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十大主流意识

2009-04-29 00:00:00来源:    作者:

   

作者:徐显明


    自1088年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波罗尼亚大学诞生以来,大学已经走过了900多年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评价标准的国际化成为世界潮流。把握好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意识,探索大学的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不仅是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明确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质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内在要求。

    总结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性的东西,可概括为十个方面具有普遍性的主流意识。

    第一个主流意识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这是大学区别于任何其它社会组织的最本质特征。但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却把大学和大学区别开了,不同的大学在于培养不同特色的人。我们今天需要培养的人就是个性和人格得到全面发展、能够创新、创业、具有创造力的人。一个好的大学总是给它的学生们提供最好的成才率,一流的大学有一流的成才率。基础教育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教育,高等教育就是使人成其为才的教育。因此,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这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主流意识。
    
    第二个主流意识是,教学和科研是大学永远的中心。教学和科研对大学而言,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起初的700多年间,大学的主要使命是培养人,是以教学为主。当大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洪堡精神在大学确立后,人们把科研作为大学的第二使命,教学与科研成了大学的两个基础。上世纪3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的使命,在教学和科研之外又增加了为社会服务,使大学和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学成为社会的发动机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动力。 进入21世纪之后,整个世界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和发生战争的主要根源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911事件”的发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又增加了一个新的使命——把不同的文化放在大学这一平台上进行融合。这是高等教育的第四大使命。只有实现了这个使命,大学的国际化程度才会大幅度提高,大学的世界性才能得到认可。但无论高等教育的使命怎样变化,有两点是不变的——教学和科研。

    第三个主流意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大学永恒的主题。数量的扩张一定有被客观条件限制住的那一天,但质量的提升是永无止境的,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这个质量指的是全面的质量,包括提高生源质量、师资队伍质量、教学理念质量、管理质量等多个方面,但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最根本的。

    第四个主流意识是,学科建设是大学的龙头工作。学科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形成知识的过程中,把同类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集合,学科是学术的土壤,是创新的源泉,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学科由三个要素构成:第一个是主体要素,就是从事学科建设的师资队伍;第二个是客体要素,就是一定要有原创性、创新型的科研成果;第三个是主体和客体结合过程中的教育要素,就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学科建设。

    第五个主流意识是,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的主体工程,也是固本强基工程。大学可能有若干个工程,但始终要把师资建设作为第一个工程,这个工程做好了,大学的水平就上来了。我的一个观念是教授就是大学,在任何一所大学里,教授都有资格代表大学,有好的教授就有好的大学,没有好的教授就建不成好的大学。

    第六个主流意识是,学术追求是大学的灵魂。看大学的水准和品位,要看人们对学术的态度。“追求”意味着要对学术形成信仰和崇拜。对学者本人来说,自主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就是他的品位;对管理者来说,则要尊重学者的人格,崇尚学者的精神。追求学术的灵魂只在学者身上建立起来是不够的,还要看能否在管理层身上建立起来。追求学术不仅仅是学者的事情,也涉及到管理层能不能营造这样的氛围,提供这样的条件。追求学术主要指的是学术创新,以追求的精神对待学术时,学术的目的就是高尚的,而不是功利的,才具有灵魂意义。

    第七个主流意识是,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一个大学需要多种动力,老师的学术兴趣是学术活动的原始动力,其他动力则需要从学术评价制度和学术激励中寻找。我们从外部获取资源的可能性是有限的,但我们内部产生动力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中国高等教育近30年来走过的路,就是一条改革的路,把改革尤其是制度创新作为大学发展的动力,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意识。

    第八个主流意识是,服务是大学管理的目的所在。管理有四种价值:第一,管理的责任是给大学确立方向;第二,管理的职责是规范和为大学提供秩序;第三,管理要给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提供条件和保障;这三种价值最后都表现为第四种意义——为中心工作提供服务。服务主要表现在“三个循环”:校领导带领校部机关为教学科研单位服务;校领导、校部机关、院长、系主任、所长共同为教师服务;校领导、校部机关、院长、系主任、所长、教师共同为学生服务。当这三个循环都完成时,学生就会有充分的自豪感,老师就会有充分的尊严感,工作人员就会有充分的成就感。

[NextPage]

    第九个主流意识是,创新是大学的生命力源泉。大学的创新,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表现是对新知识的发现;在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表现为创新一种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的表现是对思想的创新;在人文学科最高的表现是对文化的创新;对所有的学科来讲,共用的方法论和思维上的创新就是哲学上的创新,也就是思维的创新;对管理者来讲,要有能力创新制度。这六种创新是大学的生命力源泉所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是学术创新,这是大学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靠科技的支撑,科技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人才需要高等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的创新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
    
    第十个主流意识是,特色是大学魅力所在。特色发展之路是大学的根本发展道路,一所好的大学一定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用提高质量、形成特色促进大学的发展,是一种创新的发展观。大学要放弃模式化发展的方式,从模式化发展转换成特色性发展,避免“同质化”趋势,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每一所大学只有彰显特色,才有存在的意义。大学的特色就是不可替代性、独有性和不可模仿性;特色就是优势所在,竞争力所在,也就是个性所在、魅力所在,有特色的大学才会为人们所向往。

    凝练、提升世界高等教育的主流意识,是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质量迫在眉睫,形成特色刻不容缓,改革体制是大势所趋,国际水准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进一步明晰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促进科高等教育学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我们一定要珍惜这宝贵的学习实践机会,把握主流意识,创新发展,突出特色,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徐显明,山东大学校长


   (编辑:林青)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