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是我国古人对文章著述的一个基本要求。古人所谓“道”,除去维护三纲五常和封建迷信的内涵外,其关于修身崇德的众多思想对于今天仍然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同时,这个道理并不只适用于文章写作,也适用于艺术创作。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载道”,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弘扬人文精神。这里以当代现实主义绘画为例,对艺术创作弘扬人文精神略陈管见。
现实主义注重表现时代、直面人生,是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艺术手法。现实主义绘画在20世纪后半叶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当代中国绘画创作的主流。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当代现实主义绘画也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狭隘的个人主义和纯形式主义等脱离现实主义本质的创作手段。因此,当代现实主义绘画应进一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在健康发展中实现繁荣兴旺。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艺术观念。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本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当代现实主义绘画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艺术观念。20世纪30年代初,徐悲鸿在创作了巨幅历史油画《田横五百士》和《奚我后》之后,又完成了《九方皋》、《愚公移山》等令人面目一新的中国人物画作。这些作品关注社会现实,表现了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成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之后的几十年,一系列经典画作涌现出来,比如蒋兆和的《流民图》、吴作人的《农民画家》、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罗工柳的《延安人》等。这些作品紧贴现实、紧贴生活、紧贴人民,体现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文关怀,因而获得了极大成功。当代现实主义绘画应继续树立并坚持以人为本的艺术观念,以人民群众为创作题材,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和利益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着力表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活生生的创作素材,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当代现实主义绘画应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充分表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刘文西的现实主义画作《祖孙四代》塑造了黄土地上四代人的群像,以巧妙的构思体现了四代人同土地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90年代,一批以农民工进城打工为题材的现实主义画作相继出现,比如忻海洲的《进城农民工》、王宏剑的《阳关三叠》等,创作者采用逼真的写实技巧,只通过一个小小的场景就描绘出农民工的艰辛,成为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当代现实主义绘画要实现健康发展和繁荣兴旺,就要回归创作的源泉,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在以人为本的艺术观指导下关注民生、倾听民意,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表现他们的生活景象。
积极引导人们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现实主义作品注重表现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普遍表现出对人的命运的关注,能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积极思考。20世纪70年代,杨之光创作的现实主义绘画《矿山新兵》,表达了人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和乐观之情。近20多年出现的以农民工为题材的当代现实主义绘画,则引发人们对农民工的关注,也引导人们对农村和城市发展进行深刻思考。还有一些当代现实主义画作则引发人们对水、森林、动物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的关注,进而引发人们对自身进行审视和反省。当代现实主义绘画应涌现出更多具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崇高品格的作品,进一步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积极引导人们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