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号称“万国建筑博物馆”,在旧租界“五大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一带,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其中位于原意租界马可波罗道(北西马路)25号院内的两栋意式砖木结构小洋楼(现为民族路44-46号),是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的故居及书斋“饮冰室”。文化名流严复、严修、张伯苓、胡适、梁漱溟等,均曾在此留下脚印。
自2002年起,梁氏故居辟为“梁启超纪念馆”。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秋,该馆关闭修缮,今年重新开放后,我偕夫人乘坐京津城际快车,作了一次闪电式的探访,往返历时仅三个半小时。
抵达天津时,正值艳阳高照的盛夏午后。步入修葺粉刷一新的纪念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太新了”,除了建筑本身的欧式风格,几乎感觉不到岁月的沧桑。
故居老楼:护国讨袁的策源地
欧式庭院中央,是梁先生的青铜坐像,院内有枝繁叶茂的老槐树和藤萝架。纪念馆分为故居(旧楼)和饮冰室(新楼)两部分。旧楼因岁月侵蚀,梁木朽坏,去秋曾落架重修。这座二层小楼,据说是梁氏自己设计的,有阁楼和地下室,异形红瓦顶(据说过去还有公鸡造型风向标),浮雕式窗饰,双槽门窗。一、二层各有9间房,一层是过厅、小书房、客厅等。二楼由互通的隔扇门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半部为会客厅、起居室、图书资料室,为梁启超专用,西半部为家属居住。
二楼全部是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为主题的展览,除图片外鲜有实物展品。从后窗可以望见院内的后楼,作为附属建筑,后楼当年有厨房、锅炉房、贮藏室、佣人住房等,现在是纪念馆的办公区域。
一楼有出售纪念品、书籍的商品部,有间展室的玻璃柜中有梁任公的印章,还有其小儿子梁思礼院士赠送的航天器模型等物,但无相应说明文字,也未正式展出。只有东面的书房按旧时格局作了复原,内有梁启超、蔡锷师生二人蜡像,重现策划举义讨袁的场景。
1915年8月14日,为筹备袁世凯称帝,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六人通电成立筹安会。梁启超以横扫千军的如椽巨笔,撰写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反对帝制,发表前,袁世凯曾以重金试图阻止,为梁氏所拒。
梁、蔡密商讨袁的历史细节究竟如何?据梁启超在《护国战争躬历谈》中自述:“当筹安会发生之次日,蔡君即访余于天津,共商大计。”在《护国之役回顾谈》中他又谈及:“筹安会发表宣言的第二日,蔡公从北京搭晚车来天津,拉着我和我们另外一位亲爱的朋友——这个人现在还在着,因他不愿意人家知道他,故我不说他的姓名——同到汤公觉顿处,我们四个人商量了一夜,觉得我们若是不把讨贼的责任自己背在身上,恐怕中华民国从此就完了。”
由此看来,当天蔡锷可能来过梁宅,但筹划举事的地点,是在汤觉顿家。梁提及的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应该是蹇念益(季常),二人均为其政治密友。此后,蔡锷以看病为名,几乎每周来一次天津,与梁启超等密商。嗣后蔡、梁先后秘密南下。同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等通电全国反对帝制,宣布云南独立,讨袁“护国战争”爆发,不久袁世凯身败名裂而亡。
还有一段历史场景也值得记忆:1917年6月张勋复辟时,梁启超襄赞段祺瑞讨逆,参与马厂誓师,起草讨逆檄文,弭平叛乱,再度维护了共和体制。在这次事件中,他与支持清室复辟的老师康有为,完全站到了对立面。
饮冰室:先有名字后有房子
早年读《饮冰室诗话》,对此书斋心向往之,其实那时饮冰室只是一个文化符号,并无实体存在。梁启超流亡14年后归国,又过了13年,才建成这座名副其实的饮冰室。
“饮冰”一词,语出《庄子?人间世》叶公子高出使齐国前与孔子的对话,子高以人臣受命于君,忧虑德行未足难以成事,或事后无法全身而退,“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自喻心焦如焚,欲饮冰以解内热。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梁启超受命辅佐光绪帝,政变发生,梁出逃日本后,自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以抒“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的孤愤。
这座新楼面积略小于旧楼,共有房34间。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该建筑具有浓厚的折中主义风格,造型别致。正中大厅为封闭式罩棚天井,罩棚以花玻璃镶成,采光良好。正面有三个半圆形连续拱券门洞,当中有半圆形小水池,有兽头水喉连绵吐水,两侧为石阶。
根据梁氏亲属的回忆,饮冰室复原了原有的格局。一楼书房、资料室与会客厅相通,分成不同的功能区,有沙发,麻将桌、秘书办公桌等。大厅西墙上悬挂着蔡锷将军的戎装油画肖像,书房大书桌旁有梁启超写作的蜡像,但制作皆崭新而匠气。书房内复原了巨大的玻璃书橱,但书籍显系杂凑而成,不成体系。二楼有居室、客房、起居室等。楼中凑集的各色家具陈设,似非同时代原物,感受不到旧居当年的氛围。由于1949年以后出现的文化断层,这种“整旧不如旧”的情况,是当今许多名人故居陈列中的通病。
有文章说梁氏后期著作多完成于饮冰室,其实不确,按年表推算,《欧游心影录》、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主要著作完成于旧楼,《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辛稼轩年谱》(未完)等写作于饮冰室。梁氏生前藏书,家属遵遗嘱于1930年永远寄存于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1954年,家属又将全部手稿捐赠该馆。
旧居与书斋:百年分合沧桑
天津梁氏旧居的两座小洋楼,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经历了分分合合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一个文化望族的沧桑。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主张君主立宪的他,曾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展开论战。1912年民国成立,梁氏转而支持共和,于同年11月归国。1914年,时任北洋政府币制局总裁的梁启超,从周国贤手中购得意租界西马路面积约4市亩的空地一块,开始营建住宅,一年后定居天津。我注意到梁氏长女令娴的丈夫也叫周国贤,是否系同一人有待查考。
10年后的1925年,院内西侧建起了饮冰室书斋。但梁启超并未立即入住,曾一度租给朋友的中原公司作办公楼,后收回作为书斋。据他的小儿子思礼回忆:“平时父亲为了安静写作,除了母亲和秘书(梁廷灿堂兄)外,很少允许我们孩子们到新楼去玩的。我每次到新楼(饮冰室)都有一种受到嘉奖的感觉。”
1929年梁启超逝世,家境衰落,梁夫人王桂荃以两万银圆将旧楼售予津门富商郝莲舫,梁家全部退居饮冰室新楼。中间筑墙分为两院,门牌号也变成两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梁家子女星散,夫人保留饮冰室书房,将新楼其余部分租与恒昌绸布店,孤身株守于院内后楼。1950年,梁夫人移居北京与子女团聚,以“梁氏亲属会”名义将饮冰室楼房院落整体售予公家,作价约为三千匹布。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梁夫人王桂荃在北京的住宅被抄家,两年后在一间阴暗小屋中辞世,终年85岁。
新楼和旧楼在1949年后相继成为公产。先是有进城干部入住,后逐渐沦为大杂院,搭建了众多临时建筑,2001年筹办纪念馆时,共迁走91户居民和一个福利工厂。2002年10月梁启超纪念馆在旧楼开馆,2003年又将饮冰室扩入,分隔七十余年的梁氏旧居,终于重新合为一体。
2012年8月6日北京风雨读书楼
(陈家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