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向日葵》 1888年 76cmx100cm,布面油画
“于我来说,艺术收藏为世间最妙的事业,你永远不会厌倦,也不会有终点……生活总是趣味盎然。”——“亚洲艺术教父”安思远。
大约一个月之前,已故“亚洲艺术教父的”安思远先生的私人珍藏在纽约佳士得的七场“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系列拍卖会中悉数拍出。2014年8月3日,安思远在他兼具家宅、会所、博物馆、古董行功能的公寓里辞世,享年85岁。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安思远的死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有人说,安思远先生的天赋便在于他拥有“识别卓越之物的能力”。游走于中美两国之间,他更是不断将两国文化与艺术通过收藏、展览、拍卖的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佳士得古典大师板块登陆中国
其实,我们刚刚提到的对于安思远先生遗物进行拍卖的佳士得拍卖行,在欧洲及英国古典大师绘画拍卖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拍品涵盖自文艺复兴时代前下迄十九世纪初的重要大师作品与著名委託人或藏家珍藏。
近日,佳士得拍卖行首度携西方古典大师佳作亮相内地,并将于上海拍卖期间,呈献欧洲古典艺术家拉夸·德·马赛(约1700-1782),佛兰兹·克里斯托夫·杨艾克(1703-1761),以及杨·弗朗斯·凡·戴尔(1764-1840)的作品;这些作品亦将于6月3日亮相纽约拍场。
除了以上展品之外,佳士得拍卖行还在刚刚过去的4月上旬在北京上海等地举行西方古典艺术讲座及对话,其中就包括与佳士得古典大师及十九世纪艺术部联合主席何古易(Nicolas Hall)与当代艺术家刘丹,及曾梵志分别带来的两场东西艺术的近距离对话。下面我们就来近距离接触一下何古易先生以及他对于古典大师作品收藏的一些解读。
关于何古易(Nicolas Hall)
1996年,何古易先生从英国搬往美国,并开设了闻名欧美的Hall&Knight 古典艺术画廊。1999 年被选为纽约弗里克美术馆馆准理事会主席即美术馆理事。2004年,Hall&Knight 画廊被佳士得收购,何先生则担任古典大师及十九世纪艺术部联合主席。从英国到美国,何先生在不同的文化中逐渐发现了跨文化中艺术的共同与融合。而这也同安思远先生跨越中美带给大家的中美文化共存感如出一辙。 古典大师作品收藏历程
14至16世纪最早一批收藏古典大师作品的多为当时的贵族;17世纪左右的收藏主题转为社会风尚人物;18世纪,“状游”盛行,此时英法的贵族藏家又成为收藏主体;19世纪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一批英国企业家从工业中获得财富,这时的古典大师佳作又开始向他们转移;20世纪则转向美国实业家和企业家,他们的捐赠行为又促进了一批私人美术馆的兴起。古典绘画引领市场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
80年代,随着印象派的兴起,由日本买家主导的印象派市场首次超过了古典艺术市场的占有率,1987年梵高的《向日葵》就曾以4000万美元成交;21世纪初,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战后及当代艺术又取代印象派艺术,占据市场绝大多数份额。如今的艺术市场,主要被古典大师艺术、印象派、战后及当代艺术三大版块瓜分,据2013年相关数据表明,古典大师绘画仅占市场份额的10%(按成交额),但2009年经融危机之后,古典大师版块市场创新高的案例却被专家评定为“能抵御市场风险的版块”。
佳士得古典大师版块专家介绍,古典大师作品目前的主要买家依旧在西方,中国藏家近年也不乏有去纽约竞买古典大师作品的现象,但作品价格多在50万美元以内,由于教育体系问题,中国藏家中,港台藏家对古典大师作品的接受度更大,作品价格范围也更广。就具体题材而言,何古易分析,18世纪左右创作的非宗教题材作品更受中国买家欢迎,小尺幅的静物油画也往往是中国买家的首选。
此外,何古易(Nicolas Hall)还在对话上传授了关于如何从零开始收藏古典大师作品的知识——鉴定大师真迹,学会抓住作品品相,认识作品的传承历史,不盲目追求名家名作,认准收藏的时机以及市场趋势。[NextPage]
