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艺术市场一二级市场“倒挂”成为老生常谈,回望2015上半年的一级市场,我们又在中国艺术市场的潮起潮落中看到了什么新的变化?除了“调整”,市场将如何应对?
几年前,当中国艺术品市场频频以全球第二乃至第一的交易额让世界瞩目时,人们的目光往往更关注以拍卖市场为代表的二级市场。从2012年开始,市场进入了一轮又一轮的调整期,拍卖市场的交易额迅速“回归”理性,也使得一级市场相对以往“泡沫期”的情况更加复杂。
经历了3-5年的整合后,2015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相对以往更丰富、更细化。传统画廊在经过几年热潮退去后的冷却,焕发出更加亲民的风格,而二级市场中的一些体量巨大的巨头,也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一级市场,抢占艺术市场基本盘,希望更接地气。而在艺博会方面,虽然上半年历来不是艺博会的重头戏,但首届上海青年艺博会等新兴艺博会动向还是代表了市场新趋势。除此之外,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公立美术馆、艺术学院乃至画院等原先相对“官方气味”更浓的机构也以各种方式积极和市场合作,探索通过市场来获得大众的认可。
2015年上半年,已在调整中的画廊、艺博会、美术馆等一级市场的传统力量在新形势下频频求变以适应市场变化,而更大的亮点,是以艺术电商、微拍、微商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蓬勃发展。在国家鼓励创新与互联网“风口论”的双重合力下,更多原先一二级市场的参与者都积极介入这一板块。与原先一级市场更注重资源客户控制、二级市场更注重交易额与成交率不同,新兴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每个市场的参与者都积极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潜在客户的终端渗透。而相对于一、二级传统市场专业而缓慢的销售节奏,新兴市场可谓“全天候全品类全覆盖”,一定程度上,也曾让行业对它抱有希望。但新兴电商在发展中遇到了多种瓶颈,生存状态也参差不齐,让业内对这个蹒跚学步的新生儿能否茁壮生长心存疑虑。
2015年,全球艺术品市场已经止跌回升,纽约、香港、东京、伦敦等地的艺术品交易活跃度已经逼近历史最高水平。然而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却依然在水深火热的“调整”中。有识之士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不能一味地在“调整”字眼中自欺欺人的徘徊不前。记者深入市场一线调查,不仅试图还原市场本来面貌,还希望呈现行业的进取力量。希望这份有关中国艺术品一级市场的调查报告,能对涉身其中的资本力量、行业中人给予参考、有所帮助,尽到一份媒体应尽的微薄之力。
画廊、艺博会:几家欢乐几家愁
艺博会作为一级市场现状的缩影,其参展商、买家客户,以及交易量的逐年下滑也反应了市场惨淡的现状。
今年5月,艺术北京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个曾作为内地艺博会标杆的盛事,多年来见证了中国艺术品行业的潮起潮落。但是,近些年画廊业不景气,加之香港、上海等地艺博会的兴起,使得原本就遇到发展瓶颈的“艺术北京”愈发难以为继。
这种窘境在今年的展览赞助方面可见一斑。在历年的几大赞助商中,知名车企的赞助最为抢眼,但在今年艺术北京的合作赞助商名单中,这些车企的名字已不见踪影。这种状况的出现,除了市场原因,也是因为国内同级别的艺博会的兴起,分流了一部分高端客户,让一些大品牌企业在“重量不重质”的艺博会期间无法看到广告投放的效益,从而放弃继续投入。
客户分流,不仅体现在参观、购买群体上,更体现在参展机构方面。近些年,如香港巴塞尔、伦敦Frieze、迈阿密巴塞尔、巴黎大皇宫艺博会等等的艺博会不断吸引着中国内地一些一线画廊和机构的参与。其参展的“性价比”不单体现在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上,更是体现在买家群体的流动趋势。与前些年相比,海外艺博会开始注重中国客户的购买力,并一再引入中国本土的顶级画廊参与,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客户向海外市场流动。
相比较而言,艺术北京、CIGE(中艺博)作为内地老牌国际性艺术博览会的吸引力日渐不足。特别是来华参展的一些海外画廊仍旧受困于中国内地的关税政策、参展成本、销售量不佳等状况的延续,积极性降低。例如,在今年艺术北京的140多家参展机构中,大约有60%的机构来自北京本地。直接来自海外的参展机构仅占10%左右。内地艺博会的整体没落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疲态和窘境。
此外,原本属于一级市场的艺博会,近来随着二级市场资金和客户资源的势力增强,也受到进一步挤压。今年7月,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将于今年9月下旬,在保利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保利首届“艺起来”国际艺术博览会,这是保利拍卖十年来首次举办的国际化艺术品交易博览会。汇聚了中国内地大量藏家客户和机构资源的保利,此次涉足艺博会领域,势必将带来新一轮的行业洗牌。
尽管今年上半年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一级市场持续萧条,但一些具有良好资源整合能力的艺博会仍然会在下半年集中发力,仅在上海,下半年就有如“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PhotoShanghai”“ART21”“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等四家大型艺术博览会举办。其他如北京、广州、南京、澳门等地的艺术博览会,也将相继举办。艺博会的遍地开花,是否能带来一级市场的回暖,我们拭目以待。
美术馆:公立私立齐头并进
