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林依轮收藏成富豪 明星收藏路数能否复制?

2015-09-09 09:14:36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80后”对于林依轮应该都不陌生,1993年他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爱情鸟》,23岁的时候就红遍全国。最近他红遍朋友圈,却是从他送大儿子林子豪去参加综艺节目《变形计》开始的,而导致刷屏的却是这位低调富豪家中收藏的大量名画。

1.jpg
2006年3月25日,上海美术馆,周铁海艺术展

2.jpg
尤伦斯夫妇旧藏,方力钧1992年油画作品《系列二 (之四)》,201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5948万港元

  “80后”对于林依轮应该都不陌生,1993年他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爱情鸟》,23岁的时候就红遍全国。最近他红遍朋友圈,却是从他送大儿子林子豪去参加综艺节目《变形计》开始的,而导致刷屏的却是这位低调富豪家中收藏的大量名画。


  在谈到自己成功的投资经验时,林依轮总结了两点:一是早年投资房地产,另一个就是投资艺术品。他的收藏以当代艺术为主,包括架上绘画、少量的装置和观念艺术作品。在对的时间买了对的当代艺术,林依轮的投资收藏滚起了雪球。


  像他一样的,如今新一代的收藏家,不少是系统接受西方艺术教育的,对西方当代艺术及中国新绘画有着较大的热情。他们不像老一辈收藏家只是把眼光放在 中国传统绘画和古玩家具上面,丰富的知识结构和透明的市场线索,都引导他们建立起与过去市场秩序完全不同的收藏体系,当代艺术正好满足了他们中西交融的审 美需求,这也成为了今天“70后”、“80后”艺术家热的基础。


  林依轮的收藏路数有没有办法复制?现在介入当代艺术的收藏会不会太晚?白领能不能买得起当代艺术?


  A


  揭秘:


  林依轮收藏名画的真实价值


  从之前曝光的一系列家居照片来看,林依轮500平方米的豪华别墅挂满了名画,其中又以当代艺术为主,而且都是艺术家的代表作。


  但对这些名画的价值估算,网上很多数字“猜”得并不准确。羊城晚报记者查询历年来全世界的拍卖纪录,发现了这些名画的真实价值:


  比如门厅挂着的周春芽著名作品《绿狗》,这是他2007年的时候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到的,当时的拍卖成交价是240.75万港元。同系列的另一幅《绿狗》,2012年的时候在上海荣宝斋拍出了747.50万元。


  从地下室的酒房通往家庭影音室的过道墙上,挂着季大纯早期的作品《二十,三十,四十》,羊城晚报记者查询到,这也是他2007年的时候在香港苏富比拍下来的,当时的拍卖成交价格是72.75万港元。


  还有客厅沙发上挂着的周铁海作品,是他2007年在纽约苏富比拍下来的,当时的拍卖成交价是6.1万美元。无价的还有饭厅墙上的《全家福》,是潘德海根据林依轮一家四口的合影创作的;书房里挂的是艺术家刘野给林依轮太太西华画的肖像,那是林依轮送给太太的生日礼物。


  据说从1999年开始,林依轮就开始涉足艺术品收藏,2002年购买了第一件当代艺术,就是潘德海的代表系列《胖子》。虽然无图无真相,不知道这幅 入门作品给他带来的财富增值有多大,但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2002年的时候潘德海的知名度并不高,作品价格多在10万元以下,而到2014年,他个人创 拍卖纪录最高价的作品《掰开的包谷后山(三联)布面油画》已经卖到了920万元。


  但这些还不能代表林依轮的收藏,据说他书房里还收着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曾梵志、岳敏君等人的画作。


  B


  投资收藏当代艺术


  果真这么赚钱?


  投资收藏当代艺术真能迅速积累起惊人的财富?提起这个话题就不能不说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大收藏家,也是最有力的推手。


  据不完全统计,在尤伦斯夫妇收藏到的1700多件中国艺术品中,当中80%是当代艺术。而创造他们收藏神话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他们首次来到北京, 接触到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如曾梵志、张晓刚、方力钧等人时,正是他们艺术无人问津,生活最窘迫的时候。


  尤伦斯自己回忆:即使是很著名的画家仍然屈居在小小的画室中工作,要和别人共用走廊尽头的公共浴室,“但他们从集体主义中解放出来以后的创作非常有活力,我买的第一件中国当代人的作品是艾轩画的西藏小孩,当时他只在二十五瓦特的灯泡下作画。”


  三十年后,中国当代艺术在国内迅速升温,这令尤伦斯夫妇获得了巨大的投资回报。香港苏富比方面曾做过统计,自2011年到2014年间,尤伦斯基金 会共计送拍195件其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其中成交191件,累计成交总额高达8亿港元。香港苏富比首创中国当代艺术过亿元成交的曾梵志作品《最后的 晚餐》(拍卖成交1.8亿港元),其来源同样为尤伦斯基金会。


  C


  现在介入收藏是否为时过晚?


