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率先举槌的香港蘇富比和保利香港两场春拍中,一连串出现5件作品逾亿元成交的新闻,引发中国艺术界广泛热议。这五件作品分别为:2.36亿港元成交的吴冠中《周庄》、2.7亿港元易手的张大千《桃源图》、崔如琢3.06亿港元成交的《飞雪伴春》、以2.4亿港元成交的10.1克拉蓝钻迪比尔斯千禧瑰宝4,以及“赏心菁华——琵金顿珍藏重要中国工艺精品”专场中以1.105亿港元成交的明永乐青花花卉锦纹如意耳扁壶。有业内人士感慨:香港首轮春拍的惊艳表现,犹如给持续调整而相对平静的中国艺术品春拍市场注入了强心剂。
纵观近几年来的收藏市场,总体成交数据呈现出连年调整态势,以至于市场上关于“回调”的探讨不绝于耳。然而,在每年的春秋两大拍卖中,却总能冒出一些“任性”成交的“亿元”拍卖数据,给低迷的市场提振信心。事实上,正是这些大收藏家们的“任性”表现,为助推艺术品市场整体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心支撑和资金源泉。
要说收藏圈里的“任性”帝,恐怕非刘益谦莫属了。因为他的每一次出手几乎都以天价追逐精品为主,且常常高调曝光,因而广为业界“熟知”。笔者翻阅了其最近的几次大手笔拍卖:2014年4月,他以2.81亿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同年11月26日,又以3.48亿港元拍下了被誉为唐卡之王的十五世纪“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2015年11月以1.139亿港元拍下“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弘纹盘口瓶”;而今年在香港蘇富比成交的张大千《桃源图》,买家正是刘益谦。
这一系列出手,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只能以“有钱任性”来理解了。但深入分析,对于收藏家而言,艺术品收藏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手段。其中精品资源是十分稀缺的。这就为投资留下了潜在增值空间。这也正是刺激收藏家参与的源动力。因此,面对转瞬即逝的精品资源和投资机遇,大收藏家往往只能通过“任性”举槌报价争抢。因为他们懂得:这一次得不到,在不确定的未来出现时,价格只能更高。收藏投资者作为艺术品的投资人,同时也是艺术品市场价位的推手和受益者。正是因为他们在两者之间不断转换身份,最终促成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