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蒙克 《呐喊》
《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
本月11日,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的油画作品《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亮相佳士得纽约春季拍卖会现场,最终以超过1.79亿美元(约合11亿多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下全球艺术品拍卖价格新高。
尽管中国有句俗话说——千金难买心头好。但是,一幅画卖到超过11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还是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近年来,全球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其中是否隐含泡沫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甚至担忧。有分析人士指出,艺术品拍卖价格逐年升高,除了因为其投资价值引起热捧外,拍卖行利用一些潜规则和技巧推波助澜,也是令价格居高不下的一大关键。
监管不到位 拍卖猫腻多
每当佳士得或者苏富比这类世界顶级的拍卖行举行拍卖会时,情形往往是这样的:全球最富有的一群人齐聚纽约,参加流光溢彩的拍卖会,他们在这个容许黑箱交易的艺术市场里一掷万金,几乎不受外界监管。
在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根据行业惯例,通常一件拍品的最初几次叫价往往是无中生有的。拍卖师凭空喊出一些价格,点燃竞价的导火索。
很多竞拍者最后会发现,自己中意的拍品价格被别人刻意抬高了。因为有些人已事先承诺将以特定价格买下这件拍品(保底),而一旦最终成交价超过这个特定价格,那么承诺保底的人将可从价格涨幅中获得分成。
此外,尽管美国早在42年前修改立法,规定必须标注艺术品价格,但是这条规定至今依然被大多数画廊所无视。
目前,纽约每年通过画廊或拍卖行进行的艺术品交易,一年下来销售额已达80亿美元。然而,这座城市的拍卖法规距离上一次大修改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当年的交易额不及今天的一半。
很多艺术界业内人士认为不应对艺术品市场干涉太多,一来,很少有消费者投诉;二来,它还是纽约的经济命脉。
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正在变成商品的一种,而相应的监管却跟不上这一变化。
“今天的艺术交易市场与上世纪80年代的私募市场以及90年代的对冲基金很像。”纽约收藏家、金融家詹姆斯·R·海奇斯四世说,“(这个市场)基本不受任何监管或法规约束。”
拍卖三大“潜规则”
潜规则一:
“吊灯叫价”
过去20年来,纽约州议员一直在想办法禁止一种叫做“吊灯叫价”的操作,这是艺术品拍卖的一个典型把戏:拍卖师在竞价初期假装看到拍卖厅内有人出价,而实际上,拍卖师所指的方向并没有人举手,他只是在指着天花顶上的吊灯。
曾任拍卖行高层35年的画廊主纳什说:“是时候制止这种假装有人竞价的猫腻了。”
直到今天,在纽约,“吊灯叫价”仍然是百分之百合法的。现行法例允许拍卖师以这种虚假形式叫价,前提是不能超出拍卖品的保底价即可,也就是卖家能接受的不对外公开的底价。
拍卖行认为这种叫价手段无伤大雅。有拍卖师解释道,“吊灯叫价”是有必要的,可以避免保底价曝光,从而保护卖家利益。拍卖师认为,如果没有这个手段,竞价可能就得从保底价开始了,因为那是卖家能接受的最低价,这样一来谁都知道这个价在什么位置。“这跟房地产交易是一样的,卖家不会透露他们能接受的底价,这样可以在议价中保持有利。”一名拍卖师说。
竞拍者对此也是普遍表示知道和理解,卖家则认同这是对卖家的一种保护手段,也是一种营造竞价气氛的技巧。
过去几年,纽约议员曾先后提交了九项议案试图禁止“吊灯叫价”的做法,均以失败收场。
如今,法律规定,拍卖行要在声明存在“吊灯叫价”的做法。
但是艺术顾问普朗默表示,他曾陪同一些有意参与竞拍的人参加拍卖会,这些人对“吊灯叫价”一无所知。“这样肯定是不对的。”他说,“不能假定拍卖会上的所有参与者都是身经百战的行家,清楚‘吊灯叫价’的潜规则。”
纽约消费者事务局也支持禁止“吊灯叫价”的议案。副局长理查德·施拉德在一次听证会上称,“吊灯叫价”会迷惑“不明就里的竞拍者,让他们以为正在和其他潜在购买者竞争”,从而造成价格虚高。
潜规则二:
保底可获价差提成
很多艺术拍卖业内人士表示,若问到当前艺术市场什么地方最需要加强监管时,很多人提到了第三方担保。
第三方担保的作用机制通常就是一种保证。一个人拿出一件艺术品来拍卖,拍卖行有时会愿意进行第三方保证:由拍卖行找第三方约定一个价格作为保底价,这个价格是不公开的。如果最终成交价没有超过保底价,第三方则需以保底价买下拍卖品,这样操作是为了让卖家可以有个最低价格的保障。如果最终成交价超过保底价,那么担保方可以从超出的价差中提成,作为对担保方愿意保底的回报。
担保方的身份同样也是保密的,并且需要抵押一笔资金。举个具体例子来说,如果担保方承诺愿意出1000万美元作为保底价,而最终成交价为1200万美元,那么超出的200万美元中,需要有一部分给担保方,比例通常是30%到50%。
带有第三方担保的拍品只占总数的很小一部分,不过一般都是最昂贵的。通常,对于那些最热门、最值钱的拍卖品,拍卖行都愿意找第三方担保。拍卖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与成交价捆绑的佣金,因此,拍卖行总是尽力争取到最有价值的拍卖品。
过去,拍卖行也曾经试着自己来为拍品作担保,但是,它们在市场大幅滑坡后损失惨重,因此,从2008年,很多拍卖行更倾向于寻找第三方来担保。
