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剑峰
几天前坐一位作家的车在香港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这位香港作家问笔者:你在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一妻多夫间作什么选择?不透露我们选了A还是B,还记得对中国是否需要一场女权运动改变中国社会和家庭结构作了讨论,还好只是私下的讨论,而同样的问题,学者李银河写进了书里,发表在公共言论里,然后遭受铺天盖地责骂、曲解和误解。出了新学术著作《后村的女人们》的李银河这几天又背负着新骂名——抹黑中国。
一本社会学学术著作能受到那么大公共关注,其实也是学术的幸运,不过公众理解和学术研究还是有其分野。尽管李银河一再澄清她做的是学术,而不是要提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观点,但普通读者是不会关心什么是样本,什么是典型,什么是社会学取样方法等等。《后村的女人们》走进冀鲁两省交界的村庄后村实地调查,通过对100位农妇的大量采访调查,揭露出当前农村女性不满足丈夫性要求动辄被打、兄妹换婚要默默忍受等处境。她发现,当前农村的男尊女卑还在以一种传统习俗的方式继续。李银河说,她的研究结果并不是要推演到整个中国,但这样的事实就算只发生在某些区域,也已经让某些拥有国家自豪感的读者无法忍受。
但换个角度想,普通公众对一个研究家庭结构、性别角色、性等问题的学者那么感兴趣,除了猎奇,这些问题确实在中国人的普通生活中是个大问题,更可能是个常态,但普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是对还是错,是道德还是非道德,是正常还是非正常。尽管这些话题不再是社会禁忌,但其中任何一个话题都触及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几十年甚至上千年形成的习俗或者说传统。而正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讨论和社会学研究,让年轻的一代茫然无措甚至一切都无所谓。
李银河只是在做一个社会学家的本分,道出了些事实而已。比如她说,婚姻制度并非永恒,在某些国家已经解体;性是中国人的困惑;中国的女性地位其实并不高等等。而所有这些,李银河还寄希望于一场中国的女权运动。但她不安分和不合群的性格,部分影响她那危险的研究课题成为社会学界共同开发的领域。李银河那些被断章取义的观点,很容易形成公共话题,却没办法引起真正的公共讨论,很少有学者为她辩护或者反驳。所以,这十多年来,将社会结构、家庭结构、性、女权等结合起来研究,公开呼吁中国式女权运动的,依然只有她一个人。
我们的社会,目前只能容纳一个李银河,而且是把她当作一个话题女郎看。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