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琼
春节假期虽然已经结束,但人们对2010年的春晚的议论依然热烈。从演员到节目的内容,是录播还是直播,是真唱还是假唱、植入的广告过多还是正常,春晚毫无例外地面对全方位的评说。
春晚的确是一台十分独特的晚会。不仅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的收视率上,春晚早已创下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艺晚会的世界之最,而且在中国,“春晚”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一年一度在除夕夜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晚会。没有一台晚会能像春晚这样引起如此多的关注,没有一台晚会能像春晚这样如此慎重和严格地选择导演、主持人、演员和节目,没有一台晚会能像春晚这样将那么多的议论和批评尽收囊中,更没有一台晚会能被置于如此特殊的位置,被赋予如此沉重的功能和责任。
春晚已经举办了20多年,从最初的惊喜和激情,到如今普遍性地令人疲倦,春晚的内容、框架甚至主持人已经失去足够的新鲜感,面临的质疑和批评也越来越多。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在反思春晚的问题,讨论春晚的改革,什么样的节目内容,什么样的表演形式,什么样的导演和演员都成为关注焦点。但从本质上说,只要春晚还继续顶着“文化年夜饭”的帽子,在完成娱乐功能的同时,还承担着过重的意识形态功能,我们就应该清楚春晚的实际难度就在于,无论换谁来做,无论选取怎样的节目,都将与娱乐或民俗具有一定的距离。
从古至今,春节都是一个民俗节日,团圆、欢乐是这个节日的基调和主题。这样基调和主题决定了每个人都应当有多种选择的权利,而非要将娱乐固定在某一台晚会上,这样的基调和主题,也决定了我们无法要求任何一样东西能够成为主导春节尤其是除夕夜欢乐的唯一内容,事实上也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够承担这样的职能。
而我们面对的现实是,春晚依然被当作是中国人除夕夜的绝对主角,在播出之前,它就预先被放置在了一个绝对权威和独一无二的位置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的选择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人为的垄断,在事实上造成了节日文化和娱乐生活的贫乏,当所有的中国人在除夕夜打开电视机时只有一台晚会可以选择的时候,所有电视娱乐都只能集中于同一个对象之上。在文化选择和审美趣味已经多元的时代,不满和非议的日渐累积已是必然,而这种节日娱乐被统一和被主宰的状态,也并非是一种幸事。
现代社会,人们最重要的幸福感,就来自于生活的多样选择。这意味着,对于春节这种民俗节日来说,我们不需要去为人们操办这样一场唯一的欢乐,也没有谁有权力去决定这种节日欢乐的内容。而对于春晚来说,它最终的出路,在于央视只是一家电视台,春晚也只是一台晚会,春晚既不体现一种娱乐上的统一意志,也不代表一种艺术地位和艺术标准,只是人们节日欢乐的选择之一,而非安排好的一场全民运动。
(实习编辑:崔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