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香港人为什么不疯狂买车?

2013-08-22 17:25:52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铁

   

     北京的常住人口大约是香港的2.5倍,但现在汽车数量却是香港的8倍多!700多万人口的香港,共有汽车约58万辆,而其中私家车只有不到40万辆。而在北京,2010年9月初机动车保有量就突破了450万辆。更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汽车总量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变化并不大,多年来年均增长率都在2%以下。而北京的汽车总量还处在井喷阶段,预计在2011年上半年,将冲破500万辆大关。仅仅2010年一年,北京机动车增长将肯定超过76万辆,一年的增长就大大超过了香港的总量。

     这样疯狂的增长自然使首都成了“首堵”,2010年9月17日傍晚的“惊天大堵”,终于惊动了国家最高层。当晚北京高峰时段发生了9个小时的大堵车,有网友戏称那一刻的北京是一个“立体停车场”。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照此发展下去,再过一年多,北京的平均每小时车速将低于15公里,仅相当于骑自行车了。

     北京的车实在太多了!市政府祭出了限制购买汽车的狠招:2010年12月23日下午,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为治理北京市交通拥堵,从2011年1月1日起限量购买汽车,并用摇号的方式获取车牌。每年总额24万辆,每个月两万辆。

     用行政命令限购汽车,这一招治堵能否奏效?北京人买车就像买白菜,那香港人为什么不疯狂买车呢?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或许能为遏制北京汽车数量的疯涨提供点有意义的参考。

     港人不买车,不是因为用车贵

     香港人不疯狂买车,首先肯定不是买不起车。香港的人均GDP是北京的三倍,但车价却比北京便宜得多。以香港满街都是的保姆车丰田阿尔法为例,大陆卖56.88万元人民币的那款,在香港要便宜一半。

     我们常听到的另一个解释是说,香港人之所以不买私家车,是因为用车费用太高:购车要交重税、汽油有重税、停车费高昂,一个固定车位一个月要一两千元人民币。

     这种解释,有些部门是乐意听的,因为可以作为提高收费依据,把问题都推给收费太低。不过,以我在香港读书5年多的亲身体验和观察,香港人不疯狂买车的根本原因,并非用车成本太高,而在于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很高,公交出行非常方便舒适,大多数人并不需要买车。

     而北京人之所以疯狂买车,最主要原因也并非是收费不够,而是公交服务太差,市民不得不买车,以便将自己与糟糕的公共空间隔离起来,堵得再厉害也得买。

     以我求学的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为例,教授与副教授总共有12名,我发现有私家车的只有两位。香港大学教授的薪水属于世界最高之列,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并非是负担不起用车的费用,但大多数教授都没买私家车。我的两个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过系主任,他俩至今没有私家车。这显然不是因为用车太贵所能解释的。

     便捷的香港公交

     香港的公交服务是如何让人们不需要买车的呢?

     首先是便捷。在香港,公共交通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90%,而地铁和城铁出行量达到公共交通出行量的40%。全香港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环地铁站500米的范围内,几乎所有常去的地方都有地铁到达,非常方便。中途换乘也很快,一般都在站内完成,很多是下车门对门就能换线。地铁口就有公汽站,出了地铁就能换公汽。

     而反观北京,我也曾经在北京呆过几个月,我就发现坐地铁换线路极不方便,换乘站太少,地铁各线路之间几乎没什么联系。一些地铁换乘站似乎也在挑战人的忍耐极限,从西直门站2号线换乘到13号线,经过数道楼梯后,上地面,再进楼梯和滚梯,距离长达千米。地铁出来换乘公交,有时候要走很远。

     另外,香港所有的公交场所,标志指示都很健全,非常人性化。到香港的第二天,面对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就独自出门买东西了,跑了好几个地方,都是跟着公交的指示走,非常明确,一般不会迷路。

     有网友这样形容北京的地铁1号线、2号线的拥挤不堪:“带上车的是饼干,带下车的就是面粉”;“正装挤进去,三点暴出来”。

     这样的情形不会在香港公交中出现,尽管上下班高峰期,香港地铁人也非常多,但地铁公司的管理非常到位,为了防止拥挤和踩踏,在个别拥挤点会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分批放乘客进入地铁站。而在站台上,也是有秩序上车,太挤了工作人员就会让你乘坐下一批。而高峰期香港地铁的发车间隔非常短,一两分钟就有一辆列车到达,拥挤的人群很快就得到了疏散。

     如果你是在香港乘坐公汽,更不可能像北京那样挤成相片。因为香港的公共汽车严格规定了人数,不允许超载。你可以在香港双层巴士车门边看见这样的标志:上层座位53人,下层座位21人,站位44人。如果你坐的是小巴,更不用担心拥挤问题,小巴不设站立位,所有人都有座位,绝不超载。

     还有,在香港乘坐公汽,不会像北京那样是一场战斗,秩序井然,文明礼让。比如公共汽车站,每个线路的公汽都会停在属于自己的那个固定的栏杆口边,司机会将车门准确地对准上车的栏杆口。不同的线路,上车口不同。在公汽站,大家只要顺着不同的栏杆各自排队等候就是了。

     北京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一到公交站,就会发现黑压压的完全无序的人群,公汽也不按固定的车位停靠,车一来,一大群人都跟着车赶,然后拼命挤上车,场面非常混乱,令人望而生畏。

     乘坐公交,能有尊严

     香港的公汽车况都很好,全是丰田、沃尔沃、铃木、锰钢等大品牌车。车厢干干净净,绝不会有什么破破烂烂的坏椅子出现。车里的冷气也开得足,这样不会让人觉得是挤在一个臭哄哄的闷罐子里。

     有了便捷、舒适、干净的公交环境,即使是衣着讲究的高收入人群,也不会觉得乘坐公交出行会弄坏自己的行头。

     公交司机的服务就更不用说了,刚到香港的时候,我向司机问路,司机马上很专业地提醒我看他旁边的牌子:上面写着,开车时与司机说话,属于违法行为。但车一停,司机马上很有礼貌地回头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忙。像北京那样出现售票员掐死女学生的事件,在香港是天方夜谭。

     我听到很多北京的朋友说起买车的原因,都会提到一个词:“尊严”,认为在北京挤公交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挤掉了做人的尊严。我在北京的时候,几乎每周都会看到因挤公交而发生的争执甚至是打架,而我在香港5年多,仅仅只看到一次吵架而已,而且马上有警察到场调查。这可能就属于北京朋友所说的“尊严”问题。

     或许,要让北京人不继续疯狂买车,最重要的不是靠高收费,而是要让市民能坐上“有尊严”的公交。

      (编辑:陈家坪)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