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和剑桥大学是英国文化生活的娘胎。多少伟大的政治家、学者、诗人、艺术家、科学家,是这两个学府的产儿。
——徐志摩
在西山远眺牛津,闪闪发光的金顶、宫殿式的建筑群,整个城市就是一个梦幻的大学城。
每年10月是牛津的开学典礼,一年级的新生身穿礼服,非常具有绅士风范。牛津是一所精英学校,上世纪30年代的学生大多数是贵族子弟。宿舍有两间,学生自带仆人,仆人负责卫生洒扫和日常起居。直到80年代,学生也是每天不用理床。牛津是英国绅士文化的典型代表。校园文化弥漫在空气中,仿佛飘着几个字:“学会正派”“学会正直”“学会讲礼貌”。
牛津和剑桥悠久的历史传承,弥漫着精英文化,思想上充满现代气息,精神气质上保守与浪漫,囿于传统而又渴求超越自我。剑桥大学的一位勋爵说,“一所学院除了有好的教授,还需要一个好的花园”。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在河湾、树丛和草坪远处教堂尖顶后面的城市找到无处不在的诗情和画意。富于诗情画意的校园孕育了杰出的诗人,剑桥的诗人以拜伦为首,牛津的诗人以雪莱为首。
沉静内心的剑桥校园,你能感受整个宇宙的脉搏
牛津大学是浪漫和奇幻小说的发祥地,如《爱丽丝漫游记》《哈利·波特》等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多是教会大学。12世纪左右,因文明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教会学校联合组成了大学,开始学习实用的知识,也就是七艺,如几何、化学、数学、物理、文法、修辞、逻辑学,形成了最早的学科。13世纪牛津大学的首任校长格罗塞斯特对希腊哲学,对亚里士多德办的学院非常喜欢。他上任之后组织翻译了许多希腊哲学科学著作,模仿希腊人民的组织体系,奠定了牛津大学的发展方向和学术传统,那就是追寻纯粹的科学,探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科学。牛津从13、14世纪开始发动科学革命,在近代科学技术的每个领域都做出了贡献。
牛津、剑桥学术殿堂的名人
培根,也是在13世纪时就读于牛津,他通过实验探索自然奥秘,号称世界上第一个实验科学家。14世纪的奥卡姆,不满于经院哲学、基督教神学的宇宙解释,企图用实证主义,简单明了的概念解释世界,摒除神学概念。以上这些,奠定了牛津的学术基础。19世纪30年代,也是牛津大学首先开始思考怎么创立一个近代实验科学,剑桥重复了牛津的学术传统。剑桥大学校长威廉·卡文迪许于1871年捐款帮助筹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物理实验室。1897年,约瑟夫·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7年,乔治·汤姆孙进行电子衍射实验,证明波粒二象性。1953年,沃森与克里克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到1973年剑桥共产生了28位诺奖获得者。
牛津大学不仅发明了科学,还创造了政府。霍布斯,1600年代在牛津大学摩德林学院学习,他是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洛克,1650年代在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毕业,他提出了自然法,为后来的代议制政府提供了理论支持,成为指导世界革命的思想家。亚当·斯密,1740年代在牛津大学贝利奥学院学习,他论证了一个国家怎么发展,如何积累财富,是为全球化思想之父。当此之时,牛津、剑桥培养了世界各地最杰出的管理者。坦言说,当时牛津是一个世界的学术中心。在牛津,你可以找到所有的课题专家,这里是由众多的博物馆、图书馆、出版社、实验室、教师组成的城市。
近年来,牛津、剑桥又开始反思全球化,引领了英国的政治思潮,以至于英国最终公投退出欧盟。牛津不仅能积聚一批伟大的学者,而且高瞻远瞩,把握知识发展的脉络,适时地调整科研和教学的方向和布局。牛津大学还成立了“未来研究所”,其宗旨是“研究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未来的技术发展会怎样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的生存状况;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评估和应对这些剧烈的变化;当前的重点是研究如何改善人类自身,预估和应对全球性灾难风险。”牛津“副博士”钱钟书的学籍卡
牛津的基本课程是七艺,这是来自中世纪圣奥古斯丁的教学传统。人类的基本知识,按照希腊的体系分为七门,后三门是文法、修辞、逻辑,基本包括了一个人能理解事件、表达、组织语言等方面。从牛津、剑桥的学科设置,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会出现完人、全才式的教育。牛津的教育是培养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精神生活习惯。一个人要不断地反思,理解这个事件,思考如何造福人类。
钱钟书、杨绛曾于1930年代留学英国。钱钟书在牛津就读于Exeter学院,他的学籍卡以及成绩单还保存在学院的地下室里。有一天,钱钟书坐在电车上,电车转弯,钱钟书被甩了出来,牙被摔坏了。教务长开玩笑在学籍卡上记了一笔,说钱钟书第一次在学校亲吻牛津大地。钱钟书的学位曾经引起过一番争议,因为杨绛先生说钱钟书在牛津得了副博士学位,其实钱钟书得的是文学学士(B.Litt)学位(杨绛先生后来有澄清)。他当时的论文大概6万多字,两年的时间完成。按照牛津的习惯,10万字是博士学位。30年代,牛津大概有100多个博士,没有钱钟书的名字。但是按现在的标准,5万字是硕士,钱钟书也就可以算“副博士”了。
