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某信托公司发行的一只艺术品信托产品到期后,被爆发生兑付纠纷,投资了4年却只收到本金的投资者,将相关信托公司和代销银行举报到了监管部门。沉寂多时的艺术品信托,因此事再受关注。
据统计,2011年,信托公司共发行了艺术品集合信托产品45款,同比增长幅度达350%,发行规模达到了历史峰值。到了2012年,受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的影响,12家信托公司于同年参与发行了34款艺术品集合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33.46亿元,同比下降了39.5%。而此次事件中涉及的艺术品信托,事实上只是在艺术品市场处于高位时信托公司的众多试水产品之一,该信托通过拍卖渠道购入字画艺术品,但由于艺术品市场行情低迷,在该信托到期时,已购字画却难以变现。
2012年后,在市场高点成立的一些艺术品信托多次被曝光存在到期流动性风险。如2014年某信托机构公告称,旗下一款艺术品信托共持有中国书画类艺术品23件,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以及礼品市场急速降温,对艺术品的销售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虽然经过与投资顾问及其他相关人士的反复沟通,已达成部分艺术品的销售意向,但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信托计划面临着流动性风险,到期信托财产或将无法全部变现。
艺术品市场行情的走低直接影响到了艺术品信托的发行量。据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艺术品信托的发行量逐年下降。2015年,信托公司共推出5款产品,发行规模仅有1.38亿元,截止到8月11日,2016年没有一家信托公司推出艺术品信托产品。“艺术品由于在鉴定、定价、流通等环节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而对专业性的要求相对较强,同时信托公司也缺乏专业的估值人才。”有业内人士表示,“艺术品信托的期限相对较长,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大,部分艺术品信托在产品到期时也面临变现困难的流动性风险。”
专业人士认为,首先,艺术品信托属于一种非主流信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但艺术品本身受众就不太广,基于艺术品设立的信托也因此少有人问津;其次,近年来艺术品市场存在较大泡沫,价格和价值不匹配,造成投资者对这种类型的信托都有一些抵触;再次,艺术品的真假评估难度较大、花费较高、定价市场化程度不高、交易透明度低等原因,造成了信托公司也没有意愿大量发行艺术品信托产品。
不过,尽管数据显示今年无新发集合艺术品信托项目,但在市面上仍有专注艺术品的信托计划,但名称中无“艺术品”字样,更多的信托资本“下沉”,通过服务艺术品市场及艺术家来寻求发展机遇。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