  与绝大多数投资收藏品一样的,当代艺术的价格涨幅并不是45度向上的一条直线。


  最初的20年,当代艺术一直无人问津。直到2004年秋拍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在苏富比和佳士得以专场形式亮相,之后到2008年上半年,几乎所有的当代艺术都以火花般耀眼地急骤上升,仅2005年至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涨幅就达到了983%。


  不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一路势如破竹的中国当代艺术也成为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受冲击最大的板块。很多人还记得2012年10月7日那 个中国当代艺术圈中著名的“黑色星期日”,那一天中国当代艺术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惨遭集体流拍。此后虽然几经起伏,但令人血脉贲张的黄金年代已经一去不复 返。


  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的“2015春拍报告”,当代艺术市场经历了连续三个拍卖季的降温,已经逐步回到理性的市场价格区间范围。但今年回升的路依旧比较坎坷,在新资源不断挖掘开拓的情况下,曾经的高价愈发显得尴尬,存在大量套牢盘,一时难以形成有效买卖。


  监测显示,目前藏家可接受的资本体量大部分集中在100万-500万元,春拍此价格区间的拍品有113件,而500万以上表现得异常吃力,本季仅成 交26件,相比2014 年春减少了36件。香港苏富比与中国当代艺术有关的20件作品中,有8件流拍,无论曾梵志的巨幅作品,张晓刚的大家庭,刘野的海之蓝,岳敏君、刘小东、叶 永青以及王沂东的作品都无人应叫。


  最令人意外的是毛旭辉的作品《92家长》,这幅作品在2010年以1019万元成交,今年春拍却五折挥泪斩仓以587万元成交。


  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还有藏家喜好的转移。市场专家李苏桥认为:“关注西方大师与印象派的中国藏家很难对中国当代艺术再投入热情,所以客观上的确 有几个大买家撤了。另外,新钱很难为老钱埋单,现在的市场面貌是,在中国当代艺术板块,绝大部分新钱只为市场中新艺术品板块埋单。”


  而中国嘉德油画部总经理李艳锋认为:“当代艺术部分作品价格较低甚至不被认可,原因是他们的作品创作样式化、情感贫瘠化,作品面貌一直变化不大,创作题材已经与当下的生活环境产生距离。”


  虽然当代艺术的创富能力绝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令人血脉贲张,但还是有林依轮一样的品质生活追求者对它一直热爱有加。这一批新成长起来的收藏家,不少 是系统接受西方艺术教育的,对西方当代艺术及中国新绘画有着较大的热情。他们不像老一辈收藏家只是把眼光放在中国传统绘画和古玩家具上面,丰富的知识结构 和透明的市场线索,都引导他们建立起与过去市场秩序完全不同的收藏体系,当代艺术正好满足了他们中西交融的审美需求,这也成为了今天“70后”、“80 后”艺术家热的基础。


  什么值得收藏?


  林依轮:最好是艺术家的标志性创作


  什么样的当代艺术值得收藏?林依轮认为:“这些作品最好是艺术家的标志性创作,比如岳敏君的大笑、方力钧的光头、曾梵志的乱草,同时也需要故事性更明确的作品。”


  这些年林依轮开始入手一些新人的作品,“我很喜欢这种跟年轻艺术家一起成长的感觉,你可以去看他(她)的未来。”比如之前他在画廊买到的一套梁远苇 小幅油画,14张一共十几万元,等于每幅才一万多。“这个女艺术家的笔法非常细腻,你能看到她把她从生活中悟出的东西,运用到作品里。画的内容是陈旧的, 但体现出来的又是很新鲜的感觉。”四五年后有人开出五倍的价格要买这套作品,“但我一点都不想卖”。


  “买艺术品与其说是投资,更多的还是消费,你不能为了涨价去买。对一个好的收藏家来说,其实市场价跟他也没什么关系。收藏的价格不在于买卖,而在于 眼光。这是要学习的,我自己的办法就是多看书,多看展览,不耻下问,遇到懂的人就去问他,有了知识你才知道如何着手。但最重要的还是看你喜不喜欢,有没有 缘分,你也不能买一个东西别人都说好,但你放到家里觉得堵得慌。”


  如何介入收藏?


  让自己成为艺术圈的一分子


  很多人对林依轮的艺术收藏感兴趣,还因为网络上流传的他靠厨艺结交艺术家的故事。


  江湖流传画家尹朝阳轻易“不出关”,非常难请,但是林依轮能请到,就用一碗卤大肠。而曾梵志为了能吃一口他做的藕汤,给他打了好几个电话,甚至不惜送上自己的画作“贿赂”,顺便还送了他一把古琴。


  其实无论是靠厨艺还是靠文字、靠人脉,让自己成为艺术圈的一分子,时刻跟艺术圈、跟艺术家保持着联系,就是收藏艺术品的必要条件。


  比如林依轮就认为:“艺术家之所以不是一个简单的画匠,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想法注入作品中,向观者阐述出一个个故事。有些作品很直白,有些作品有更深层次的含义,这时就需要多跟艺术家交流,了解作品的深意。”


  普通藏家刚开始可能无法一下子介入艺术圈、结识艺术家,但多逛画廊、多看拍卖会,在练眼力的同时可以有更多和艺术家接触的机会,勤逛画廊有时甚至有漏可捡。


  关注


  白领想玩收藏担心买不起


  行家:几千元就能踏上收藏之路


  收藏最好是艺术家的标志性创作,但现在当代艺术知名画家的作品多动辄几十万起,一众喜欢当代艺术的白领还能买得起吗?


