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村落消失 乡村文化何以寄存

2012-10-29 13:54:07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罗小伟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20日在天津表示,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

  在城市中国的进程中,城镇化作为衡量现代化的主要参考。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载体,蕴育过中国优良文化,正不经意间在尘世间消失。随之而去的,不仅是简单的村址消失,更是乡村文化来源的枯竭。正如冯骥才所说,很多传统村落就是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很多还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是长城,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就是村落。”

  法国一位作家曾说过,没有文化的国家就如失去主心骨的空盒,可见文化之于国家的重要性。而且生命之根来自于土,上帝造人就是用泥,用泥土造了亚当,传说中女娲也是用土造的人。作为泥土人的我们,对大地有着天然的亲切。而落叶归根的乡土之情,更是对乡村的挚爱。乡村的沦陷,何尝不是瓦解城市人的归心?

  可是,残酷的现实让人更揪心。在城市化不断推进下,村落减少还会继续。在城市化铁蹄下,村落空间将进一步受压。村落显得无足轻重,各地风行“用建设城市的思路来建设乡村,用发展工业的思路来发展乡村。”似乎在现代化的指标下,传统显得如此格格不入,村落只能成为陪葬品。难道过去西方社会盲目城市化,英国的圈地运动教训不足以让我们警惕吗?难道我们要重蹈覆辙,偏要往泥坑里钻?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固然重要,城市化也需要不断推进,但是承载乡村文化的村落也不能忽视。

  尽管操作难度很大,但是至少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应该得到保护,可以以城中村形式存在。令人遗憾的是,城中村在某些规划者看来是眼中钉,是城市的伤疤。于是我们看到北京的四合院大面积的被拆除,众多城市的古城墙、护城河被推倒填埋等丑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大城市城市化过程不断兼并郊区村落时;目前政府提倡的村落就地城镇化也成为村落又一撒手锏。同时新农村建设盲目的建楼房,强制糊墙、旧房老房拆除等做法也加剧了当前村落消失。

  极而言之,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它们是中国文化的见证人,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们有义务保护这部分文化,村落不能一刀切地被夷平。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埋在下面的还有文化脊梁和精神的家园。因此中国的城市化不应该是从“乡村中国”到“城市中国”两个点绝对转化,应该要为我国村落留份栖居地。有关部门应该意识到村落消失的严重性,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