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香港首拍 现场
随着巴黎中国艺术品拍卖息鼓,以及由北京保利领衔的国内第二轮秋拍收槌,各大拍行呈现的大戏相继落幕。记者在亲历2016年秋拍季的喧嚣后能明显感受到,相较过去几年艺术品市场的连续回调,今年秋拍还是在理性的基调下运行。书画、瓷器等几大板块总体表现稳健,虽然没有出现暴涨的情况,却偶尔亮出高成交价拍品,反映出市场已经处于筑底和缓慢的回暖阶段。对于中国艺术品而言,除了内地和香港,纽约、伦敦、巴黎也是亚洲和中国艺术品交易的重镇。能否从2016年秋季拍卖之表现洞悉中国艺术品在全球艺术市场的分布,以及此消彼长的行情变化?
香港:沉淀了全亚洲最具实力的买家
说到非大陆地区的中国艺术品拍卖,香港首当其冲。今年秋香港苏富比、佳士得分别斩获24.4亿元和22亿港元,虽然相比春季和去年同期有所下滑;香港保利成交 11.15亿港元,香港嘉德收获3.38亿元;匡时首拍即以2.06亿港元取得上佳表现。
“香港中国艺术品热”一再被业界提及,其动因系上世纪70、80年代苏富比、佳士得率先入驻并启动了这里的艺术市场。然而这一启动就了不得!继之而来,欧美、内地多家拍行纷纷入驻,把本就狭小的港岛营造得好不热闹。近几年,随着中国艺术品不断被全球收藏者追求,这里不断涌来世界各地的拍行和形形色色的艺术品买家。渐渐地,香港拍卖形成了三个梯队的秀场:第一梯队自然是苏富比、佳士得。第二梯队虽不抵两个拍卖巨头但也有不可小觑的实力,例如来自内地的保利、嘉德,来自日本的东京中央和来自台湾的罗芙奥,以及来自欧美的邦瀚斯、富艺斯。由于他们在本土已经具有超强实力,于是开拓香港市场的念头便油然而生。第三梯队便是香港本土的一些小型拍行,如宝港、华辉、万昌斯等等。虽说是香港本土,其实也有很多是大陆注资来港的。于是林林总总的拍行和熙熙攘攘的人流把香港变成了一个艺术品的大卖场,每逢春秋大拍来临,这里是全球最热闹的地方。除此之外,还会有巴塞尔、典雅艺博等展会也在助推香港的艺术氛围。
香港毋庸置疑地以自由港和经济开放而享誉世界,再加上优异的地理位置、资讯发达、高效配置,为艺术品交易提供了良好条件,使得全球拍行趋之若鹜。但香港的高成本也让不少拍行为之担忧。一位拍卖从业人员算了一笔账:对于在港拍卖行,大型的如苏富比、佳士得,如果平均每个lot号拍不到4万港元,则是要赔钱的。对于中小型的拍行,成本相对要低,大概也需2万港元才可回本。至于一些刚刚入驻的外来拍行,因为实力不济,货品、员工都要从外调配,参照这个标准,其盈亏总是让人担忧。也的确有很多中小拍行在港实属“硬撑”。当然,他们希望通过“硬撑”在香港打下根基,进而在一个国际化的盘面分一杯羹。对于大陆来港的拍行,由于内地的政策限制太多,香港具有很大吸引力;而日本、台湾、欧美一些拍行,来到香港则意味着可以接触国际买家。一位拍卖行的负责人对记者直言:“我们在香港拍卖是不赚钱的,之所以来此意在长远。香港是全亚洲藏家沉淀最多的地方,一位日本的买家表示,他一般不会去看内地的拍卖,但他必来香港。许多内地买家也大多不会去日本、新加坡,但是香港必来。原因是,香港业已打造成为多品类的综合平台。这里有只拍古董的拍行,也有只拍当代的拍行,各类藏家都有大家的一席之地。因此在香港,你可以最大程度地曝光于全亚洲的买家和潜在买家。”
近几年香港拍卖季开始出现一个现象:人气越来越旺,买气与人气相比似乎略有不足。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业内普遍认为:市场需要有提振性的明星拍品。香港4月苏富比拍卖的火爆至今还让人激动不已,原因就是有重量级拍品。在市场大环境影响下,竞争愈发激烈,对于市场供需关系来说也会呈现相应的变化。
欧美:藏家缺位之后 拿什么来救市?
