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俊杰
变革旗手、公关高手、舆论宠儿、人气明星,如今美国总统奥巴马又得了个新荣誉: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消息一出,人们大感意外,不仅媒体老记们大呼看不懂,连奥巴马总统本人也有点不好意思。奥巴马的高级顾问阿克塞尔罗德向媒体转达了奥巴马的“得奖感言”,“对于获得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肯定一事,(我)感到惭愧”。
自称“受之有愧”,这或许并不完全是奥巴马总统妄自菲薄,因为这个殊荣似乎来得太容易。要知道,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截止日期是今年2月1日,这距离他入主白宫才不到两周时间,新总统初来乍到,尚未施展拳脚,何来提名资格?更有观察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诺贝尔和平奖本应授予那些确实为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而不是那些有可能作出贡献的人。诚然,在上任大半年时间内,奥巴马确实提出了许多观点,但需知“知易行难”,这些新思路何时付诸实施依然遥遥无期。
其实,依笔者管见,诺贝尔和平奖花落谁家,旁观者大可不必如此在意。相较于诺贝尔奖的其他奖项,这个奖项有更多的争议性,其选择的条件往往受限于评委会的立场与意识形态。事实上,从历史上看,诺贝尔和平奖屡屡被政治因素所掣肘,并不总是颁给那些爱好和平和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这让诺贝尔和平奖蒙羞,也和诺贝尔和平奖的初衷背道而驰。
当然,奥巴马折桂和平奖也有一定道理。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有色人种总统,他当选本身就具有里程碑意义。1963年,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振聋发聩,“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40多年后,奥巴马问鼎白宫,其进步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仔细翻看一下奥巴马执政半年的成绩单,或许他拿这个奖也算“实至名归”。他改变了前任“单边主义”和“非友即敌”的牛仔外交作风,提倡“巧实力”外交,愿意放下身段,倾听各国不同的声音。奥巴马提出的无核世界、关注气候变化以及新能源的运用、构建多伙伴世界等一系列理念,符合时代要求,也与世界各国利益相吻合。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对此评价颇高,认为奥巴马为增进国际外交作出了非凡努力,创造了国际政治新氛围。
“极少有人像奥巴马那样,令人们得以憧憬明天”,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的一席话意味深长。平心而论,在促进和平事业方面,奥巴马确实言论多而实绩少,给人“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但是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元首,他的确是最有能力促进世界和平的人士,当然,前提是他愿意。
所以,对于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我们不妨乐见其成。如果区区一枚勋章、一份获奖证书,外加相当于140万美元的奖金,能够助推奥巴马“一心向善”,那么这无异于“四两拨千斤”,不仅奥巴马能够青史留名,评委会也能当一回“伯乐”,这种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