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元水彩作品
美术出版社1702万元“打包”买入名家水彩画
150件古元水彩作品近日在翰海打包拍卖,以1702万元被湖南美术出版社竞得。在艺术品市场上,水彩画的价值一直被低估,近年不少艺术品机构意识到并全力推动该板块发展,机构斥巨资接盘也被业内认为是一种“撑场”行为。
业内人士认为,水彩画的价值潜力仍未被广泛认可,还有可发掘空间,而机构介入市场更多的是引起市场话题,还未足以左右市场的变化。
6月26日,翰海2015春拍中一个估价1000万元的“水彩包”引起市场关注,最终以1702万元成交。这个“水彩包”指的是150件艺术家古元在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创作的水彩作品,也是市场上极少见的一批如此大的数量的水彩画整体被拍卖。
名家水彩画物稀价不贵
古元是著名的广东籍艺术家,以版画闻名于世,在中国版画界举足轻重,其水彩画也在业内有很高的评价。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其作品的价格并不高。在不到1个月前的北京匡时拍卖会上,10件古元的作品悉数成交,但价格多在数万元至10万元之间,最贵的一件是作于1978年的《一湾解冻的湖水》(纸本水彩),价格仅为29.9万元。以本次成交的150件作品的总价计算,每一件作品的均价也不过略高于10万元。
“与其同时期的画家中,不乏一件作品就能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经营艺术品多年的孙先生告诉记者,“吴冠中与其同年出生,但两者的作品价格悬殊极大。”
市场行家认为,这与水彩画数量相对少且并不为收藏者所普遍了解和接受有极大关系:“即使是大名家的水彩画的价格也不能与他的其他画相比。”以吴冠中为例,其水彩画的最高拍卖成交纪录为264万元,而成交价在5000万元以上的油画却比比皆是。再以李苦禅为例,其书画价格早就突破1000万元,而水彩画拍品至今只可查一件,估价在18万~25万元,且最终流拍。
有市场人士认为,本次拍卖对市场可起“提振”作用,尤其是专业机构的入市能给收藏者们一些提醒,而市场能对水彩画板块有更多的关注,也希望能令这个板块从“非主流”走向主流,“随着市场的成熟,画种与画种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不明显。”
机构仍未能左右艺术品市场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几大美术出版社因其权威性和专业性在业内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它们收藏的作品至今仍是市场上信任与追捧的对象。作为“老牌”的专业机构介入艺术品收藏市场,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喜闻乐见的信号。“有实力的老出版社参与竞拍,对收藏者来说是信心,也是一种引导。”周先生也曾买入不少美术出版社的藏品,“机构的介入是未来艺术品市场的最大‘推手’。”
由于实力雄厚,泰康、保利、万达、新疆广汇、电广传媒等企业收藏可谓是推动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毕竟中国的企业收藏刚刚起步,很不成熟,今后有许多路要走,中国企业收藏的巨大能量还远远没有发挥。
不少业内人士在谈到企业收藏时都认为,目前大多数企业收藏只能算是企业管理者的个人收藏。另一种现象是,不少企业似乎把艺术品收藏作为一种事件营销的策略,他们引起话题,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不过,吴先生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最终的获利者还是企业:“只要买对了,企业是‘名利双收’。”
“艺术品市场的两极分化不可逆转。”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未来的发展是大多数高端的艺术品会去到企业或大收藏家的手中,而普通的艺术品才是“全民收藏”的对象,对企业来说,需要规划收藏计划:“在未能左右市场之前,起码能够引领潮流。”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