以佳士得拍卖行为例,2010年,毕加索名作《裸体、绿叶和半身像》经该行拍卖成交。而在拍卖之前,佳士得找了第三方提供一笔数额不明的担保金。最后,这幅最低估价7000万美元的画作,以1.065亿美元成交(当时创下了艺术品最高拍卖价),而幕后那位神秘的担保方必然拿到了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提成。
但是,很多艺术品拍卖交易商、收藏家和艺术顾问认为,第三方担保的问题在于:如果这些担保人同时也可以参与竞价,那么就意味着拍卖行失去了中立性。
潜规则三:
成交价未必属实
此外,在佳士得和菲利普斯这两家大拍卖行,就算最终是担保人买下了拍品,他也不一定需要全额支付保底价。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担保人出价1200万美元,在竞价中胜出,那么这位担保人是不需要全额支付1200万美元的,因为拍卖行会从除去1000万美元担保金的剩余部分里,给予担保人分成——这叫融资费。
“这样一来,最终买下拍品的是可以拿到折扣的担保人,实际成交价格和公开成交价格就有了差异,那么这市场就毫无透明可言了。”纽约大学退休教授迈克尔·摩兹斯。
对于融资费的做法,拍卖行内部也有分歧。苏富比拍卖行号称所有的叫价都是“不可反悔的叫价”,担保人如果最终得到了拍品,是不允许分享融资费的。“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竞价就不是所有人都平等的了。”苏富比高级副总裁、全球诉讼主管乔纳森·A·奥尔索夫说,“担保人是有折扣的。”
对此,佳士得和菲利普斯的解释是,它们允许担保人拿融资费,即便成功拍到拍品也不会造成影响,理由是如果不给融资费,担保人就会失去竞价的意愿,从而妨碍卖家卖出最好的价钱。
拍卖行认为担保金可以制造流动性,让卖家有信心把珍贵的藏品交给市场。它们说就算存在滥用,那也是担保人的品行问题,跟它们无关。
拍卖行通常会找一些财大气粗的收藏家和私洽交易商作为担保方,还有的人是因为自己买了某些作品,希望维持相关艺术家的市场价值,所以愿意来当这个担保人。[NextPage]
记者
观察
“泡沫”未到爆破时
毕加索的一幅画卖出11亿多元人民币的天价,值不值,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觉得是个荒谬的笑话,也有人觉得艺术的价值用多少钱来衡量都不为过。
笔者认为,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确实是存在泡沫的,但是,在将来一段时间内,泡沫仍未到爆破的时候。理由如下:
一,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全球化,保证了世界各地有钱、任性的收藏家的供应源源不绝。曾几何时,艺术品拍卖是西方上流社会的专利,而如今,在纽约顶尖的拍卖会上,亚洲黄皮肤竞拍者的比例越来越多。这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贵不愁花多少钱,只愁没地方花钱。有他们在推涨行情,世界艺术品价格一时半会儿就很难掉下去。
二,如今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不太讲究作品的追根求源,当代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随时有上位的机会,无论古板的艺术评论家们如何看不上眼甚至冷嘲热讽,只要有富裕的收藏家愿意一掷万金,它就值万金的价,甚至还会引发热炒。毕竟艺术从来都是一个很玄的东西,很难讲一幅不起眼的涂鸦会不会哪天卖得比我们一辈子赚的都要多。
三,相较于股票和楼市,艺术品交易市场确实是一个监管相对不完善的领域,里面存在大片灰色地带和不透明操作。艺术品拍卖价格被哄抬得越高,钻空子浑水摸鱼的空间就越大。加上近年来,欧美多国加强对海外秘密账户和逃税的打击力度,对“艺术的追求”在一些人眼里无疑魅力倍增。
四,艺术品交易并不属于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艺术品交易反而可能逆流而上。甚至根据经济学家戈兹曼的理论,艺术品价格上涨与基尼系数成正比。也就是说,当贫富差距越大之时,艺术品价格可能会炒得越高。瑞士信贷银行的数据预测到了明年,全球1%的富人掌握的财富将超过其余99%的人所拥有的财富,艺术品价格的走势可想而知。
链接
十大最贵拍卖艺术品
毕加索“专职”破纪录
近年来,毕加索的作品一直是艺术品市场的焦点和宠儿。
统计数据显示,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曾经被毕加索屡屡打破:2004年,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以1.0416亿美元成交,创造了当时的纪录;2010年2月3日,这个纪录被贾科梅蒂的一尊雕塑打破;然而仅仅在3个月之后的5月4日,毕加索的另一件作品《裸体、绿叶和胸像》在佳士得拍得1.065亿美元,再次刷新了这个纪录。
这次1.79亿美元的成交纪录,已经是其第三次撞线了!
目前,国际市场上西方现当代艺术风头正盛,水涨船高,业内人士断言毕加索作品的拍卖价格未来还会再创新高。
十大最贵拍卖艺术品
NO.1毕加索《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 成交价:1.79亿美元
NO.2 培根《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 成交价:1.42亿美元
NO.3 贾科梅蒂 《遥指》 成交价:1.41亿美元
NO.4 爱德华·蒙克 《呐喊》 成交价:1.2亿美元
NO.5毕加索 《裸体、绿叶和半身像》 成交价:1.06亿美元
NO.6 安迪·沃霍尔 《银色车祸》 成交价:超1.05亿美元
NO.7毕加索 《拿着烟斗的男孩》 成交价:超1.04亿美元
NO.8 贾科梅蒂 《行走的人I》 成交价:1.04亿美元
NO.9贾科梅蒂 《双轮战车》 成交价:超1亿美元
NO.10 毕加索 《多拉·马尔与猫》 成交价:9521万美元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