弗拉格拉尔《门闩》
如何鉴赏画作
鉴赏艺术品的第一点是判断其真实性。为了确定作品的真实性,首先需要去参考一下画家之前的作品。比如如果我们需要鉴定一幅伦勃朗的画作,我们就需要去伦勃朗作品全集里找到类似的画风和痕迹。同时,我们也会征求外接的学术意见,多方考虑后确定这幅作品的确实属于这个画家。
第二,确定一幅画的真实性我们还需要查找档案资料,有些画的背面会有历史存留下来的信息,有些画上会有以前参加展览的标签,而通过这些标签我们会作进一步的调研,找出这幅画之前的拥有者,曾在哪里展出等。此外,我们还会具体看一些交易以及展览历史等。
第三种确认真实性的方法是化学元素分析。在某次对于罗尼尔画作的鉴定上,我们应用了同位素鉴定方法来鉴定罗尼尔使用的铅白。铅204和铅206是由不同的矿做出的,而铅白中这两种元素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当时,在莫日斯泰美术馆采的样本与未知的画的铅白作比较,如果最后的检测结果可以相匹配,则能确定画作为真,这也是因为当时画家的颜料是自己磨制出来的,难以造假。
第四,名家名作有时也的确能帮助一幅作品卖出高价钱,波提切利和拉斐尔都是证实了名家名作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但名家名作不是唯一标准,有时,画作的作者不为人知,也可以卖出上百万美元的高价。而有时,即使是同样的名家的作品也不一定都卖出高价。
如何抓住收藏时机和趋势
举个例子来说,法国乐可可的著名画家弗拉格拉尔的两幅作品在2000年和2012年就遭遇了5万美金高价和流拍的截然不同的命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抓好时机。近些年由于法国乐可可的市场不好,因此不会买出很高的价格,这个领域会有人认为是作为投资收藏很好的版块,因为作品本身的质量高是实在的东西,但是潮流在改变有时候我们也难以控制。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尽量去收藏那些质量上乘的作品。
再说说霍伦伯格和伦勃朗吧。在17世纪,霍伦伯格这个画家鲜为人知,他的作品在当时的售价最高是700荷兰盾,伦勃朗只有166荷兰盾。而最近拍卖的霍伦伯格作品,成交价格是15000美元,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的作品的估价则是4500万美元左右。这个差价会让我们思考收藏的潮流和时机应该如何把握,也让我们思考像杰佛昆斯这样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在400年后回事怎样的市场价值。
如何看待画作的品相
在鉴赏和收藏画作的时候,我们最后看的是品相。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品相是次要的,其实品相正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举例来说,两幅同样出自梅洛滋爵士之手的作品,一幅品相不好,另一幅品相完美,他们的价格也不尽相同。 再举个例子,有些使用了清漆画法的油画,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清漆在氧化后会变得很黄很暗,甚至会盖过颜料层。某幅画作的清漆氧化后卖出的价格是140万美元,而6个月后买家把它清洗了并放到马斯特里特的古董商展上,这幅画竟然在这里卖出了300多万美元的高价。古典大师作品的这种通过清洗得到的投资机会在其他当代艺术品中是找不到的。
有了今天的大师介绍和指导,希望这些方法也可以让我们在日后更加理智聪明地鉴别古典画作。4月23-25日,欧洲古典艺术家拉夸·德·马赛(约1700-1782),佛兰兹·克里斯托夫·杨艾克(1703-1761),以及杨·弗朗斯·凡·戴尔(1764-1840)的作品将会随着佳士得上海春拍的拍品在伤寒展现出,这也是这部分拍品首次亮相内地。
佳士得春季拍卖精选拍品将于4月17日至25日在京沪两地巡展,届时特设公众展览、讲座及各项活动与之呼应。此外,包括瑰丽珠宝、精致名表、名贵手袋在内的一系列香港2015春季精选拍品亦将加入巡展。 佳士得“古典大师”板块或将正式进军亚洲市场。对这一板块感兴趣的藏家可以拭目以待。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