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2015秋拍中国书画拍卖现场
吴冠中《根》立轴 设色纸本 67.5×135.5cm 成交价1204万港元 拍前估价HKD 10,000,000 - 15,000,000
2015年11月30日下午,佳士得香港2015秋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共推出202件拍品,斩获逾1.37亿港元的总成交额;而在12月1日全天,“中国近现代画”专场相继迎上,呈上529件拍品,总成交额高达3.7亿港币。
在被业内人士喻为“寒冬”的秋拍环境下,两大中国书画专场拍品成交率均逼近70%,总成交额逾5亿,这样的成绩令主办方松了口气,收藏家也去了些失意。然而在相同大气候下,两大专场亦表现出一些令人疑惑的特性: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不少拍品超估价多倍成交,多少令人觉得“莫名其妙”,比方说唐寅(传) 《红树秋山》拍前估价为80万-100万港元,在多翻角逐下竟拍出了2980万港元的成交高价,超估价37倍之多,拨得本专场头筹,可谓本季拍卖目前为止最耐人寻味的一匹“黑马”。而在“中国近现代画”专场中,名家拍品持续流拍不禁令人唏嘘,然而总有那么几件拍品成为“暗淡中的闪亮之星”,足可独撑大局,比如上拍的10件徐悲鸿作品就流拍了9件,然一幅《饮马图》拍出2252万港元高价,便已是专场之首……
书画藏家严君云在“中国近现代画”专场拍下的吴湖帆行书小对联,从最初6万-8万的估价,最终以30万落槌将之收入囊中。严君云在本季各大小书画拍卖专场跑了一轮,在他看来,上述现象并不出奇。他说,“近年古代书画一直‘稳定坚挺’,因为古代书画在市场流通中真正‘开门’的不多,一旦有‘开门’的作品出现都成抢手货,可谓‘老当益壮’;而近现代书画却是走精品路线,可买可不买的、似是而非的流拍得多也正常。因为现在市场越来越规范,藏家们越来越理智,尤其是‘团队’买家们的辨别能力更强,让早些年‘一窝蜂’似的跟风现场少了,所以并不是名家作品就都好卖,而是要看藏家们的眼光与水准。”
本季最耐人寻味的“黑马”
11月30日下午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大概不少买家都是冲着八大山人《鹭石图》或王铎草书《为长正贤契临阁帖卷》来的,而个别资深行家却是瞄准了唐寅《红树秋山》到的。最终整个专场下来,唐寅(传)《红树秋山》以2980万港币的高价拔得全场头筹,王铎草书《为长正贤契临阁帖卷》及八大山人《鹭石图》均以1916万港币的高价成交。
唐寅(传)《红树秋山》以超估价37倍之多拍出,令不少场内人直呼“莫名其妙”,然而还是有业内人士看出了门道,“这张拍品应该是唐伯虎真迹,只是此等繁复风格连博物馆馆藏都不多见,估计是唐寅早期作品。尽管图录中估价是80万至100万港元,但拍卖方仍将这件作品制作成拍场外的海报之一,可见他们对这件作品也是怀有极大期待。”
一开始时,场内有多个买家竞拍,到相对高价后,就剩下几个买家角逐。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常务副会长何志峰在2000万时举牌,最后也只能无奈退出。严君云说,“这些行家肯定是查到有出版著录了。然而作品上有他人的题跋,标记有‘传’,假如没有其他人的题跋,或许更能确定。‘传’和‘款’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作品上有其他人的收藏款印,那就另当别论。如今虽然有‘传’,但款到、年份到、绢也是明朝的绢,还查到著录,当然就被抢着要了。不过都是真正懂行的个人在争,如果有‘团队’或机构加入,价钱会更高。”而在本专场中,与《红树秋山》同样超估价多倍成交的还有不少拍品,比如盛洪(款)《山水》拍前估价8万-12万港元,最终以244万港元成交。
据拍卖会主办方透露,本专场不少拍品为日本回流作品,此次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首推八大山人和王铎作品大多出于此。王铎书法一路走俏,手卷更甚,何况据日本书法家日下部鸣鹤在作品木盒隔板上的题识可知,《为长正贤契临阁帖卷》原为日本松坂丹羽氏的旧藏之物,后又归松岛云涛之手。此外,其上亦有日本明治时期书家岩谷修在1891年9月的题字。所以估价800万-1000万港元,最终1916万港元成交也属意料之中。另一方面,日本收藏家对于八大山人的作品特别推崇,认为画面由佛入道、亦僧亦儒,带有禅的意境,此次拍品——八大山人名作《鹭石图》,正是来自于一个日本私人收藏,并于上世纪30年代已经有多个出版及著录。严君云说,“尽管此件拍品的确流传有序,但以此作品的面貌,如果加上研究八大山人的权威人士王方宇的著录,那就更不得了了,拍的远不止这个价。”
名家效应是否依然持续?
在12月1日晚间结束的“中国近现代画”专场,徐悲鸿《饮马图》以2252万港币的高价夺得全场之冠;齐白石《四季山水》以1972万港币的高价成交;另外张大千《仿王蒙春山读书图》以1024万港币的高价成交。反衬这些千万作品之风光的,是不少名家拍品的连续流拍。这或许印证了严君云所说的,“目前拍卖场上多是‘团队’购买,不像过去按名头、按平尺算价钱,所以画家名气变得不再是特别关键的因素。‘团队’购买首先要入眼的,另外是代表性的‘精品’、‘奇品’,代表画家一生当中奇特时期的创作最抢手。”
然而,是否名家效应越来越不起作用?——“满城尽是张大千”,这是一些藏家在观看多家秋拍后的调侃。的确,纵观近年拍卖市场,以及横观今年大拍小拍,均可见张大千的作品,拍得似乎也不错,“张大千”热依然在持续。
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国际总监江炳强说,“毫无疑问,张大千是现代国画翘楚,他的毕生杰作是国画悠久历史的精髓,淬炼自严格而不懈的自我要求。现代艺术中,张大千以其创作新的泼彩技巧傲视艺坛,展现山水风景的清丽淡雅、空灵秀美;而在传统绘画中,他也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家及画艺精湛的实践者。”
遗憾的是,此次上拍的张大千作品中估价较高的两件作品——《云海群峰》(拍前估价1200万-1800万港元)及《山寺悬泉》(拍前估价:1500万-1800万港元)均遭遇流拍。严群云说,“作品中彩泼的不是特别精彩,东西是真的,但还不是最精的,所以抢的热情不太高。如果估价没那么高,可能也会有人买。” 可见,在买家们越来越“火眼金睛”的练就之下,火热如张大千,作品在拍场上亦会免疫于“名家效应”。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本季佳士得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张大千作品上拍56件(除去张大千分别与徐悲鸿、张善孖合作的两件作品),成交率达75%,近三成作品超估价拍出。所以说,张大千是否能归入整体市场进行讨论,还是说只是局部现象,依然有待市场验证。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