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加紧了对投资收藏界的渗透,以手机客户端为平台的各种网上拍卖活动也越来越火。尤其是最近,微拍这把熊熊烈火,开始从圈里蔓延到圈外。 随着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开始加入这个以新型商业形态构筑的商圈,原本相对比较纯净而有秩序的交易环境也逐步被冲击、搅浑了。
不知何时,我也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加入了微拍这股大军。不过,参与的结果却五味杂陈。当中不幸的是,在微拍堂上成功拍下了四件紫砂壶作品,事 后证明没有一件是正品。这些落款为某国家高级工艺师制作的紫砂壶,寄到笔者手里后,一看全是粗制乱造的劣质品,泥料有问题不说,连器型和做工都出现了明显 的瑕疵。而所幸的是,收到货后笔者与卖家交涉,对方并没有恶语相向,除了没有亲口承认“这是赝品”外,对笔者的退货要求还是积极配合的。
事实上,在以难以置信的低价拍下这些作品的那一刻,笔者已经对其“名家制作”的真实性有种不祥的预感了。继续督促卖家依约交货,只不过是想进一 步证实自己判断的正确与否。事实证明,“便宜没好货”那句古训完全正确。在善言斋以前的专栏文章,笔者讲到玉石类藏品的投资时,曾提醒过刚入门的收藏者: 遇到过于完美的东西一定要警惕。现在有了微拍“名家紫砂壶”这段经历,又得加多一句话了:对过于完美的价格也同样要小心。认真想一想,从上回老先生买到的 玻璃“和田玉”,再到 笔者这次在微信上亲手拍下的冒牌“名家”紫砂壶,其实这两类交易陷阱都有一个同样的规律:交易标的都是工艺品。
工艺品也叫手工艺品,即通过手工或机器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产品,是对诸如木、牙、竹、碳、玉雕、马汉琉璃、彩雕、树脂、文玩、陶瓷等一组价值艺术品的总称。按照业界人士的说法,这类东东的艺术含量要稍弱于书画、雕塑等纯艺术品。
为什么工艺品会成为造假的重灾区?笔者与业界人士有过探讨,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其可复制性强,造假的难度较低,大多数工艺品的生产 是由匠来完成的,加工流程都可以直接搬到流水线,进行标准化生产。譬如笔者认识的一些玉雕大师,他们只需要把自己对一件毛料的设计创意讲清楚,剩下的工作 就可以交给工人们来完成了。有些紫砂壶工艺师,甚至直接找别人代工,做出胚样后再盖上自己的印章进行下一步烧制。别人冒牌和名家自己找代工的原理其实都是 一样的。由于这类作品艺术识别度很低,买家很难去分辨作品是否由名家亲手制作。二是手工艺行业的产业形态和人才培养模式也决定了这一行水会比较深。大多数 工艺师都是先做学徒,再做老板,在生意做起来后才慢慢成名成家的。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快,有的人慢,因而在所属领域学到本领功夫也有所不同。有些人功夫 深,但生意做不好,就只能帮别人代工,做幕后的无名英雄。反过来,只要你的生意做得好,就算自己在某一行是个门外汉,也同样可以养一帮代工者,来帮助自己 成为大师。三是相比纯艺术品,工艺品的造假风险也相对低。就算被发现造假,生产者和销售者被追诉的可能性也极小,除非是大规模造假或集团作案。而买家举证 的难度大、成本高,通常只会落得投诉无门、不了了之。
工艺品行业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手工业体系,我们短时间很难去改变其传统生态。因而,作为普通的买家,只能尽可能去防止上当。撇开赝品和代工较多的 短板,当代工艺品因为审美门槛普遍比较低,价格相对比较透明,因而是入门者不错的收藏对象。那么,面对前面的深水区,我们应该如何安全渡岸呢?笔者认为, 首先要以作品为本位来代替以作者为本位的价值意识。只要作品的工艺水平不过关或做工存在明显瑕疵,落款作者名头再大也要绕道,不可有侥幸心理;其次是在收 藏之前,要对标的物所属的种类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积累,哪怕是临时抱佛脚,也总比糊里糊涂上阵好;再次是,由于工艺品普遍是比较生活化的装饰品和实用品, 因而可以通过货比三家的办法在同一档次的工艺师作品里找出性价比最高的标的。最后,选择最符合自己审美旨趣和要求的作品,千万不要为了投资而投资,否则最 后钱没赚到,还留一块心病。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