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北方早已开始集中供暖,而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则要用五花八门的方式解决温暖的问题。网络上关于希望南方也采取集中供暖的呼声很高,呼吁各地重视市民的冬季采暖需求。
“都是南方,湖南和海南能比啊?”,此话之所以在网络上引起普遍共鸣,就在于它说出了当下供暖政策一刀切的粗鄙性——把纷繁复杂的现实和人们具体而微的感受举重若轻地一笔勾销,统统以“南方”进行模糊的概念性置换,继而以一条人为划定的气候分界线,切割南北方人民的供暖福利。
这样的供暖政策,不问湖南和海南的差异,只管南方与北方的分界。如果说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剪刀差,那么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剪刀差?公共福利的均等化从何谈起?
南方集中供暖的最大拦路虎无疑是能耗。按近年来采暖呼声甚高的武汉、长沙、南京、上海等长江沿岸城市住宅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计算,如果每平方米多五公斤标准煤,总额就将增加2000万吨,而我国目前城市建筑运行能耗为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增加了城市建筑总能耗的4%。
问题的重点不在于总能耗增加了多少,而在于总能耗应不应该增加,值不值得增加。今天的民众早非60年前的民众,政策层面不集中供暖,面对酷寒天气,人们自然会想方设法自我供暖,由此增加的能耗一定低于4%吗?恐怕事实恰恰相反,缺乏相对经济的集中供暖设施,大面积的、分散的空调式制暖的后果,就是能耗几何级地飙升。
南方迟迟无法实现集中供暖,不禁让人怀疑,政府愿不愿意承担集中供暖的公共责任?集中供暖,势必要花费不菲的公帑,成年累月的供暖补贴,似乎也是一个大麻烦,保持现状最好不过,即使采暖电耗15年来已经飙升了390倍,但只要与公共财政无干,谁在乎能耗增加了多少呢?
现在的局面是,本应拥有的集中供暖公共福祉陷入虚无,南方民众不得不花自己的钱自我供暖。本质上,这是一种公共责任的转嫁,其结果,就是在南北振振有词地人为制造权利歧视,将同等境遇中的人,分为有权温暖的人和无权温暖的人。
永远不要忘记:决定要不要供暖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的感受,而不是那条刻舟求剑的线。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