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拍卖市场而言,究竟何时能够复苏一直令人期待。然而从2015春拍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品总成交额为244亿元,为市场进入调整期之后的最低谷,同比去年春拍缩水27%,拍品成交量同比下降40%,拍卖专场同比减少221场。这样的数据让这个寒冷的冬天温度骤降。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真实的成交情况一定比数据更严重。
2015秋拍在即,严峻的市场形势并无好转的迹象。拍品征集的成本、五星级酒店的租赁成本、拍卖图录的印刷成本,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市场的深度调整与苏富比、佳士得等海外拍卖行的竞争压力,很多业内人士都对本土拍卖行业的困顿表示担忧,甚至开始反思在中国运行多年的“春秋拍”模式是否合理、未来拍卖行业应该如何转型、互联网与传统拍卖行业如何对接等问题。值得欣慰的是,不少拍卖行已经在不断尝试新的经营思路,比如2016年即将落成的嘉德艺术中心,保利拍卖组织的“学院之星”等各种展览和“艺起来”博览会,华辰拍卖在坚守传统拍卖之余,也开始在艺术金融和艺术电商领域发力。
在我看来,传统的“春秋拍”模式太过单一,不管拍卖行规模大小、在哪里拍、拍什么都是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报批审查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拍卖的行业效率和客户服务。传统模式要丰富、要改变、要在结构上调整,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特点走多元化、专业化的路子,避免同质化。同时,网络拍卖将是艺术品拍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要在网络拍卖上面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不能只看到拍卖主场或者艺术与交易主场转到香港去了,更应该看到嘉德、保利等都在香港拍卖了。在困境中要找到一个突围的方向,传统行业应该去搞互联网,但它不一定会被取代。互联网不一定会颠覆所有的传统行业,我认为只是一个工具,它应该对拍卖业有所提升。要用互联网思维去打破行业边界,从固守的、封闭的思想当中解放出来,无论是做拍卖还是画廊、博览会,都不要固守在自己的行业里,要引导供需双方正确对接。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