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汝为
茅盾大奖遭冷遇:传统文学的尴尬处境
作为中国第一个设立的个人名义的文学奖,自1982年首次颁奖以来,茅盾文学奖一直被看做是中国现实主义创作乃至中国文学的最高荣誉。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2008年11月2日在茅盾故里浙江乌镇举行,贾平凹等人获得奖项。公众对此却反应冷淡。某网站网调结果显示,对获奖作品“一部也没有读过”的网民占38%。据媒体报道,本届获奖结果公布后,获奖作品销量“并无明显增加”。有学者认为,茅盾文学奖已成了各种社会力量、文化力量折中平衡的结果,致使其初衷与个性趋于泯灭。
公众对当代文学的高期待值与低下的阅读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形成巨大反差。与之相反,2008“中国作家富豪榜”却展现出一幅青春少年的文学地图。前十位作家中,传统文学作家被剃光头。媒体报道:国家级刊物《报告文学》公开卖版面,只要交钱就能登文章。而另一些坚守“气节”的纯文学刊物,只能舍生取义,关门大吉。如上海《译文》杂志出完今年年第六期后,已悄然停刊。有统计称,目前全国近千种文学期刊中,能维持正常循环的不到100种,发行量过万份的不超过10种。——折射出传统文学如今的尴尬处境。
《汉语拼音方案》50年:语文现代化必由之路
2008年是《汉语拼音方案》公布50周年,这是中国人民语文生活的一大事。国家语委和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分别举行了汉语拼音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对汉语拼音的功能,对分词连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这对于进一步深化对汉语拼音方案的认识,做好汉语拼音的社会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汉语拼音方案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果没有汉语拼音,计算机汉字输入将困难重重,甚至举步维艰。中国语文要走向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这三大任务,都离不开《汉语拼音方案》的支撑。“规范化”:要求普及普通话,用汉语拼音正音,辨正方音,规范异读词的读音,纠正误读。“信息化”:汉语拼音是计算机录入汉字的最佳方法,发手机短信的最佳方法。“国际化”:汉语拼音是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汉语拼音可以帮助外国人更好更快地学习汉语。 提高全民的语文能力,是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活跃因素。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发展观;就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政府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汉语拼音教学、汉语拼音社会应用的指导。更好地宣传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教学、汉语拼音社会应用的重要性。汉语拼音也是汉语、汉字走向世界的金桥,将对中国和世界的语言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百岁学者周有光:霁月情怀澄海江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103岁了。去年,他的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特等奖”。在获奖感言中,他说:“我的孙女在小学时对我说,爷爷您亏了,您搞经济半途而废,搞语文半路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零。我今后要再次从零做起,好好学习,老当益壮,赶上时代。”幽默的发言赢得全场持久的掌声。周有光83岁时“换笔”,改用电脑。在100岁、101岁、102岁时,均有著作出版。现在老人生活能自理,每天读书看报著文会友,笔耕不辍,仍在快乐地工作。周有光头脑之清晰,语言之流畅,记忆力之强,思想之活跃,令人惊叹!老人家已成为中国学界备受尊崇和关注的一道艳丽霞光。
天津市语言学会和天津市语言文字测试培训中心在2008年为周有光103岁华诞祝寿时,曾献上《周有光礼赞五首》,其第一、二首写道:“学界尊崇周有光,霁月情怀澄海江。初由经济入语苑,遍及社科气礴磅。当年制定拼音化,鼎故革新功四方。百岁千篇文思涌,椽笔丹心撰华章。”“横击键盘呈锦绣,纵论文史传芬芳。历练人生襟怀广,谙熟环球宝鉴张。见识文胆堪标举,铁肩妙笔思兴邦。放眼全球谱钟吕,羞煞群儿书鸡肠。”周老感谢学界同仁的关怀,他意味深长地说:“以前,都是从国家角度看世界,所以观点各不相同。现在,应从世界角度看国家,就可以探求一致的观点了。”
