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首届水墨艺博成绩单是否合格?

2015-12-22 09:49:50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顾盼

   
2015年12月18-20日,首届水墨艺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作为全球首个主打水墨的艺博会,水墨艺博的试水结果如何?

1.jpg

  2015年12月18-20日,首届水墨艺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作为全球首个主打水墨的艺博会,水墨艺博的试水结果如何?记者特别在艺博会现场跟踪采访了包括艺术评论家、艺术家、画廊主在内的相关人士,以期对这一水墨界的大事件做个全面客观的深度报道。


  水墨艺博的来龙去脉


  水墨艺博是香港国际艺展公司继典亚艺博之后推出的第二个艺博会品牌,与水墨艺博的细分市场正相反,每年十月初举行的典亚艺博是个涵盖“从古典中国青铜器到当代艺术”,呈现“跨越五千年人类文明艺术结晶”的大型综合性艺博会。之所以在大而全的典亚艺博后创建小而精的水墨艺博,博览会总监许剑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抱负,希望将这一植根于中国传统、贯穿于中国文化生活的艺术语言发扬光大、开拓创新;二是希望利用香港历史悠久的水墨收藏传统,整合香港以及亚洲的水墨藏家、艺术家、专家资源,将艺博会打造成结合商业与学术、促进各方交流的大平台。“我希望把水墨艺博一直做下去,目前我们先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准备在一开始先建立好水墨艺博在香港本土及大中华区的基础,然后再将其国际化,推向海外和西方。”


  由于典亚艺博此前已举办过十届,主办方的艺博会经验令首届水墨艺博在筹备时间不算充裕的情况下,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影响力。VIP预展当晚,香港政界与两岸三地艺术界重要人物、水墨艺术评论家与艺术家均出席捧场。


2.jpg

水墨艺博开幕当晚,嘉宾与艺术家刘国松在《雪满群山》前合影


  首届水墨艺博水到渠成?


  对于首届主打水墨的艺博会,评论家、艺术家、画廊主们都对其举办的意义表示赞许。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探讨水墨艺术当代性的艺术评论家皮道坚在艺博会期间多次表示,水墨艺博的举办是中国艺术史发展到现在水到渠成的结果,表明中国的文化信心正在增强,已经能很自觉地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创造属于自己的现当代艺术,同时又能和这个世界保持充分的联系和沟通。“这在十几二十年前几乎是不敢想象的,因为那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怀疑水墨能不能进行当代的表达,能否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人相沟通,现在证明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皮道坚也对水墨艺博选址香港表示肯定,“香港的现代水墨起步早,有很好的艺术家和藏家基础,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个人认为水墨到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媒介或是画种,甚至不是一种艺术创作方法论,而是文化精神的象征,代表着中国及东方文化。”


  有作品参与艺博会的水墨艺术家如刘国松、王冬龄、李津等都对水墨艺博的举办大为赞赏。李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样的平台便于让人了解水墨在今天当代艺术大背景下的风格和变化,这方面我们自己都不太清楚,我来这里就是想看看大家画的水墨是什么样的。”香港资深画廊主、汉雅轩总监张颂仁回想起香港在上世纪80年代便形成的中国当代水墨作品市场,“中国传统书画家最早是在香港开始受到海外市场的肯定,所以第一个大型水墨艺博会在香港举办,有其历史渊源。”台北羲之堂负责人陈筱君对主办方的魄力表示佩服,“这样一个艺术博览会能让我发现更多新的艺术家,而不只是关注拍卖市场的推荐,这对我是个非常好的激励。”


  因为有皮道坚、刘国松、王冬龄等远道而来的水墨界大咖的捧场支持,加之合作方香港水墨会的精心策划,此次水墨艺博会期间的学术讲座之受欢迎程度令许剑龙非常满意。他尤其感谢皮道坚老师的大力支持,皮道坚也在讲座现场表示,这是他这么多年来做的关于水墨的讲座中听众人数最多的一场。许剑龙希望今后水墨艺博的学术部分能再多元化,从不同角度去探讨水墨学术,也希望与更多专家在多方面进行合作,包括艺博会的策展内容上。


3.jpg
水墨艺博现场,左为艺倡画廊带来的王冬龄新作《乱书》

4.jpg
香港艺术创库画廊带来的关四方的实验性水泥雕塑,是艺术家通过水泥倒模自己种的果实制作而成

  水墨艺博成绩单是否合格?


