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原治良(1905-1972)
日韩艺术在市场上的火热有增无减。近日,苏富比宣布将于2015年香港秋拍中呈现“圆·学——吉原治良珍藏”,这是市场上首个吉原治良作品的专场拍卖,也让近两年来市场对日本具体派和韩国抽象艺术的关注持续升温。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行缘何在香港拍场纷纷聚焦日韩艺术?曾经被视为座上客的中国当代艺术又为何相应地出现了边缘化态势?艺术评论家顾振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日韩艺术近几年的追捧与其学术上的认可有关,也与之前的市场低估有关。而关于中国当代艺术被边缘化的趋势或许也要回归到中国当代艺术自身的存在问题上去。
吉原治良(1905-1972)
生于日本大阪,1954年成立了前卫艺术组织“具体艺术协会”,在协会的18年历史中,领导具体派在战后全球艺术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5年,吉原治良便领导成员发表与协会同名的刊物,期望与西方展开艺术交流。1956年,吉原治良发表《具体艺术宣言》,定义精神、身体与事物在创新艺术中的联系与互动。作为一位实验主义者,他矢志对战后艺坛做出革命性的改变,致力于将具体派带到国际艺术舞台,并将其定位为前卫艺术的“国际交流平台”。
作为具体派一员,吉原治良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创造出一个历久不衰的符号——圆,成为他在战后抽象艺坛的重要成就。该系列创作中,吉原治良在红色、白色或黑色的单色背景上,画上富有书法效果的大圆圈——其灵感来自禅意书法,同时令人联想到西方的几何抽象艺术,以及美国艺术家波洛克的行动绘画。
现象
日韩艺术热持续升温
吉原治良是二十世纪日本前卫艺术运动“具体派”的创始人,他为这个绘画派别选择了具体“Gutai”一词。近几年对于日本具体派在国际上掀起了重新梳理的热潮。2013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推出了“Gutai”一展,市场随即跟进。201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推出了“具体美术协会”板块;2015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期间,香港苏富比也在其艺术空间推出了“具体派传奇”展览。随后日本具体派代表人物白发一雄在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上拍出了千万港元,香港佳士得春拍中高度关注了日本具体派艺术,该派艺术作品占据了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板块夜场的近三分之一。
如今这股热度有增无减。苏富比在7月31日宣布将在今年香港秋拍中推出“圆·学——吉原治良珍藏”,包括逾20件画布、纸本及陶瓷作品均曾是吉原治良本人的私藏珍品,大部分来自其标志性的“圆”系列。与此同时,这一专题中还囊括了一张艺术家所藏的白发一雄画作。
追问
日本具体派为何受欢迎?
对于此次香港苏富比秋拍将推出这一专题,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表示还是因为具体派在市场上的表现,“具体派艺术家之作在苏富比拍场表现强劲,白发一雄的作品更以破纪录成交价拍出。近年来,具体派对艺术史的贡献备受国际艺坛推崇,我们期待于今秋呈献此收藏,向吉原治良这位当代艺术巨匠致敬。”
对此,艺术评论家顾振清告诉记者,日本具体派是美国主流社会承认的亚洲重要的艺术现象之一,该艺术流派是对欧洲激流派艺术的呼应,如今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承认,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也举行了相关的展览,在学术上是得到承认的,为此拍卖行近几年的竭力推出一点都不值得意外。与此同时,日韩艺术在价值上是被低估的。
质疑
“泛亚洲化”or“去中国化”
相较之下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当代艺术却陷入尴尬境地,拍卖行逐渐减少了该板块的比例。这让中国艺术圈内发出了目前香港拍场对于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板块究竟是“泛亚洲化”还是“去中国化”的疑问。这种质疑在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举槌的“亚洲20世纪与当代艺术夜场”中显得尤为明显。
对于这样的策略,苏富比和佳士得相关负责人并不认为是“去中国化”,而是一种“泛亚洲化”的表现。林家如指出,亚洲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身份,会发展成一些不同的创作风格。而佳士得亚洲区副主席、亚洲二十世纪与当代艺术主管张丁元给出的解释是,亚洲艺术的独特性在哪里,这个问题在不同的阶段要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解释,而春拍中偏向于日韩艺术呈现出来的亚洲抽象就是一种解释方式。
对此,顾振清指出,“近几年来中国当代艺术一方面是市场的膨胀和泡沫,一方面在艺术创作上几乎是原地踏步。一些中国艺术家在国际交流,大家希望探讨作品本身时,中国却在讲作品之外的东西。类似2017年古根海姆要做一个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时间的划定是1978年至2003年,他们对2003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天价放量采取的是一概不承认的态度。”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