沈木珠诉讼案:如何厘清学术批评与法律责任的界限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前院长沈木珠教授及其丈夫、该校法学教授张仲春先生,2007年11月诉武汉大学教授李世洞及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的“名誉权”案,已于该年12月11日由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这对夫妇诉讼李世洞在学术批评网上发表《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岂有能以“动机不纯”为剽窃辩护》文章,污蔑原告“剽窃”。请求判令被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名誉及精神损失费5万元。李世洞教授辩称:该文并不是专门批评沈、张二位著作的,而是对学界被批评者常以批评者“动机不纯”来为自己辩护的现象的进行批评。本人与沈木珠夫妇素不相识,无任何个人恩怨。认为所撰文章内容并没有对沈木珠的名誉形成任何“贬损”。此案迄今尚未尘埃落定。
此案在学界受普遍关注的原因有二:一是当事人的特殊身份;二是诉讼实质涉及“学术批评与法律责任之间的界限”这个关键问题。多数学者认为:学者存在不同意见、不同看法,完全可以通过辩论争鸣,进行批评和反批评来解决。学者的学品人品声誉名誉,主要依自身行为证明,靠群众口碑评价。动辄就诉讼法律解决学术评价问题的做法,是否明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有的学者指出:人民法院如果支持极个别学者所谓“侵犯名誉权”的起诉,将使从事学术批评的学者动辄得咎,甚至从此学乖缄口,放弃揭露和批评。其后果将给学术事业带来重大损害!如何厘清学术批评与法律责任的界限?该案审理结果,将对中国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学界正拭目以待。
范跑跑:都江堰震出的“名人”
2008年5月22日,四川省都江堰市光亚中学教师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发表《“512”汶川地震亲历记》:“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范美忠这种言论引起网民强烈反对。大家认为:在地震突然袭来时,出于求生本能而逃跑,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教师,不顾学生而自己逃生,又在多家媒体发表言论炒作,就无法接受了。因此网友将其称为“范跑跑”。
由于范美忠从北大毕业,北大也连带成了网友议论的中心。面对媒体,北大历史学系党委书记声称:“我们以有这样的学生为耻辱!对学校开除他,我们表示赞成!”还连带揭老底“他毕业后在网上将他所认识的北大的老师轮流骂了一遍。”这就不免让人觉得有些过分了!有人说:扪心而言,范跑跑坦诚面对自己内心的怯懦并无大错。不到灾难降临的那一刻,谁敢保证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本能反应?
北大拒招不孝生:自主招生如何选才?
11月20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就北大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进行解读说明。他指出,北大自主招生将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他解释说,这个出发点源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没有孝敬父母之心,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对他人、对国家以及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北大这一政策出台,立即引发公众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长年只以“一卷定终身”,总是以能力、成绩来衡量,即“品学兼优”重在“学”、“德才兼备”重在“才”,而忽略了对道德水准的考量,这一自主招生的新政策值得推广。也有人认为,这会侵犯一部分公民的受教育权,违反公平原则,使得机会不均等。
北大这种招生新政策,把不孝学生挡在门外,与教书育人的任务相悖,也不符合北大“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的传统。这不禁使人联想到汉武帝时举孝廉制度。然而,今日之“孝”已升华为社会公共道德,而非封建社会绝对遵从父母的“愚孝”内涵。再说,孝敬等道德标准已呈多元化趋势,根本无法用简单测试来衡量,因此这项新政策并无操作性。北京大学却将类似封建社会选官标准的东西拿来筛选学生,纯属滑稽可笑瞎折腾! [NextPage]
政法大学弑师案:畸形教育酿恶果
