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唐杰忠:怀念马季

2008-01-18 21:55:04来源: 作者:唐杰忠    作者:

   

        作者:唐杰忠

    时间过得太快,马季已经走一年多了。

        马季跟我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以说,马季是改变和影响我一生命运的人,他在我的生命中如此重要。

        失去了他,这一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呀!有多少次,我独自流着眼泪想念他,记不清了……

        经常和马季在世时一样,我想跟他说话,拿起电话就拨他家的号码,通了……咦?没人接,没在家……这时我才清醒过来,啊,他走了!我的心一酸,泪水就控制不住了……这种事,我稀里糊涂地干了好几回了。

        马季,我想你呀!

        我唐杰忠的生活里,怎么可以没有一个总是笑眯眯的马季啊!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在广州部队文艺单位说相声。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上级送我到北京的中央广播说唱团进修。这个团是全国曲艺界的最高殿堂,侯宝林、郭启儒、刘宝瑞、郭全宝这些家喻户晓,声名显赫的相声大师云集,也有跟我同辈却已初露星光的马季。那时候的马季,已有“小侯宝林”的美誉。远在南国的一个普通青年相声演员,我曾经只能在广播里如醉如痴地听他们说相声,忽然之间,一下子来到他们跟前,天天都能见到他们真人了,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随时随地,耳濡目染,跟哪位大师我都能学到好多玩意儿,那种欣喜与兴奋真是既按奈不住又难以言表。特别是在我进修期间,我俩的相声《找舅舅》,马季逗哏,我捧哏,配合相当默契,观众欢迎,内行认可,奠定了后来我们俩合作的基础。可我毕竟是来进修的,每想到总有一天我还得走就发愁,我一辈子都舍不得离开他们,连做梦都想调到中央广播说唱团工作。

        当年,我和马季住在一个屋,每天从早到晚粘在一块儿,形影不离,无话不说,他欣赏我的部队作风,说这正是地方文艺团体所缺少的“新”,我崇拜他才华横溢,热情奔放,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我俩惺惺相惜,取长补短。在宿舍里,我们练习相声段子,互相量活使活,平时一块儿打球……我想调来的这个心思,马季最了解了。团里也有把我调来的意思,马季作为支委,为我的工作调动跑上跑下,竭尽所能。可是从部队调人有相当大的难度,连侯宝林大师都担心过我能否顺利调动,老人家说,小唐是部队培养的文艺人才呀,人家能放他吗?

        有一次,中央广播说唱团给部队演出后,受到肖华上将等总政首长接见,马季直接就向首长提出团里需要我这么个相声演员,希望部队能够支持。他又壮着胆子给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写信要求调我,理由充分,措辞恳切。罗总长亲自批示:部队即使有困难,也要支持。一纸公文,把我调到北京,调入了中央广播说唱团,如愿以偿地成为了马季的同事,我的这辈子也就完全跟相声艺术结缘了。

        我的工作调动,马季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的不断努力,我将是另外一种人生。

        我时常想,没有马季,我哪能走进中南海,去给毛主席说相声呀!握过毛主席温暖软乎的大手,我唐杰忠不枉此生!

        我和马季好得像是亲哥儿们,这么说吧,马季的妈妈就是我妈,他妈把我当儿子,对我比对他还亲呢。老太太是天津人,做得一手好鱼,烙的肉饼皮薄馅香,每到休息的日子,我不去马季家都不行,老太太就不干,去了就是好吃好喝。那年月,物资匮乏,粮食定量,买鱼买肉用证用票,马季家的那点儿供应,都照顾我唐杰忠了。

        在六十年代,锰钢自行车是奇缺紧俏的东西,我们那会儿也追求时尚,特想有辆锰钢车,费好大劲弄到两张买车的票,打算我和马季一人一辆,天哪,198元一辆,我们挣得太少,买不起呀!没辙了,找马季的妈妈去要钱吧。老太太端出家底儿,给我们俩一人买了一辆。

        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此情绵绵,难以忘怀……[NextPage]

