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场原本是股票资本市场中的专用名词,在艺术品市场中,简而言之就是一手市场的意思,画廊、艺术博览会等便属于这一范畴。在西方艺术生态中,画廊与艺术家签订严格的代理合同,并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取信于藏家。反观中国艺术品市场,相比西方成熟的画廊运营模式,国内画廊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经营也多依赖于拍卖市场。在藏家的眼中,拍卖会是他们购买艺术品的一级市场。
那么,原本应是一级市场的画廊,为何日渐式微,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私下交易
导致画廊日渐式微
在规范的艺术品市场中,画廊和拍卖行分属于一、二级市场。前者负责发现、培育、推介艺术家,后者则专注于艺术品交易。西方艺术品市场便是恪守这一规范,艺术家一旦与画廊签订代理合同,便不可私自卖画。艺术家是纯粹的商品创造者,画廊负责包装、经营、销售。美国的高古轩画廊是全球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画廊之一,他代理了近50年来最有名的艺术家,也曾多次改写代理艺术家的拍卖纪录。有很多本来并不太出名的年轻艺术家只要到高古轩“镀上一层金”,作品价格就能成倍增加。约翰·科林在加入高古轩画廊之前的作品价格约为40万美元,而被高古轩招致麾下后,他作品的拍卖纪录达到84.75万美元。足以证明,一家优秀的画廊可以引导市场的走向。
而在国内艺术品市场,大多画廊不仅没有影响艺术家和艺术市场的权威性,反而对名家有很大的依赖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营画店一统天下,是当时藏家购买字画的惟一渠道。当时作品价格差异不大,整体数量有限。在拍卖市场红火之后,画廊不再具备价格优势,“惟一性”也不复存在。”齐建秋表示。此外,在西方,签约画家不可私自卖画的规定在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艺术家不想把作品交给画廊去卖,白白让画廊赚去一笔佣金。而藏家的心理则是,从艺术家手上直接买画才可以保真。”
对于年轻艺术家而言,他们也不愿轻易与画廊签约。一方面,画廊对于年轻艺术家的包装、推广周期过长,另一方面,一旦作品被买断,艺术家就要完成流水线般的重复创作。“画廊培养一个艺术家一般要三五年的时间,如果直接将作品送至拍卖会,依托于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比如自拍自买炒作价格,几场拍卖会下来作品的价格就会翻倍。”业内人士称。
专业程度
画廊不及拍卖行
收藏大鳄刘益谦曾说,他的弱势是没有艺术收藏专业知识,优势是有钱,所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拍卖会上那种横刀夺爱式的竞买感觉也让他很享受。虽然大部分藏家没有刘益谦那么“任性”,但他的话也代表了大家热衷于拍卖会的心态——拍卖会上,大家竞相举牌的作品,是珍品佳作的可能性极高,而鲜有问津的作品必定存疑。此外,在拍卖会每成交一幅作品都有明确的记录,这有利于作品的升值。而画廊因为避税等原因,很难为买家开出票据。
既然作为一级市场,画廊本应完成包装与推广艺术家的工作,但这一工作在无法保证诚信的状态下是无法实现的。“传统字画销售一直处于作坊时代,画廊无法约束他们在合同外卖画,而艺术家也无法了解画廊真实的销售情况,在没有信任的情况下,相互之间的合作必然是不顺畅的。”齐建秋表示。
而拍卖行在专业度上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它资金雄厚,掌握较多的话语权,更懂市场,比画廊更加知道如何运作一个画家,拍卖公开举办的特点更能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在画廊买画要讨价还价,拍卖行的竞买则是从起拍价往上争,买家事先能判断出卖家的底牌,自己能够了解现场其他人对拍卖品的需求程度”,北京天问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季涛称。
市场规范
画廊才能成为真正的一级市场
经纪人制度不健全是书画圈长期以来被诟病的话题。所谓艺术品经纪人,是指在艺术品市场上为交易双方充当中介而收取佣金的人,也就是艺术家或艺术品与收藏投资者中间的一个桥梁。在西方有成熟的艺术品经纪人准入制度,经纪人要经过考核机构批准,获取资格之后才能从业。在中国,独立的艺术品经纪人非常少,大部分的艺术品经纪人都依附于画廊或者其他艺术机构而存在。更普遍的现象是,画家本身也在充当经纪人的角色。“自己画画,自己定价,自己销售,画家游离于创作者与商人之间,对于画家来说逃避了高额的税费,短期内实现效益转换,对于买家来说自以为图到了便宜,这却造成了艺术品市场的不规范。”齐建秋坦言。
从本质而言,拍卖行是无法取代画廊的。拍卖行对作品有一定的市场判断,更侧重于市场偏好度和短期成交获益。而画廊则更加擅长于对艺术家绘画水准和未来市场的判断,并可以根据艺术市场不断地给画家以指导和建议。如今拍卖行如此强势,而画廊弱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对艺术品的关注点集中在了它的商品属性上。当收藏群体的水准不断进步,这种依靠纯市场化运作出来的画家及作品将不再能够满足藏家的需要,画廊的重要性会渐渐凸显。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