,缺乏行业规范,结果导致了很多作家不愿意轻易拿出自己的书稿。还有一点是,作家对我们这样的机构,还有其他的代理渠道不怎么了解,往往写了几年以后再去联络出版,使翻译出版或者版权代理显得很被动。”

  前瞻——顺利走出国门已有成功经验

  近些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有一些成功地走出国门,而且在国外引起很大反响。它们的成功,凭借了哪些因素呢?概而言之有两条。

  截止目前,韩少功在国外已经出版的、加上已签约将要出版的作品共有30多本。他的体会是:“作者走出国门不能太急,最好能与译者有近距离交流,了解对方的态度、趣味、思路、知识准备等等,还可从对方的同行和读者那里了解相关情况,以弥补自己无法判断译文水准高下的不足,最后再作出审慎的授权选择。”韩少功还提醒说,国家有关基金会和有些出版集团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善于发现、联络、团结、雇请优秀的译家,防止外国出版界和汉学界的小混混来骗吃人民币,干一些花钱自我毁容的傻事。”

  阿来的《尘埃落定》在多年前就已经卖出15万美元的版权,数年过去,已经有近30个国家引进这本书。《尘埃落定》在国外的版权代理完全是由经纪人来办的。阿来说:“因为我对国外的情况不了解,有关国外的版权问题,我会找经纪人。经纪人操作很规范,交易成功后按版税多少提取佣金,大概在10%至15%。”阿来还谈到循序渐进的经验:“当时说好先做一本,做完后感觉很好,通过合作建立信任,后来就完全按市场化的办法操作了。”阿来表示,《尘埃落定》一书版权输出后能在海外市场取得较大的成功,与他的版权代理人对这本书的成功推荐和运作密不可分。

(编辑:马燕)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