        在生活上,我和马季不分你我,专业上他比我要强百倍。每次跟他合作,都是我向他学习的过程。他要求自己非常严格,要求我也非常严格。几十年来,马季使我受益匪浅。

        什么叫天才?马季就是天才。

        什么叫勤奋?马季就是勤奋。

        我比马季虽然大两岁,在业务上他堪称是我的老师。说马季是我从艺道路上的领路人,那是恰如其分。

        他的每一分钟,都在琢磨相声。他拿着一份《参考消息》,感慨地说,这篇文章真不错,唉,就是没“包袱”。

        在公共汽车上,他学着老外的口音买车票,一分钢镚一分钢镚地掏钱——他在体会一段相声该怎样“使活”。

        在湖南省桃源深入生活时,他听一位当地人说到“妻管严”这个词,那时感到特新鲜,他就写入相声段子,于是“妻管严”就成了中国人的常用词汇。

        他指导我,带着我,督促我,掐指一算,近五十载呀!

        197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相声《友谊颂》,沉寂数年的相声艺术终于有了出头之日。马季一上台,就露出他标志性的笑容,一张嘴说了句“好多年没跟大家见面了”,就是个脆响的包袱,全场叫好鼓掌,那场面火得不能再火了。他的情绪点燃了观众,也点燃了我这捧哏的,真是太令人兴奋了,不怕同行笑话,跟着马季,我的演出总能超水平发挥。

        《友谊颂》是相声艺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

        《友谊颂》的原名为《坦赞铁路传友谊》,作者是伊熙祖,这个题材抓得的确好,马季爱不释手,经伊先生同意后,着手改编,没日没夜,历经半年,终于同广大观众见面了。

        《友谊颂》的改编和演出,展现了马季非凡的才华,字字句句,倾注着他的心血。

        《友谊颂》的经典台词到处传颂。有非洲朋友参观中国的幼儿园,孩子们一块喊“拉菲克”,“拉菲克”,他们非常吃惊,嘿,在中国,几岁的孩子都会说非洲话?“拉菲克”是坦桑尼亚语,朋友的意思。《友谊颂》影响太大了,《友谊颂》令多少相声同行淌下热泪,文化大革命还没完呢,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中国,又能说相声了。

        《友谊颂》打破了全国相声作品为零的局面,那年月的第一个“球”,是马季“踢”进去的。我呢,是秃子跟着月亮走,马季名扬天下的同时,广大听众也知道了我唐杰忠。对此,我对马季终生感激不尽。

        马季一生最感激的是他的恩师侯宝林大师。《友谊颂》之后,马季更加潜心创作,他在湖南桃源根据劳动模范李光庆事迹写的相声《老青年》,演过几次,相当火爆。侯宝林大师喜欢上了《老青年》这个段子,也许是抬举马季,一次重要演出,侯先生提出来要说《老青年》,马季受宠若惊,自己另选别的段子。

        侯先生同马季师徒情深似海,如同父子。一次同台演出,侯先生亲自安排节目顺序,主动让马季的相声攒底。侯宝林大师真令人尊敬,那得多大雅量呀!

        名师出高徒,此话不假。侯宝林先生是新中国相声界的一代宗师,爱徒马季得到了侯宝林大师的真传,并有所发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马季是为相声艺术而生,他为相声艺术适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今天二十一世纪了,每一个十年的变化有多大呀,马季如同一眼“不老泉”,总能滔滔不绝,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新的相声段子,他的作品成为相声宝库中的件件珍宝。

        马季一生钻研业务,勤学苦练,深入生活,精于创作,从他的相声创作和表演上都能看出一种闪光的“马季精神”来。

        马季活着时,获得了终身成就奖。我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作嘉宾时,主持人朱军问我,“他得奖,你有什么想法?”,我说,马季得奖,也等于我唐杰忠得了奖。他荣我贵,这比我自己得奖还高兴。我和马季的感情到这份儿了。

        马季走了,我也老了,我还隔长不短地说相声,我总会想起他提醒我的一句话:不要枝蔓,要线儿直!这是马季多年创作和表演相声体会到的真谛,成了我的口诀。兄弟,你放心吧,哥哥我记住你的要求了……

        今天,我体会“马季精神”就是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他的艺术成就,铸造他成为一代相声大师,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

        “马季精神”是个“大油田”,贮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能源。相声定有后来人。

        马季兄弟,安息吧!

   (编辑:全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