2014年末,美术馆行业的“龙头”——中国美术馆更换掌门,可谓整个公立美术馆行业新动向的开始。离开中国美术馆的范迪安并没有在展览界沉寂,他施展多方面的资源,不仅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为舞台承办了多次国家级的大型展览,还多次主动“出击”,带领中央美院师生作品巡展全国各大地方美术馆。其中,以和中华艺术宫合作的“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文献展”尤为引人关注,成为业界公认的今年上半年最重要、可写入美术史的展览。
除此之外,携去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余热”,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也在全国各大公立美术馆巡展。相较以往,本次展览在展览筹划、资料准备、书籍著录均有所突破,服务画家与公众的意识进一步凸显。
中华艺术宫今年在公立美术馆中显得尤为活跃,相对于北京公立美术馆更偏向国内,中华艺术宫今年上半年多个大展都引入了国外高水平艺术家的展览,法国、西班牙、美国、俄罗斯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频频亮相沪上,也整体推动了中国观众对外国大师优秀作品的兴趣,提高了上海举办对外合作展览的水平。今年下半年,上海多家机构将推出以西班牙艺术大师米罗、达利为主题的商业展。这也让原本就口碑不错的上海艺术商业展览市场更加巩固。
公立美术馆在展现全国最高美术创作水平上的不遗余力,也对民营美术馆有所推动。以龙美术馆为代表的一些大型民营美术馆在今年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收藏展。如龙美术馆举办的庆祝抗日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等。
相较于展览方面的如火如荼,今年各大美术馆在商业合作上显示出更多的灵活性。相较以往,公立美术馆给予民间资本更大的舞台,而一些艺术机构也拿出多年珍藏亮相权威公立美术馆。业内人士认为,学术定位与大型展览是高价艺术拍品的重要参考标准,这种资本力量深度介入“国家平台”后的高调展现,必将为日后中国艺术市场下一轮“牛市”蓄力,在日后的拍场上,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拍品依靠今天的大型展览获得学术认可和高额竞价。
新兴市场: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相较于画廊、拍卖公司、艺博会来说,在线艺术电商、微商、微拍等依靠IT技术起步的新型销售模式一直被业内称为新兴市场。对于过往一年的新兴市场来说,好消息真不少。在国家大力推动创新和创业的背景下,新兴市场算是中国艺术市场中最活跃的一部分,相较于在深度调整中煎熬的传统一二级市场来说,新兴市场获得了吸引了业界更多的眼球,也吸收了更多的创投资本介入。Hihey、艺客、艺点儿等机构以上亿元的融资额度频频抢占媒体头条,显示出外围资本对新兴市场巨大的兴趣。在资本的推动下,中国艺术电商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艺术上的起步甚至超越了全球同行。据多家权威机构统计,截止到2015年8月,中国在线电商、艺术众筹、手机端的艺术品累计销售额均为全球第一。
就像如今在“风口论”下万众关注、翩翩起舞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一样,新兴市场的好消息很多,坏消息也不少。2015年,许多我们过去熟悉的艺术电商已经在苦苦挣扎甚至销声匿迹,而多家获得融资的艺术电商也未能在市场上有所反响和体现,部分艺术电商也未能从私扣艺术家作品官司等事件中走出,对整个在线电商市场的信心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而很多艺术电商更多是走向一种“资源聚合——搭建平台——吸引风投——卖掉套现”的“短平快”创业模式。多名业内人士都对记者反映,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原本就存在诚信缺失、人浮于事的商业氛围,这在几乎无任何监管及品牌成本的新兴市场来说,表现尤甚。
相对于去年才“火”起来的微商和微拍来说,已有十几年历史的在线艺术电商可谓是新兴市场中的“传统”力量。但对于在线艺术电商来说,2015年上半年除了吸引风投和融资之外,似乎并无太大动静。在线艺术电商这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也让很多市场观察人士再一次集中唱衰艺术电商。一些电商只有依靠线下活动才能推动实质性销售的做法,也确实从一方面印证了“电商并不适合艺术品销售”的论调。吸引了无数眼球的微拍和微商,进入了征集乏力、实际销售数据引人怀疑的行业整体状态。坊间多次传出的要对微拍、微商进行整顿的新闻,更是让多家风投机构对此种类型的艺术销售形式敬而远之。
两年前,艺术电商曾被很多人抱以厚望,许多业内人士期待新兴市场能像淘宝、京东等其他品类的电商一样“颠覆”这个行业,给中国艺术品市场以新生。然而,2015年已经过大半,经多家机构统计,尽管一二级市场销售数据不尽如人意,但新兴市场在整体市场中占比依然不超过5%。赵涌在线CEO赵涌就曾用“每天都有艺术电商诞生,每天都有艺术电商倒掉”来形容整个行业的残酷生存状态。多名市场观察人士也认为,艺术电商目前发展的瓶颈并不在技术和推广,而在于传统艺术品一二级市场过往存在的缺乏监管、涉假、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在艺术电商市场并无根本好转,而艺术品的唯一性和需要冲动性消费的特性也让艺术电商并不像其他行业电商拥有“同质同服务价格更优”的杀手锏。尽管如此,艺术电商等新兴市场依然肩负着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突破创新、探索前路的重任,艺术电商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风口”,并成功的“飞”起来,已经成为新兴市场自我救赎的关键。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