  水墨艺博上的一大亮点是被称为“现代水墨之父”刘国松的个人画展,刘老师认为水墨艺博对水墨艺术往后的发展意义重大,所以除了4幅私人收藏外,特意为博览会制作了11幅新作。世界画廊创办人Fred W. Scholle在接受采访时说,刘国松的作品销售情况非常可喜,全部作品已销售一空,尤其是标价1000万港币的新作《雪满群山》,是最早售出的作品。VIP预览当晚现场人头攒动销售捷报频传,香港艺术家朱兴华的慈善个展所有作品售出,嘉图艺术的展品深受欢迎,3812画廊五幅林国成的钢笔水墨和何凤莲的咖啡水墨、冷墨小组于洋的作品也已由专业藏家收藏。


  本届参展的近45家画廊主要还是来自大中华区的香港、台湾、内地,其中香港本地画廊数量接近一半。许剑龙坦言,因为首届博览会筹备时间略短,前期的推广还是主要集中在大中华区,“我了解到一些亚洲其他国家如日、韩的画廊也会有兴趣,但他们可能会持更为观望的态度,现在第一届的成功举办,应该能有助于未来招商时的说服力。”


  这次艺博会上唯一家在大中华区没有画廊空间的伦敦MD Flacks其实已参加过七届典亚艺博,可见首届水墨艺博还是有着其同门师兄典亚艺博的影子。台中大象艺术空间馆的总监钟经新觉得今年艺博会上的作品尚不能全面表现当代水墨发展的情况,且几家参展的台湾画廊都反映艺博会在台湾宣传力度不够,“台湾的藏家在我们推荐之前都未听说水墨艺博”。


  此外,档期欠佳也是画廊们普遍抱怨的一点,“距离圣诞只有一周,很多住在香港的欧美藏家都已回家乡度假了,所以这次展会上来的比较多的还是香港本地藏家。”因此,有着香港藏家客源的本地画廊,销售情况大多令人满意,而内地来的参展画廊则因未摸准香港藏家的喜好,成交略少。北京德美艺术空间总经理常琛表示,“香港藏家还是偏好比较传统、适合放在家里的水墨作品。”上海华府艺术空间负责人吴放坦言,在学术上颇受肯定的蔡广斌的作品可能因为“太过前卫不适合家庭环境”,所以销售情况一般。


  而第一次在香港参加艺博会的台北松荫艺术,因有别于其他画廊走复古风让人眼前一亮,此番带来的董桥的书法和顾静、陈如冬、张天军的水墨画都获得了不少藏家的青睐。对此,负责人潘敦有点意外,“看来香港藏家还是比较理性,注重作品本身,喜欢放在家里看着舒服的作品。”类似的,香港荣宝斋带来的冯永基的水墨作品、香港艺术创库画廊的关四方的实验性水泥雕塑,都是香港艺术家从身边生活出发而来的美学情趣,因而颇受本地藏家的欢迎。


  香港艺术创库画廊带来的关四方的实验性水泥雕塑,是艺术家通过水泥倒模自己种的果实制作而成


  在许剑龙看来,发现不同市场藏家的偏好差异正是搭建水墨艺博这个平台的意义之一,“这样可以令画廊和艺术家可以从另一个地区的美学经验出发观看自己的作品,对新市场的需求有更直观的了解。”


  很多参展的画廊也都表示,这毕竟是个全新的艺博会,本来就抱着尝试的心态,并未对销售额有太多要求,总体上还是觉得此番参展利大于弊,将来还是会考虑继续参加。


  本次艺博会上,记者也特别联合中国八大重点美院,推出“雅昌破壳计划之八大美院水墨毕业作品推荐展”,使香港与内地多所高校的青年毕业生以多元化面貌亮相中西文化交汇地带。展台现场问询热切,已有参展艺术家作品被收藏。


  结语:在总结首届水墨艺博时,许剑龙欣喜地告诉记者,本届水墨艺博会圆满落幕,参展商们的销售情况都非常不错,尤其部分参展商已将所有参展作品售出。许剑龙给自己打了100分里的70分,30分的有待改善包括:邀请亚洲其他地区的画廊参与,令亚洲视野更广;用更有创意的方法推广水墨艺博;档期上希望和会展中心协商后能稍为提前。在首届水墨艺博落幕之际,许剑龙强调希望通过建立水墨艺博的平台,一起寻找水墨艺术的开拓性、未来性、当代性。“第一届水墨艺博打开了这道门,大家都有愿景在其中,如何将不同人的愿景结合在一起,将水墨艺术跟国际市场相结合,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