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10月,被称为“百团大战”的年度社团纳新,正在各高校的校园里拉开帷幕。北京一所高校的大二学生庞艺林骑着自行车路过一个个摊位,一年前的他兴致勃勃地在这里加入了七八个社团,但一年后,他决定退出,因为大学社团和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办的活动都差不多,很水、很没意思。”“社团本应是大学里最讲民主的地方。”庞艺林说,“但现在的社团,却成了追逐政绩的秀场。”(中国青年报10月18日文)
为什么原本仅是学生因兴趣而集结的社团竟会变味成这样?社团活动经费、社团干部在奖学金评选中的加分政策……当原本鼓励素质教育的社团和金钱利益挂钩时,最原始的欲望让不少人动了歪脑筋。权、钱,这些“硬通货”在社会上产生的魔力不知不觉中也渗透到了高校,学生们在那么半生不熟的“操练”,淹没了大学校园本应浓厚专研学术氛围。曾几何时,高校社团是学校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这里,你可以看到平时腼腆的同学竟能写得一手好诗;原来穿着朴素的农家女孩竟是坚持了多年公益活动的志愿者……然而,现今却很难看到这纯真的一幕。
对于大学教育来说,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科知识同个人兴趣的两结合,锻炼的是学术钻研的兴趣与能力,到如今却变成追逐政绩的秀场。有人总结道,中学时代,是“分数至上”,大学时代,分数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学生、老师、家长将锻炼社会能力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于是乎,大学社团与社团成立之初衷、宗旨、目的等等产生了差距。毕竟,学生还只是受教育者,他们是受环境严重影响的。高校社团活动,现在居然成了社会活动的投影,学生将经历过多的投入到此类活动,哪还能将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科学知识中?
其实,造成学校社团变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高校官场化,高校的“官场化”“衙门化”,已经“化”了多年,校长是副部级或者其它级别的官,其他的校领导、系主任一个个都有对应的官衔。现今很多高校老师将自己精力没有放在专研学术上,而是放在“升官”上。上梁不正下梁歪,学生社团亦步亦趋,于是学生社团也变味成了学生追逐政绩的秀场。
无论是社会、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学生社团恢复她的纯洁面貌和本质,这需要各方面包括国家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个问题,让新世纪的象牙塔里依旧充满了纯洁和憧憬。
(实习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