10月28日18时40分,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201教室内,该校法学院教授程春明被大四学生付成励手持菜刀砍倒,不治身亡。如今高校发生的校园暴力,不禁让人胆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原本公益性的教育事业已产业化,一味追求形式,追求效益,致使和谐融洽师生关系随之转变,甚至形成尖锐对立的状况。教师以德为先,教书育人,在一些高校似乎成为一种奢侈。任课老师和辅导员,都省却或削减了与学生沟通心灵的过程。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解除了毕业分配压力的高校,却将教书发证看作是与学生的一种合同关系。一些领导和教授自恃优势地位,与学生搞交易,潜规则暗中发挥效力。“萝卜快了不洗泥”,应付敷衍,致使教育质量滑坡。有人说:“大学衙门化、学术行政化、导师商业化、学生打工化”。在官本位的高校里,学生永远是被支配的道具,一些学生对社会的怨恨起源于对学校的怨恨。这就是畸形教育酿造的恶果。
党校叫停学历:民众质疑“水博士”
2008年,中央党校不再招收函授学员。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成立于1985年,从1993年起,发展为全国四级分支机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中央党校函授教育至今已有近320万学员,其中不乏高级领导干部。值得注意的是,党校函授文凭不属国民教育序列,虽在党政系统内部定职评级和工资待遇等方面,党校学历享受通行待遇,但《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未对党校学历教育给予认可,教育部多次明文重申,党校学历不属国民教育序列。因此引发的争论在20余年来并未停止过。
不可否认,党校函授教育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解决了文革后一代人的教育问题,为党和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而随着扩招与产业化,党校学历在民间被看作“五不文凭”:不用通过统考、不用上课、不用写作业、不用做论文、不用自掏腰包交学费。随着成人高考、高自考,及远程教育的兴起,加之全日制本科院校扩招,随着这种学历含金量的日渐削减,党校函授教育已无后劲。事实上,党校学历为不具相应水平的干部敞开方便之门,在一些地方流传着“党的干部上党校,党校文凭最好要”的顺口溜。这种学历的泛滥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声誉。此外,官员业余读博成风,“博士大跃进”,“官学交易”频繁,“水博士”人数激增。对此,网上民众发出诸多质疑。
掌掴阎崇年:“百家讲坛”已式微
10月5日下午,年过七旬的著名学者阎崇年在江苏无锡新华书店图书中心签售时,被一不明身份的青年男子掴了耳光。掌掴者的理由是:阎崇年的价值观已跌破人类良知所能容忍的底限,不能任其毒害国人。不采用和平方式的原因在于:阎把持媒体霸权,拒绝质疑和沟通。“掌掴”事件发生后,学者纷纷谴责掌掴者,称学术分歧不应诉诸暴力;但众多网友却赞扬这一巴掌“打得响亮”。
“掌掴门”之后,关于《百家讲坛》遭遇滑铁卢等报道纷纷浮出水面。目前,“草根”文化方兴未艾,“山寨”新锐层出不穷,他们急于表达,但在主流媒体却无立锥之地。他们的存在被漠视,表达渠道欠通畅,积聚既久,就对意见相左的“权威学者”蔑视、敌视,——这就酿成“掌掴门”的动因。社会和谐与学术良性发展,需要健康自由的学术氛围,而在权威和草根之间,应开辟平等交流、自由争鸣的一条渠道,以沟通切磋,求同存异。一些论者批评《百家讲坛》已被商业化、娱乐化俗风玷污,醉心于学术造星,且唯我独尊,成为封闭的“一言堂”。另外,一些内容求异猎奇,已荒腔走板。于是,观众渐生厌烦,掉头离去。《百家讲坛》历经七年之痒,风光不再,以呈式微之态。
徐滇庆房价赌局:知识分子社会责任的缺失
2007年7月,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徐滇庆教授在《中国房地产报》上发表文章称,深圳的房价还会大涨,即使涨过每平米20000元都不算高,并声称,如明年7月11日深圳的房价比现在低一分钱,他将在《南方都市报》上用整版篇幅向深圳的市民道歉。网名为“牛刀”的财经评论人,与徐打赌:如到2008年7月11日深圳房价没降,就由他公开道歉。在双方打赌时,深圳房价每平米15745元;到了2008年5月,已跌到每平米11143元。2008年7月1日,徐滇庆发表《致深圳人民道歉信》,宣布自己以失败告终。 [NextPage]
知识分子,除搞好自深的研究工作之外,还肩负着社会责任,那就是引导民众按照科学、民主的理念来规范社会行为。徐滇庆作为多年研究房地产业的经济学家,理应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阐明真相,为打压房地产业的暴利、抑制虚高泡沫尽上一份义务。但在私利驱使下,他竟公开上阵,替官商勾结的利益集团说话,“忽悠”老百姓为楼市虚高的暴利买单。结果弄巧成拙,自取其辱。广大草根称徐教授为“无良学者”,完全咎由自取!