  艺术维C创办人陈晓勤表示,提起艺术品,大多数人头脑中首先会蹦出一个词儿是“贵”,“但如果你逛过画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等,就知道很多80后90后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好玩有趣,重点是你绝对买得起,几千块钱就能踏上收藏之路”。


  因为工作关系,我在2012年和日本著名的“平民收藏家”宫津大辅有过深入沟通。宫津大辅是日本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在日本京都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兼职讲师。从1994年开始,他用自己打工的钱来收藏当代艺术作品。


  作为一个工薪阶层,宫津大辅的资金并不雄厚,但他眼光特别好,许多艺术家在尚未炙手可热之前就被他慧眼相中,比如蔡国强、草间弥生与现在炙手可热的 中国艺术家曹斐,奈良美智还曾经亲自为他家的推拉门画画。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沉淀,这些艺术家身价飞升,宫津大辅也由此成为日本当代艺术的重要藏家。


  宫津大辅的经历让我发现,收藏不是富人的专利,普通的上班族也可以用有限的钱买到好的艺术品。受此启发,我也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之路。


  我特别赞同宫津大辅的一个观点,收藏艺术品,首先得买真正能打动你的。这也是我收藏的“第一要义”。但工薪阶层的收藏也不能完全“感情用事”,得不 断地学习,才能具有高超的眼光。因为钱少嘛,收藏还完全构不成体系,只能像是押宝一样,那怎么来衡量你看上的艺术家一定有价值,在未来有上升空间?


  我有几条判断的原则和建议:首先藏家最好先通读一下美术史,从一个比较宏大的眼光去审视,你想买的艺术品属于什么派别,究竟有没有原创性、创新性; 其次你看上的艺术家最好是美院出身,这说明他至少在技巧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同时还要考察一下艺术家是否办过展览,是否会长期持续地从事艺术创作,以及是否 有签约的画廊和经纪人。有画廊在背后推动,艺术家的成长性才能得到充分保证。


  到目前为止,我买画最大的单笔投入也不过1万出头。但我相信今天我用较低的价格收藏的这批年轻艺术家,十年之后的身价将会和今天有所不同,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也愿意和他们一起成长,见证他们释放出最大光彩的过程。


  Tips:


  这个故事在证明了当代艺术造富功能的同时,也再次证明了艺术品更适合长期投资。长期而言,艺术品投资的收益率较为稳定,风险最小;如果是短期投资, 收益率的波动最大,虽然最容易获得超额收益,但也承担了最大的风险。如果投资者一味追求高收益、低风险的短期投资,一定要具备足够的艺术品投资知识和市场 观察能力。


  但也并非所有的藏品捂上几十年就一定会升值。如果是中长期投资的话,投资者需要承担人们审美转变和市场波动的风险,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等待其艺术品升值。


  名词解释


  什么是当代艺术?


  什么是当代艺术?这个问题在西方学术界和中国学术界迄今都没有定论。有人把它理解为前卫艺术,有人甚至认为:看不懂的艺术就是当代艺术。


  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当代艺术是当代文化的一部分,受制于文化思潮和社会变迁,其时限与当代重大社会事件相关,而不能单纯以最近20年或30年来划分。


  艺术评论家杨小彦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什么是当代艺术?我们现在不是在给它下定义,而是在不断地打破定义的界限。我认为,不要把当代 艺术看成是某种风格。我觉得当代艺术应该是当代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重要的是,你有你的方法,我有我的方法,合在一起,就是当代艺术。”


  链接


  那些你不知道的明星大藏家


  要论中国的顶级收藏家,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肯定会被提及。他最著名的收藏就是去年以人民币3.77亿元拍下梵高的作品《雏菊与罂粟花》。


  王中军早已是收藏老手,也是马云等商业大咖的艺术收藏启蒙者。保利拍卖董事赵旭曾在一次公开讲演中提到,马云和陈天桥目前已经开始收藏当代艺术。


  明星之中,冯小刚、刘嘉玲也是当代艺术的爱好者和收藏者。但在世界范围内,若论最成功的明星收藏家,你肯定没想到会是莱昂纳多。在今年美国《艺术新闻》公布的一年一度“顶级藏家200强”名单,莱昂纳多与王中军和王健林并列其中。


  他是巴塞尔等大型拍卖会的常客,身穿牛仔裤、头戴棒球帽是其经典装扮,对挖掘艺术家有着精准的眼光。


  “他最早购买的是巴斯奎特的画,”《艺术新闻》指出,“这些年他还陆续收藏了毕加索、村上隆等人的作品,虽然无法清楚知道收藏它们时的具体价格,但仅仅看到达芬·奇这样的名字也赫然在列,就感觉什么都不用说了。”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