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适值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出版500周年。重温这部著作,仍不失其意义。
多年以来,关于这部著作,一种主流的看法是,马基雅维里采取现实主义的立场,君主为了保存国家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放弃道德说教。另外一种看法是,《君主论》的立场实际上是共和主义,主要目的是保障共和国人民的自由。斯宾诺莎就认为《君主论》是一本追求人民自由的共和主义著作。他在《政治论》中说:“因为马基雅维里维护自由,而且为此提过一些非常有益的意见,如果这样解释这位贤哲的思想,我觉得更为可信。”卢梭认为“马基雅维里自称是在给国王讲课,其实他是在给人民讲大课。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乃是共和党人的教科书。”当代学者斯金纳基于语境分析发现,马基雅维里不仅全力捍卫传统的共和价值,而且全心全意地采用传统的方法来捍卫共和价值。如果说《论李维》由于专门讨论共和国治理之道而是一部共和主义的著作的话,可以为人理解。但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大谈君主国治理之道,建议君主摧毁共和国,剥夺人民自由,说《君主论》有共和主义倾向似乎颇令人费解。事实上,撇开语境,单就《君主论》的文本而言,我们发现,《君主论》并非只谈君主国,不谈共和国,而是有着较强烈的共和主义倾向。
在《君主论》的献辞中,马基雅维里把关于“伟大人物事迹的知识”献给洛伦佐矀梅迪奇,“伟大人物”显然不仅包括君主国的君主们,还包括共和国的领袖们。在第1章,在探讨全新君主国的获得和保持时,他指出,“这样获得的领土,或者原来习惯在一个君主统治下生活,或者向来是自由的国家”。这种划分似乎暗示,在君主统治下的国家是不自由的,而共和国是自由的。这种划分与他对君主国与共和国的划分也是一致的。这是马基雅维里在书中第一次提到“自由”这个概念。在第2章,他首次提到共和国,即威尼斯共和国。在第3章,马基雅维里第二次在书中提到“自由”的国家,并把罗马共和国的领袖看做“明智君主的”榜样。他全面总结探究罗马共和国的成功征服经验,并把法国国王当作一个反面教材。在第4章,马基雅维里讨论罗马共和国的成功做法。他指出,罗马人之所以最终成功占有了法国,是因为其统治的长久性。第5章的标题是“在各自法律下生活的城市或君主国”,言下之意,在法律下生活就是自由的。马基雅维里指出,共和国人民热爱自由,视自由是他们的生命。在世袭君主国,时间曾是取得政治合法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自由面前,时间无能为力。时间的久远,不能让人们忘掉古老的秩序和自由。在本章末尾,马基雅维里写道:“在共和国里,就有一种较强的生命力,较大的仇恨和较切的复仇心。他们缅怀过去的自由,就不平静。”他似乎告诉读者,占领一个共和国,对习惯了自由与法治的人们进行暴政,这个统治是不稳固的,总有一天会被推翻。在第6章,马基雅维里建议效仿的伟大新君主,如摩西、居鲁士、罗慕洛、提修斯皆是共和国的建国之父或者至少相当于共和国的建国者。马基雅维里赞扬这些建国之父,因为这些人懂得如何运用权力,知道如何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志,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这些手段可能是残暴的或者暗藏机锋。在第8章,马基雅维里分析对共和国自由构成威胁的因素。自由的敌人是两类人,一类人野心勃勃,只想做人上人,做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统治者,平等的自由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另一类人喜欢被他人奴役,不想做他人的主人,也不想做自己的主人。这两种人会一拍即合,构成对自由的威胁。因此,捍卫自由,要防止野心过大的人,也要防止一点野心也没有的人。在第9章,他提出市民君主国,认为人民是君主的盟友,建议君主应该依靠人民,寻求人民的支持。在第10章,马基雅维里所分析的“完全享有自由”的德国的城市其实就是共和国,他把这些共和国作为效仿的榜样。在第12章,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唯一一次明确讨论共和国军队的治理问题,而且其所举的例子全是共和国,如罗马、斯巴达、瑞士是成功武装了的共和国。在第15章,马基雅维里提到想象的共和国,这是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最后一次明确提到“共和国”。在第18章他则探讨人民的性质与需要。马基雅维里曾在献辞中说,欲了解君主的性质,须了解人民的需要。本章是对此观点的进一步解释。既然人民需要君主表现得是一个慈悲为怀、笃守信义、讲究人道、虔敬信神的人,那么为迎合人民需要,君主必须显得具有上述品质。君主做什么,如何做,取决于人民的需要是什么。
凡此等等,说明《君主论》虽未明确探讨共和国,但这部著作对共和国有很多隐含的分析。从这些分析可见,最为稳定的政府形式是共和国。马基雅维里告诉君主,人民对自由的欲望是强烈而普遍的,他们不停地为自由而战。共和国的公民,永不会忘掉自由。哪怕专制统治再长久,也不能消灭人民对自由的记忆。所以,自由是如此强大,欲征服一个共和国,要么是把自由消灭掉,要么是自己生活在自由里。
(编辑:陈家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