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冷门文献转热胜在史料价值

2012-12-24 10:49:39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陆斯嘉 江村

   


西南联大师生致容琬诗文册包括闻一多、陈寅恪、朱自清、吴宓等的留言

  一份以闽南方言清楚标注出钓鱼岛隶属中国领土的1867年伦敦原版初印《大清国地理全图》上周在上海泓盛拍出。此前,一份详细记载梁思成与林徽因订婚仪式内容的文定礼本,在北京从70万元起拍后一路竞价,直至379.5万元成交,与这份文定礼本一同被拍出的是“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拍得6709.2万元。 而下周,西泠印社拍卖公司也将拍卖一批文献档案,如《西南联大师生致容琬诗文册》以及1970年代台湾地区《关于维护钓鱼岛主权的声明》的10页纸本信札原稿。

  不知不觉间,原本属于“冷门”拍品的文献档案正成为今年秋拍的主要亮点之一,其中缘由何在?

  注重学术与史料价值

  事实上,文献类拍品的内容较广,信札手迹、文献著录、书籍画册、金石拓片、老照片、票证单据等都可以视为这一品类。文献收藏在西方是较为成熟的板块。中国的古美术文献资料,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出版最多的时期,因其所具有的工具价值、考证价值和历史文物性,受到西方收藏家的重视,由于文献的印量并不多,且多存于博物馆、艺术馆和图书馆中,扣除自然耗损,真正可供收藏与流通的并不多。 上海泓盛去年和今年曾举行的“松清堂重要私人收藏”、“英国BAHR家族暨海外名家珍藏”、“渡台名人书画墨迹暨民国政要文献遗存”,以及纽约佳士得今年9月举行的“卢芹斋藏艺术文献”专场拍卖和推迟到明年春拍的荣宝斋(上海)的“孙中山广州蒙难期间珍贵档案”拍卖均为文献类的拍品。

  国内文献类收藏的肇始与信札收藏不无关系,而几年以前信札收藏也是极为偏冷的板块。2003年,影视演员张铁林曾以225万元的价格,在上海的春季拍卖会上拍得赵之谦的《国朝汉学师承续记》的39通手札。2009年秋拍时,相隔六年,赵之谦的手札价格就已经翻了一番。十年前,信札的价格基本在千元以内,三五千元已属于高价;十年之内,一些名人信札的价格已经上涨近10倍,其中不乏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信札。

  不过,真正撬动了文献类收藏的事件或许是今年春拍时匡时的“过云楼”专场,该场次不仅创下古籍拍卖最高价格、引起北京、南京等文化公立机构的“争夺”收购权等事件,同时还引起苏州市对“过云楼”包含的文化内涵的重新认识。

  “过云楼”拍卖后,今年秋拍,以文献为卖点的拍品数量和曝光率明显增多,除“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恭亲王藏品拍卖图录、卢芹斋藏艺术文献、孙中山广州蒙难期间珍贵档案,以及即将于12月底在西泠拍卖上拍的《西南联大师生致容琬诗文册》等,都是市场和藏家对文献题材响应和互动的结果。一个让人欣喜的现象是,不少拍卖公司已越来越注重文献档案的内在文化与学术含量,西泠秋拍的《西南联大师生致容琬诗文册》结集了大量师生对容琬的赠言,其中包括了闻一多、陈寅恪、朱自清、吴宓、钱穆等手稿,从中能了解西南联大迁至昆明、文法学院在蒙自时期学习的艰辛,同时又饱含师生面对民族存亡以学救国的坚定立场。西泠拍卖公司为此专门举办了学术研讨会,闻一多先生长孙、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闻黎明先生,一直致力于西南联大历史专题研究,他认为,近年除已经收录之外,闻一多先生手迹极为少见,看到这本诗册中珍贵手稿,令他十分激动。诗文册中闻一多先生题写的是他辗转入滇途采风收录的安顺民歌,歌词“去时容易转时难”,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特点,更是勾起闻黎明老师不少当年昆明生活的回忆。他表示,史学研究与历史文物收藏互相推动,作为研究材料,文物资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NextPage]

  见证收藏界自觉文化意识

  荣宝斋(上海)的艺术总监周玉峰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文献档案以前其实大多归类于古籍善本,但与古籍并不相同,“以前这一板块是被疏忽的,但文献档案体现着历史的延续,更能体现收藏的内涵与深度,这与书画或古董是不一样的,以荣宝斋(上海)征集的孙中山1922年在永丰舰(即后来的中山舰)上起居办公的近200件原始档案而言,作为孙先生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珍贵历史资料,这部分资料不但是研究孙中山生平的可靠资料,而且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军事史乃至经济史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他透露,由于对这一档案的研究仍有未到之处,荣宝斋(上海)已推迟拍卖这一珍贵文献。

  不少待拍的文献档案,一方面在社会公众间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无论是钓鱼岛文献档案,或是孙中山档案,都是如此;另一方面,也在于当下的收藏界逐步有一种自觉的文化意识,以及追求藏品背后文化的认同感。稍加留意今年文献拍品的一大亮点,“南长街54号”藏梁氏档案的成交结果不难发现,成交价最高的几件作品均是以它们的历史和文献价值取胜。

  一位收藏信札多年的藏家向《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说:“从这场文献拍卖我发现,拍品的文献价值往往大于艺术价值,信札中书法好的未必能取得非常高的成交价。梁氏档案中有几通书法,字写得十分疏朗,但因为并没有太多内容,只是家庭琐事的记载,所以平均每张才6万多。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向《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这次的梁氏档案拍卖,许多拍品是第一手材料,因梁任公在历史上的影响性,这批文献资料对历史的撰写势必能起到丰富细节的作用。总体来说,文献收藏对收藏的挑战性特别强,需要对文献拍品背后的史料详加了解。

  文献藏品,同时具有历史价值、工具价值和欣赏收藏价值。有的藏家对同一本文献会买2-3本,在不同的居所各放一本,或是将其中品相好版别好的作为收藏,品相一般的作为工具书。

  一位资深藏家上周表示刚刚拍下的一份文献,明崇祯十二年(1639)利玛窦(意)与金尼阁(比)合著的《利玛窦中国札记》拉丁文版荷兰原版初印本一册全。这本书是澳门中央图书馆之镇馆之宝,中国国家图书馆亦无此书实物之收藏。两年前,北京中国书店拍卖公司的”古籍善本专场“上,这本书曾以超过7万元成交,而这次该文献的落槌价仅为1.6万元。

  收藏界人士分析认为,文献档案承载着的历史文化信息很多出人意外,很多名人信札里或还隐藏着不少历史细节,从价格上而言,除去一些过高炒作的文献档案,绝大多数仍处于不算高的价位——从这一角度而言,在艺术品市场遭遇寒流时,原本就较少受到关注的文献拍品,或许越来越将成为眼光独到的藏家一个新的关注点?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