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学生蔡嘉凯在烟霾侵袭时,号召志愿者走入邻里发送口罩。(邝启聪摄)
新加坡人更能从烟霾事件中认识没有腹地的尴尬,在无力的脆弱感中体味区域格局的现实。在烟霾下的脆弱面前,新加坡有必要进行像水独立一样进行空气的战略筹划,守护一方民众的生活质量,也维护这片土地的至高安全。
城外城
眼涩、喉干,写稿的心情自然不会很愉快。
然而,我知道,这个时候,在新加坡生活的每一个人,都面临同样的无奈与痛楚。过去引以为傲的蓝天白云如今成了最奢侈的想象,市区里熟悉的高楼大厦现在却朦胧不清,路上行人稀落,一个个口罩背后的眼神令人心酸。灰暗的天空正是当下心境的写照。过去常常听说的“同呼吸、共命运”,没想到竟然指的就是现在的情景。
不管你是来自哪里,不管是什么身份,在这个岛国上,没有人可以自外于烟霾笼罩,抽离于灰涩朦胧,只能自我珍重,加一些互相调侃调剂心情。面对混浊不清的环境,这真的是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国籍,人人平等。即便想要做些什么来改善环境,个人的力量只能徒叹奈何、无计可施。
21日中午12时超过400点,空气污染指数达到了“非常危险水平”,新加坡从未经历过如此严重的空气危机。同事们处理即时新闻,转发环境局每小时公布的PSI指数时惊叫连连,心情随指数上下调整跳动,情绪起伏不定,完全可以想见读者和公众同样的心情和反应。星期四下午听总理在记者会表示烟霾可能要持续好几个月,顿生绝望之感大概是很多人的直接反应。
让人稍感温馨的,是烟霾侵袭之下守望相助的力量。《联合早报》前天报道24岁的学生蔡嘉凯在面簿页面设立“新加坡烟霾拯救小组”,号召志愿者开放家里的冷气房间,让那些家里没有冷气的居民可以暂住几天避开烟霾;并走入邻里了解低收入家庭,捐出口罩、电风扇、凉茶等抗霾用品。年轻人的善心义举令人称赞,也提醒在挑战和困境面前,新加坡还有不少人在默默地忍受更为恶劣的空气,那些没有冷气的家庭,遭受相对更为难捱的境况。
这对政府部门的应对、应变能力是极大的考验。一方面要从源头入手,加大对印度尼西亚的交涉,另一方面要在国内应对有方,除了常规的标准作业之外,还需要对民意的质疑、疑虑、担忧,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解释与说明。
烟霾问题,非新加坡政府之过。印尼政府虽然不作为或不以为然,视新加坡的不满为“小孩脾气”,但从外交层面,新加坡并没有强大的王牌迫使印尼高效快速响应,同时还要兼顾印尼内部复杂的政治派系,看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割、官商特殊利益关系的状况,只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过于强硬难免两败俱伤,并激起印尼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损害两国长远的利益。这是政府需要考量的地缘政治因素。
烟霾事件中,人们看到新加坡政府的局限,但是仍期待政府能够发出更强的声音。人们知道政府和他们一样愤怒,但还是希望看到政府能够代表他们表达出这种情绪。政府需要感受并理解这一民意,做出负责任而又平衡得当的拿捏和表达。
如果相关企业对于林火需要负责,新加坡政府应该尽一切力量确立责任归属,依靠印尼政府提供证据是一个途径,也可以通过其他商业或行业管道找到蛛丝马迹。涉及的相关企业,新加坡政府已表态将严厉对待,探讨在法律框架内能采取的实际措施。法律框架未必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如果还有冗长的法律程序,更是遥遥无期。对待这类“人民公敌”、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同时应该让它们付出形象上的代价,民众会用市场的选择来决定企业的命运,包括股价、产品销售、员工就业等等,缺乏公德心的企业,就让它们在公共领域领取惩罚。
与印尼的交涉必须考虑短期及长期的两国利益。但是,烟霾对新加坡同样存在短期与长期的负面效应。短期来说,全国上下面临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危机,再高耸入云的大楼、再歌舞升平的胜地,再花园国度的美誉,在民众眼里都变成了浮云,看起来更像是海市蜃楼。健康危机是对民众利益最大的伤害,也是对新加坡国家利益的极大损害。长期来说,这样触目惊心的情景,对于新加坡在国际上的形象,乃至吸引外资、吸引国际人才、打造宜居城市,都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已经一周的烟霾公共卫生危机中,很多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脆弱,这种脆弱来自于全国上下无奈的心境,形成一种巨大的无力感。政府虽然成立了跨部门的部长委员会,环境、卫生、人力等部门也有相应的措施,但所有这些都只是被动的应对,对于解决问题、消除污染,至今束手无策。自身的命运维系在别国、他人身上,无疑是一种更大的无力和挫折。
这是新加坡繁华背后脆弱的生存现状。居安思危的国民教育让每个新加坡人都知晓这一点,但总是被日常平静、安逸舒适的常态所麻痹。而繁华背后,新加坡优越的制度、效率、廉洁,引以为傲的比邻国具有的优势,却毫不费力地就被邻国提醒了软肋所在。
新加坡人更能从烟霾事件中认识没有腹地的尴尬,在无力的脆弱感中体味区域格局的现实。先进的全球金融中心、高科技的智慧岛国,巨额投资的旅游景点,却很容易地就被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侵袭,这是生存质量的威胁,也是国家安全的威胁。
曾经因为水命脉被别人掌握而处处掣肘,新加坡依赖四大水喉实现了水的独立。如今空气的命运自己还无法完全掌握,在烟霾下的脆弱面前,新加坡有必要进行像水独立一样进行空气的战略筹划,守护一方民众的生活质量,也维护这片土地的至高安全。
(作者是联合早报网主编兼《新汇点》主编 zhouzc@sph.com.sg)
(编辑:陈家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