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替
7月25日,维基解密(Wikileaks.org)在《纽约时报》《卫报》和《镜报》配合下,在网上公开7.5万篇2004年-2010年阿富汗战争美军情报人员日志,引起轩然大波,被认为是“五角大楼文件事件2.0”。
维基解密是澳大利亚人Julian Assange创立的以维基技术、匿名加密传输等技术为平台的公众泄密网站。在中国有“人肉搜索”现象,而维基解密就是“人肉泄密“,它鼓励全世界网友尽可能地借助这个网站,把手头有关各国政府、大公司的机密和丑闻上传公布,同时不会因此而泄露自己身份。这个网站从宗旨上就违反很多国家现行法律,例如在一些国家它直接违反有关禁止泄露国家机密的相关法律,早已访问不到。
为了因应全球范围大多数政府对该网站的法律限制,它也做了很周密的规避,例如在提交秘密资料时,它把这一行为定义成提供新闻消息,并且把提交资料所经网站服务器放在瑞典和比利时境内,因为两国有全世界最严密的对新闻消息来源的保护法律。在瑞典,不但法律禁止政府和其他机构要求记者泄露消息来源,更是允许消息来源本人去起诉任何泄露他身份的记者和媒体、为自己所受的损害请求救济。也就是说,如果因为维基解密而导致用户信息泄露,用户可以直接起诉网站。
网站为了降低编辑人员对泄密过程的过深卷入,还设立了复杂的“去中心化”流程,泄密文件由全球的工作人员合作编辑,大家背靠背、互相不知道彼此,以至于当美国编辑Jacob Appelbaum 7月31日入境被FBI扣留搜查询问的时候,也没给问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这个针对全球政府和企业的的专业的人肉泄密“互联网游击队”,想必在未来几年中,将是各国政府和情报部门的眼中钉。
不过,这次“阿富汗文件”实际泄密效果并不够震撼。首先是它泄密对象乃号称“Web 2.0总统”领导的全球信息最开放国家。回溯1971年6月,《纽约时报》刊登“五角大楼文件”推动终结越南战争,此前虽有1964年“纽约时报诉苏利文”案判决为美国媒体批评公众人物签发免罪金牌,但依然有保守派人士认为“五角大楼文件”泄露会造成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最高法院却认为,该文件泄露并不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直接、即时和不可弥补的损害。归功于这些判词,此后近40年的美国新闻史基本是肆无忌惮揭露政府丑闻的历史。有这样的媒体天天窥伺的美国政府,也不得不修炼成为信息政策很开放的政府,特别是奥巴马总统上台后已经让整个政府信息披露更加透明。因此当“阿富汗文件”披露之后,奥巴马总统一句“没什么新东西”轻轻带过。
不够震撼的第二个原因是不同于“五角大楼文件”的高层级,“阿富汗文件”只是在阿美军低级情报人员的日志,除了反映公众已经通过媒体知道的一团糟的阿富汗战局之外,并不能揭露什么阴谋。事实上,连保守派的Fox新闻台都对这次事件没有热切反应,没把该事上升到“卖国”高度。而维基解密网站为了保护健在情报人员的安全,延迟公布1.7万文件,的确也做了损害管控(但有媒体指出根据公开文件依然可找到阿富汗情报人员的身份和地点,可能危害这些人的人身安全)。全球媒体在开头两天讨论阿富汗战局后,很快就把报道重点放在维基解密网站本身。
客观地说,维基解密实际威胁到的不是美国军事当局,而恰恰是传统主流媒体的荣誉。“五角大楼文件”造成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在监督政权上的高峰和辉煌,而今天“阿富汗文件”让这个荣耀转移到一个普通网站和普通人肉泄密的千万网友。
美国传统纸媒在互联网的追击下江河日下,纷纷倒闭、转卖、裁员,连《纽约时报》大楼都被抵押出去,但媒体人还以他们是第四权战士聊以自慰,认为纸媒依然是监督政府的主要力量。维基解密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人肉监督网站”击碎了这些旧日传媒贵族的幻想。如果能认定该网站也算是美国网站,那么明年普利策奖公共报道或者国际报道奖到底会不会给“维基解密”?这也许是最尴尬的评奖时刻。
(编辑: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