钱钟书的学籍卡
徐志摩的灵魂和奔涌澎湃的诗情是在剑桥被唤醒的
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徐志摩与剑桥的相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徐志摩的学籍卡显示他在1921年10月5日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此之前曾先后在美国卡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他本身研修政治经济学,来到古朴、宁静、美丽的剑桥后,徐志摩作为一个诗人的灵魂突然被唤醒,“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我所知道的康桥》)在星光与波光之间沉静内心,他能感受到整个宇宙的脉搏。狄更斯、拜伦、济慈这些英国文学巨匠的作品陶冶了徐志摩的文学情操和写作技巧。一读华兹华斯、拜伦的诗,他的灵魂就在激动。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浪漫之旅。
徐志摩的学籍信息
徐志摩初来剑桥,住在离剑桥十多公里的地方。他同妻子张幼仪一起来,于是在校外独立找了一间房子。这个地方现已无人居住,很少有人知道,也没有保留徐志摩故居,成了喂马的地方。剑桥大学一位学习戏剧的女硕士,曾联系剑桥市政府在康桥河畔为徐志摩立一个塑像。几年后一直没有成功,最终在剑桥的河边上有一块石头,上面雕刻了徐志摩的几句诗。
徐志摩化成一块石头,静静地躺着康河边
牛津和剑桥卓越的奥秘
牛津、剑桥为什么能长久做出杰出的学术贡献?主要有这些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术环境。牛津、剑桥拥有高质量的师生和图书资料,并经常邀请世界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做讲演,学术视野开阔。
二是制度健全。包括学术民主制,实行学术职务定期轮换,行政事务、院长两三年更换。一人长期占据某个学术职务,一种学术观点独大的现象难以存在。还有学院制。牛津大学由约30个学院组成,学院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提供了一个适度的小环境,便于师生之间的思想和学术交流。以及导师制。每周一次,学生进入导师的私人学术空间,享受到单独的指导;导师布置阅读书目,要求每周一篇论文或读书报告,之后进行批改和进一步的阅读与探究。大量的阅读使你学会迅速积累知识,论文写作使你把已有知识沉淀下来,讨论又进一步产生问题。这种贵族精英制,融合了苏格拉底式的启蒙方法和奢侈的精英教学。剑桥的学生牛顿就是在导师巴罗的指导下,大量阅读,勇于思考,站在巨人的肩上开启了科学之旅。
三是学术传承。伟大的学者帮助形成了重要的学派和学术传承。首先是研究方法和态度,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追求知识、真理,对教育事业、对艺术的追求,对高尚的人格的自我培养。其次是学术传统中有批判主义、经验主义的精神。注重培养独立批判精神以揭示问题,通过逻辑实证主义方法寻找答案,这也训练了思维的清晰性。剑桥不断革新知识,像牛顿、达尔文等曾改变了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
四是人文气质。源自内心的知识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推崇。
怎么样的人适合去牛津、剑桥?
一所大学在成立之初的文化精神和学术传统影响巨大,宛如一个人的遗传基因。牛津最古老的学院St. Ediment Hall的首任院长是一名修道士,所以牛津注重学生人格魅力和行为规范的培养,追求的价值观是礼仪、正派、正直。若申请牛津,需要在短短1000—1500字把自己描述成一个优秀的全能的人,一个追求知识的纯洁的人,充满理想的人。牛津大学的校训是:“主啊,启迪我吧!”来自于13世纪教堂忏悔、祷告的时候,他想寻求人生的真谛。启迪我吧,告诉我怎样生活,怎样认识世界,怎样解救人类,是极其宏大的人生观。
剑桥大学的本科生面试,给你一个纸条,需要你去图书馆查,下午你提供你回答问题的提纲和参考书目。剑桥大学的教育,首先打好学生的哲学和逻辑基础。通过对话来实现自己更适合哪个专业,提出建议,再安排相关课程,因材施教。学习后期不在于获取已有知识,而在于理解、分析性、批判精神、刨根究底的思维模式。对基础概念进行定义,任何事情,都需要把基本的原理搞清楚。剑桥鼓励的是往深处思考,打破常规,超越知识的界限。他们的精神气质源于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剑桥大学的校训是“启蒙之所,智识之源。”一个伟大的大学,一所真正的大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启迪学生,培养高层次学生,不断探索知识、追求学术的人。这是大学的根本之道。
牛津和剑桥大学追求纯粹的知识,纯粹的价值,她成立之初的学术精神影响至今。她的学术方法追求纯粹知识,还有准确地把握对象和情绪的概念、原理。注重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深化一个人的底蕴。牛津大学的毕业典礼用拉丁语念,大意是“我在牛津大学这么多年,已经满释了。不辱没我在牛津所受的教育。”这是来自中世纪教育行会的习惯与信仰。
作者在牛津
(本文根据何平2016年10月13日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演讲整理而成,部分照片由身在欧洲的王力拍摄,谨致谢忱。)
(实习编辑:王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