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海林
试问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下,哪个行业能够逆势飘红、独领风骚?答案恐怕非文化创意产业莫属。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文化产业占到GDP的6%,北京更是高达10%,增长迅速。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各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在全国蔓延,高速发展之中盲目扩张、千篇一律的矛盾逐渐凸显。如何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新问题。
走出文化创意的认识误区
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的新概念,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发展创意产业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对创意产业发展理论认识不够到位,对创意产业发展规律把握不够准确的问题。
从产业角度来看,创意产业主要具有四大特征:一是知识、文化要素密集;二是产业横向延伸很广,囊括了几乎所有行业和企业的价值链高端部分,但纵向拉伸较短,即它脱离了传统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企业;三是产业关联度强,创意资本从各个行业价值链延伸出来;四是高附加值、高风险。所以,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颠覆了传统的价值增值和产业划分标准,将“创新”引入了生产函数,使得数字网络技术融合到传统产业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增值源泉。
梳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不难发现,都集中在发展动漫设计、网络和手机游戏、数字多媒体、数字影视制作后期及基于软件开发和网络技术平台的综合性数字娱乐内容产业。这种定位对个别地区来说是正确的,但各个地区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先有创意,再有产业,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具体产业的发展条件,确定自己的独特发展模式。
科技为创意产业做支撑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创意,但一个好的文化资源、一个优秀的文化创新要变成文化产品,必须借助于相应的技术手段,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的影响无处不在。事实上,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手段。前者是硬实力产业,后者是软实力产业,真正能发挥巨大能量的是文化因素和科技含量有机融合的综合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之所以世界闻名,其原因一个是文化创意,一个是科技支撑,正因为它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光、机、电、声、化学、仿真等多种艺术,使观众可以通过活灵活现的形象或者载体去体验影视文化和高科技带来的或愉快、或紧张、或轻快、或惊恐等不同的感受。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和电视剧产业,同样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
创意产业不仅依靠高新技术在竞争中取得了极大优势,赚取了大量利润,甚至影响了受众的生产、消费习惯和意识形态。“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巨大威胁。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宣传爱国主义,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
创意空间需要引导和营造
文化创意产业一定是先有创意、先有文化才会有产业,考虑到规模化发展和全产业链的完善,文化创意企业在某一地区聚集就成为当地发展创意产业的首选方式,而这种集聚又大多有政府立足于专业化分工的规划指导。
虽然自上而下——先是政府重视,而后带动企业甚至民间的关注的发展模式,在创意产业的发展初期有相当的积极作用,但在其成长发展中却受到业务雷同的“异化”影响,又逐渐失去创新特色。特别是在政府和大企业集团投资冲动下兴建的规划外创意产业园区,有“依着葫芦画瓢”的克隆倾向。
如何在产业集聚中持续创新?可以从创意产业本身找到答案,创意是一个包含众多子产业的“产业群”,不同的子产业,其发展的特点和路径不相同,有必要分类指导。在市场经济机理的作用下,各类通过规划安排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虽然各有业务重点和布局的均衡,但在发展目标与途径上要避免趋同性,凸显经营特色的差异性和规制上的多样性。
另外,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人才,特别是人才的聚集,建设人才聚集区也是保持文化创意园区持续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意是海阔天空的,所以政府要低限制;文化产品的产出方式是多样的,可能一开始还看不清赢利点,所以对文化产品应该征收低税率,这是政府必须要有的理念。归纳起来,就是尊重人才和作品,重视创意的自由度,重视市场开阔性和自由性。
总之,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一窝蜂”现象出现,切不可盲目跟风,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要防止由于急功近利而带来的泡沫现象,以创意带动产业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软实力。
(编辑: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