杨帆门:拷问高校育人理念
2008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在上“生态经济与中国人口环境”选修课时,因逃课学生人数太多,与一名欲离开教室的女学生发生肢体冲突,双方各执一词。随后,在社会上引发关于“师道”的一场争议。此事被媒体冠名“杨帆门”而备受关注。学生应遵守校规,教师应为人师表,这是不言而喻的。这些年来,学校风气日下,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不能因学生不守校规,教师就大打出手。教师是教学主导因素,身教重于言教。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教师应负主要责任。
政法大学商学院博导金仁淑教授,被人举报涉嫌抄袭。而杨帆作为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接手处理此事。金仁淑随之向政法大学科研处举报杨帆一稿多投、剽窃研究生论文、学术专著剽窃等5个问题。法大学风建设委员会经调查,基本认定金仁淑抄袭,认定杨帆没有抄袭行为。10月8日,该校校长办公会决定,杨帆与金仁淑一同被停职,对打假者、造假者各打五十大板。政法大学解释处理决定说,由于两教授闹矛盾,“影响学校声誉”。但一些学者认为:这个令人不解的处理结果昭示了“官场潜规则”——掩盖矛盾就相安无事,揭露矛盾则两败俱伤。学者治学为文的道德底线是学术诚信,决不能抄袭剽窃。但令人遗憾的是,在高校学者中,这条道德底线之约束力已泯然缺失。高校教书育人和学术诚信这两大原则理念,竟阴错阳差地典型显现在杨帆教授身上。偶然抑或必然?个案还是共性?发人深省。
含泪大师余秋雨:社会褒贬两重天
余秋雨一直是中国文化界备受争议的人物。在2008年,他先是留下了“孔子是战国人”的经典段子,随后又遭遇“大师门”“故居门”,引得网民议论纷纷。
汶川地震后,遇难学生家长向政府情愿,要求清查学校“豆腐渣工程”及相关贪污腐败问题。余秋雨却撰文“含泪劝灾民不要被利用”。顿时引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支持者认为余秋雨语重心长,有清醒的大局观;反对者则说,余秋雨对遭受苦难的人们缺少同情心,很不厚道。痛失爱子的父母向上级政府讨说法,完全是正当,与境外势力毫不相干。因此,余先生获得“余含泪”绰号。
余秋雨在浙江慈溪市桥头镇的老宅,如今成为当地著名景点。2008年9月,余秋雨故居被慈溪市申请为文物保护单位。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反对的,也有支持的,但大多数声音都是反对为活人搞故居。接着,“余秋雨大师工作室”在上海挂牌成立。对此,余秋雨泰然受之,并调侃说“大师,比老师还退了一步”。批评者指出,这是“合适憨厚”的矫情。
“做鬼也幸福”:王兆山遭网民群起攻讦
汶川地震发生后,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兆山在《齐鲁晚报》6月6日发表“江城子”和“钗头凤”各一首。写道:“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此文经报刊及网络转载,瞬间传遍大江南北,激起骂声如潮。因词作者“省作协副主席”的身份,使网上“口诛笔伐”进一步升温,对“作协”的质疑也随之而起。众多评论指责王的“幸福论”,缺少基本的人文关怀,肉麻到使人恶心的程度,纯属“旧时代的垃圾”。 [NextPage]
有人批评说:这两首词作,挑战人伦常理,强奸鬼意、代鬼立言,既违背“以人为本”的准则,又拂逆期盼死者安息的人之常情,集可笑、可耻、可恶、可恨、可憎于一身,惹得群起而攻之。其人因此获得“王幸福”的雅号。作家李钟琴以退出作协的激烈举动,来抗议王兆山“给山东作协抹黑”。针对此事,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回应:王某词作“不妥并让人遗憾”。她表示,作家应该遵从起码的社会公德,要有道德良心。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造福人民是执政者的根本目的。身为省作协家领导的王兆山,其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都是扭曲的。
季羡林遭遇书画门:学界耆宿的烦恼
2008年,网上对《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的热议,以及关于季先生个人书画藏品失窃的传言,人们将目光投向年近百岁的学者季羡林。温家宝总理到医院看望季老时,季老说的两段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给后人留下耐人寻味的想象空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对东西方文化未来趋势的预测:“世界文化的接力棒将传到东方文化手里”。对于这两段话,见仁见智,在此不拟详论。
季羡林先生丢画事件和换秘书风波,扑朔迷离,真像难辨,引起热议。人们惊讶,在大师宽容情怀的侧面也有凄凉与无奈,在炫目光环的背后也有幽暗阴影。好在大师山高云淡,但愿俗务不要侵扰太多。其实,我们不妨把老先生视为一位寻常老者,其真知睿智与常人情怀相济并存,生活中既有崇敬的簇拥,也有凄凉的寂寞,这才是平淡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季羡林。“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祝愿季老健康长寿,来年有个宁静平淡的好心情。
(编辑: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