欧美今秋的战绩有临宇山人专场的油滴盏创下近8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但与往年相比,重器似乎也略有减少。
现在拍卖行的杀手锏就是推出名人名藏。例如佳士得推出了安思远专场拍卖,一时间使得纽约大街拥满华人,更是使得作品平均溢价5倍以上。再比如,今年春拍苏富比相关推出琵金顿旧藏,以及在秋拍的坂本五郎专场均大获成功。名人名藏本来就有市场号召力,也容易宣传,对于拍卖而言,一次征集几十件甚至上百件也减轻了征集的压力。然而名家收藏的资源有限,市场热度的持续性,就在考验各大拍卖行的征集能力。
这几年跑欧美的藏家都感受到了这样的过山车气氛: 05、06年以前,欧美市场多是欧美当地人士及本地华人在买,并不十分热闹。但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高涨,很多内地人士开始海外四处淘宝。但凡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中国艺术品专场举槌,几乎坐满的中国人。在内地市场刚开始下滑的12、13年,香港、纽约、伦敦拍得远比大陆好。然而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海外资源能否支撑长久的热度,欧美市场拍卖拿出什么吸引藏家,成为今后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高古热 能热多久?
从欧美到香港,在艺术品配置上有许多不同。在内地,书画占据了大半江山,而在境外,古董则更占优势。而在古董方面,境内外最大的分歧大概就体现在高古板块了。因为境内有法规限制不能上拍和不能交易,故而大大的抑制了这一板块的发展,但是在境外则很大不同。在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的时候,早前被炒高的明清官窑明显感到高处不胜寒,与之相比,高古板块则从纽约一路高歌来到香港。不过也有人感叹其被发掘正逢市场下滑期,所以无论怎么热,似乎都很难大红大紫。
收藏领域里的高古板块多集中在高古瓷、高古玉和青铜器。虽以“高古”概之,但三个品类还是有所不同。近来,市场最受关注的算是高古瓷了,高古瓷被业内泛指元及元以前的陶瓷。近几年天价高古瓷时有闪现,最早的算是苏富比香港在2012年拍出的汝窑洗,以2.7亿港元创纪录,再有英国老古董商埃斯肯拉齐以223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一个曾经在跳蚤市场被3美元淘来的定窑大碗。到了今年秋,纽约最大的亮点是一只建窑油滴盏,近8000万成交额引来市场震动,甚至引起宋代茶盏普遍跟着涨价。香港佳士得今年秋又推出了养得堂珍藏,虽无破纪录的大货,但成交依然不错。佳士得更是推出了几场“古今”小拍,都以高古瓷为主打,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曾志芬(佳士得瓷杂部主管)曾对记者说:“我们一直误以为唐三彩只有欧美人才喜欢,但是大陆人其实对他们也有很大的胃口,我在小拍中一直在做尝试,效果也很好。他们也并不介意唐三彩大多是墓葬出土,其实以前认为欧美人喜欢多半是一种误读,加上内地客人之前并没有很好的平台去接触。甚至我们以后也考虑往更高古的去推”。对于唐宋瓷器,业内也是持普遍看好的态度,毕竟明清瓷器接触久了,总会往宋瓷去追,加上如今在国内唐宋瓷器还是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形态!
高古玉是今年的一大热门,自从春季邦瀚斯拍出了三块上千万的高古玉以来,这个版块一直为人们关注。业界将高古玉定位为文化期至汉代的玉器。今年秋香港佳士得也拍了一批高古玉,其中西汉的玉羊被刘益谦以1650万港元(落槌价)收入囊中,刷爆了朋友圈。跟随这轮高古玉行情,香港不少拍行如香港嘉德、万昌斯等都推出了高古玉专拍,但就效果而言有好有坏。而对于高古玉的前景,业内则是众说纷纭。高古玉最大的问题是鉴定难度,从宋代就开始被仿制,加之长期以来我国的河南、徐州、蚌埠都以成熟的生产链条来模仿高古玉,使得很多有兴趣者也颇有几分忌惮。
同样作为高古板块重要收藏品种的还有青铜器,佳士得带来了一批明年将在纽约上拍的青铜重器,使得青铜器收藏一时间又被人们说道开来。与高古瓷、玉不同。青铜器自古一直就是国之重器,故而在政策上的限制一向就比较严格,因此,间接影响了青铜器的市场,导致波动性较大。明年纽约3月佳士得将拍卖几件青铜重器,可能掀起一阵青铜热,对于整体青铜器市场而言,还需要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观察。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