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涉及高端人士学术反腐能否反下去?

2009-08-29 23:30:21来源:新京报    作者:

   

作者:魏英杰


    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多发,在舆论关注下,对相关当事人大多会有一个处理结果。一些涉嫌剽窃的研究生和大学教师,该通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让人为之大快。不过也有一个问题,似乎越是涉及“高端人士”,学术反腐越发反不下去,因而学界流传有“刑不上院士”一说。

    近日,网上流传一篇题为《学术首骗———12亿元大清史课题负责人成崇德调查报告》的文章。文章作者公开举报的对象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所教授成崇德,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在近2.5万字的《调查报告》里,作者对成崇德的博士文凭以及博士论文的水平提出质疑,称之为“自封博士伪教授”,并呼吁将其“从大清史课题组清除出去”。(据7月8日《中国青年报》)

    这显然又是一枚学术反腐的重磅炸弹。值得一提的是,举报文章的作者米辰峰乃成崇德的同事,人大历史学院的副教授。耐人寻味的是,事情闹上网后,人大内部开始上演一场非正式“博弈”———校方领导或以牵扯“社会名人”为由,或许以“评上教授”为诱,陆续劝作者从网上撤文章。劝解失败后,当事人成崇德在网上发表了“关于米辰峰造谣诬陷的三点声明”,要求作者停止侵害行为,公开赔礼道歉,并声明保留“进一步诉诸法律的权利”。

    实际上,这事情真的能够采取法律途径解决,也就不会搞得这么复杂了。就目前情况而言,双方似乎都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比如,成崇德在担任清史所所长期间,在本所攻读博士学位,恐怕有违学术规范,至少让人怀疑其学位含金量;而米辰峰直言自己“举报不是为了当打假英雄,而是为了报7年来的血海深仇”(指成崇德担任系主任期间对其进行“栽赃陷害”),这也很容易让举报行为变得不那么符合客观实际,甚而出现失实和夸大之处。但不管怎么说,搞清楚相关事实,需要的是一个权威第三方机构的介入,至少不能由人大内部自己说了算。

    现在让人担心的也就在这里。虽然教育部设有学风建设委员会,本月初还推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但是该委员会“并没有调查处理的权力”,而“学术规范指南”显然也不是什么正式制度。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出现的学术不端事件,大多由高校学术规范委员会等机构进行调查,并由高校行政部门作出处罚。因而,一旦涉及那些位高权重(或担任高校行政职务,或拥有博导、院士头衔)的学界人士,很难相信高校学术规范委员会等机构能够彻查到底,公正处理。

    记得今年初全国两会期间,身为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的葛剑雄教授不点名批评广东某大学校长涉嫌抄袭自己指导的博士生的作品,并向有关部门转交了举报材料。随后,这位大学校长的真实身份及抄袭的详情也为媒体曝光。然而,至今尚未听说有什么权威部门介入调查、公布结果,反倒有人写匿名信、打匿名电话让葛剑雄不要插手此事,那位大学校长还公开表示或将诉诸法律。

    据说该校长的抄袭手段极为低级,抄袭事实一清二楚,却不知为何如此底气十足。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两起事件都凸显了学术反腐目前所面临的瓶颈:对于“高端”的学术腐败行为,学界和国家教育部门尚未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和监督机制。当学术反腐进入深水区,如果不从完善学术规范体制入手,光靠举报人愤而实名上网揭发,凭借若干有良知的学者四处呼吁,乃至于通过媒体进行舆论监督,都很难解决根源问题。

    就人大这桩“学术纠纷”而言,双方互相扯皮只有贻笑大方,教育主管部门不如借此契机,顺势而为。当然,如何完善制度,建立一个权威公正的“国家级”学术规范委员会,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编辑:林青)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