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经济未见有转好的迹象,人民币贬值呈现较猛的势头,而艺术品市场则继续呈现疲软态势,但艺术精品仍有众多买家给予关注。为此,各大拍卖公司积极寻觅艺术精品,尤其是主流拍品——中国字画。11月中下旬拍卖的中国嘉德和嘉德(香港)拍卖会上,中国字画仍是主打的品种,像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共推出39个专场,其中字画拍卖(包括油画)共有18个专场,绝对占据龙头老大的地位,但是上亿元的重量级拍品几乎见不到。原因是经济大环境不理想,拥有亿元级藏品的藏家一般不愿意在此时抛售。从嘉德秋拍字画看,现代名家字画有两大看点。
一是一线名头中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吴冠中有望成为本次嘉德最耀眼的名家。本次嘉德隆重推出了张大千 1946年作《仿巨然晴峰图》立轴,画上有大千的好友谢稚柳的题跋,谢的题识为:“此故人张大千四十九岁之笔,临巨然笔极少见,为其平生杰作,殊难得也。”可以说,这是大千入古开今,借古开新的极具代表性的大幅杰作,嘉德此次给出6800—8800万元估价,是本次嘉德字画估价最高的一件,最终成交价达到了1.03亿元。有趣的是2010年此件作品曾被上海天衡推出过,当时估价3800—4800万元,成交价高达7200万元,应该讲,那时这张画的成交价格已不低,此次从嘉德的估价看,也是信心满满,是有望冲击亿元的一张名画,届时海内外喜爱张大千的藏家定会展开激烈搏杀,因为购买张大千的精品永远不会晚,花落谁家我们拭目以待。除了这张画外,嘉德(香港)拍卖会上推出的张大千1950年作《纱丽仕女》镜心也格外抢眼,这张画是大千成熟时期的作品,虽以工笔重彩法为之,但工细不板滞,它的最大亮点在于仕女的手画得极其出彩,美得让人难以释怀,也是笔者见到的画得最好的手之一。我国古代画工历来有一句画诀:“画人最难画手”,原因是手上骨头关节的变化多,古往今来,中国画传统的人物画往往也是宽袍大袖,多半是将手掩盖住了,即便露出的那些部分也是很概念的几根手指,这些手指多半也是比例失调,显得过小或过大,即便像历史上很多人物大家也往往回避画手。这张画的另一特点就是估价不高,只有280—380万元,如此低的价格自然会吸引很多买家。傅抱石的作品笔者最看好嘉德大观专场中傅1945年作的《风光好》立轴,估价2800—380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6612.5万元。《风光好》通过柱廊、屏风、几案,分割出两个独立的空间,营造出一个诗意的氛围。尤其是傅匠心独运地将仕女安排在相对简单的背景之中,重在显示出她们鲜活的美妙形象,放大的景物器具亦是反衬出人物的多姿,全然烘托出“风光好”的意境。由于此作题材好、作品精,值得市场期待。齐白石1933年作《莲池书院》镜心也是齐白石山水类题材的经典之作,此作1995年经中国嘉德“杨永德藏齐白石书画”专场释出,当时的拍卖价格就达到198万,创下齐白石山水拍卖纪录,此次上拍估价1800—2800万元,应该讲估价并不高,若是放在2011年估价至少翻番,所以,此作也是备受关注,成交价最后不负众望,达到5290万元。另外,吴冠中的《狮子林》镜心以抽象形式展示现代的审美意识,估价2000—3000万元,但遗憾未成交。总之一线画家中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和吴冠中最值得关注。
二是二线名头中,工细类或是宋元一路风格的画家精品备受关注。像吴湖帆、贺天健、溥心畬、于非闇、徐燕荪、刘奎龄、黄秋园、郑午昌等人的画作也十分耀眼。记得民国时期张大千曾说:中国当代画家只有两个半,一个是溥心畬,一个是吴湖帆,半个是谢稚柳。本次嘉德这三人都有力作推出。如吴湖帆1937年和1945年作《锦绣奇峰》立轴,该作曾于香港1993年春季拍卖会以68万港币成交,创下吴氏纪录。此次估价1000—2000万元,成交价4082.5万元。吴湖帆1942年作的《韩干照夜白图》立轴,尽管是仿作,但画得极精,以713万元成交。溥心畬1943年作《秋山澄碧》手卷,此卷高仅三寸余,长足近五尺,但可看出溥心畬驾驭千里江山于方寸天地之独特能力,一百年来未能有出其右者。通卷采取全景构图,展卷之时,无论停在何处,皆可单独成景,饶有兴味。画家在三寸高的画幅中,能够巧妙地安排下近、中、远三层景致,足以令人叹为观止。此作估价28—38万元,成交价达218.5万元。谢稚柳1943年作《水湄静观图》立轴也是早年仿陈老莲的经典之作,估价150—250万元,由于早年谢人物画很少,此作弥足珍贵,以345万元成交。此外海上名家贺天健1953年作丈二山水《北国风光图》镜心,全用唐人金碧晕染之法,气势磅礡,极为壮丽,可称贺天健第一,此作估价680—880万元,最终以805万元成交。此外,于非闇1936年作《红柿小鸟》立轴、徐燕荪1916年作《仿苏汉臣笔意》立轴、郑午昌1947年作《云山图》立轴都是相当精彩之作,这类作品可谓投资收藏两相宜。
笔者以为,在人民币大幅贬值大背景下,有眼光的藏家择机选择名家精品收藏,当是十分明智的,也许用不着很长时间,这些精品的价格会让众多藏家刮目相看。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