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现在的小学生不太快乐,但他们究竟为何所困?解决的出路在何方?上海武宁路小学最近结题的提高小学生快乐指数实践研究成果提供了答案:年级越高“快乐指数”越低;家庭生活的“快乐指数”最低;体育可为“快乐指数”加分。
“快乐指数”是个舶来品。2011年1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就责令国家统计局设计一套新的统计方案,引入“快乐指数”,帮助本国政府今后更合理地制定政策。数据可以用作一国政策的指导依据,它同样也可以用于判断个体情绪,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来解决问题。现在,很多小学生觉得不快乐,甚至出现了年级越高“快乐指数”越低,家庭生活的“快乐指数”最低之类的问题。孩子的情绪不容忽视,一个没有快乐童年的人,很难说会拥有幸福的人生。也因此,解决孩子的快乐问题,让他们学会经营快乐人生,不仅是孩子自身的义务,也应该是成年人的责任。
一个人快乐不快乐,从他的举止神态便可一目了然。一个孩子,倘若成天埋首沉重的课业,面临无休无止的学习压力,总是有上不完的补习班、兴趣课,做不完的各种功课作业,这样的孩子,你要期待他的脸上成天挂着快乐的笑容,几乎是奢谈。想想,把一个爱好自由的人成天囚禁在小黑屋里的滋味。喜欢自由玩乐本来是孩子的天性,可大人非要让孩子违背天性,成天关在屋里数123背ABC,这样的孩子能快乐吗?
之所以现在的孩子年级越高“快乐指数”越低,家庭生活的“快乐指数”最低,其实就与这样的学习压力有很大关系:年级越高,课业越重,升学压力越大;好不容易在学校学习了一天回家,家长又逼着自己补习这样、兴趣那样,连个休息喘气的时间都没有,又如何能快乐?曾经有一份调查显示,年级越高快乐指数越低的趋势,初三学生快乐最少;认为“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快乐减少的学生占38.2%,这也是中小学生最主要的不快乐因素。
一个人快乐不快乐,与一个人内心自由不自由,其实有很大的关系。一些孩子之所以感到不快乐,就是因为他们正在做的事,与他们内心渴望做的事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就拿这次的调查来说,快乐得分较高的前三门学科分别是:体育课、信息技术课与音乐课,就是因为这些课程一定程度符合孩子们自由玩乐的天性,与他们亲近自然的兴趣对口。
换个思维来思考,孩子们内心渴望的东西,也并非只是简单的玩乐。让孩子快乐,也并非只是简单放养,在知识学习上听之任之。教育专家熊丙奇就曾说,“书包重”是否成为学生的负担?这要看书包里装的是什么书。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书包里装的多是课本、教辅读物,这与孩子们的兴趣几乎没什么关系。而国外中小学生的书包其实也不轻,但那里面装的却是我们认为的闲书、课余读物,这些书都是孩子们特别喜欢读的内容,并不会感觉其沉重。当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辛苦地攻读数理化的时候,国外的孩子则或奔跑在山野认识各种花草虫鱼,或沉浸在图书馆、资料室里做各种开放式课题研究。对任何人来说,这或许都是更为有趣,更能知识与快乐双丰收的课业吧?
(编辑:陈家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