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蒂·巴特帆布油画《怀旧印象》
印度是对中国文化与艺术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云冈石窟、敦煌壁画、佛学等中国文化遗产中都有大量的印度文化影响,而两国在近代史的遭遇也可称得上“同病相怜”,二战过后,中国和印度都迎来了新生,也在近30年同时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成为西方瞩目的新兴国家。
两国在古代文化上有着广泛交流,陶瓷、茶、丝绸对印度的影响时至今日也依然浓厚,但两国在近代文化上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有着被英国近200年殖民历史的印度和中国有着怎样的不同发展历程,又有哪些殊途同归的故事?而除了古代艺术,印度现当代艺术的机遇又在哪里?近日,由印度文化部、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和中华艺术宫共同主办的“眼睛与思想:印度艺术新的介入”在中华艺术宫开幕,记者在展览现场采访了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馆长卢沉(Luchen)以及多名专家学者。他们提醒市场关注我们身边的这个巨大的掘金点——如果你想当印度的林明哲和马未都,那么就请从现在开始搜集印度艺术品吧。
文化传承复杂却又独特的
印度现当代艺术
提起印度,人们往往会想起泰姬陵和孔雀王朝。对于印度的艺术品,更多人将目光投向古印度的金银器皿以及雕塑。对于印度现当代艺术,人们对于他们的熟悉程度显然无法和宝莱坞的印度电影相比。但是近两年来,印度艺术品市场急剧升温,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据印度驻华使馆透露,过去10年来,印度国内艺术品交易总收入的增长已经超过了485%,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4年,很多印度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再创新高,尤其是拉扎的大作,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350万美元的高价。
来沪出席活动的印度新德里大学教授拉赫曼·苏索认为,印度现当代艺术品受到关注,是因为一批移居海外、收入日渐丰裕的印度裔人士,他们视艺术投资为回馈国家的一种途径,进而带动起由印度企业家为主导的艺术投资热。据苏索介绍,国际市场对印度艺术品有兴趣源于20世纪90年代伦敦和纽约举行的相关拍卖活动。参照其他亚洲市场的发展历程,现在印度艺术品市场还处于起步状态。印度进步主义流派大师的作品目前售价仍徘徊在10万美元左右,而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发展时间较长的艺术市场中大师的作品早已在25万至75万美元之间。无论从作品数量还是金额上说,海外印度裔人群都成为市场中印度艺术品的购买主力。这使得很多市场人士看好印度艺术品的未来。
说起印度现代艺术,就不能不说她独特的发展脉络。卢沉对记者表示,印度现当代艺术与印度国家的民族觉醒和政治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进步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艺术家们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且不断寻求绘画语言的变化和突破。
在20世纪初,“孟加拉画派”的艺术家们强烈反对长期以来对西方绘画的盲目崇拜,这使得当时的艺术家们开始探索印度古代壁画和细密画,也为后来的“民族主义——现代主义的印度艺术”奠定了基础。发展到40年代末至50年代,受到尼赫鲁国际主义影响,绘画与雕塑作品主要呈现出表现主义风格,与此同时又融合了印度传统的雕塑、壁画、细密画等多种民间艺术元素。随后,抽象主义、立体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风格兴起,印度艺术家们不断地从本土的文化和传统元素中汲取灵感,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现代主义风格,譬如新坦多罗主义。到了70年代中后期,具象主义得到了复兴,艺术家们通过具体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批评与讽刺。如今的印度当代艺术,正呈现更加民族化和国际化融合的趋势。
中国人是印度市场大买家?
尽管对投资印度艺术品仍在投石问路,但中国收藏家很可能会成为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下一个大买家。林明哲借冷战结束收藏前苏联作品从而成为大收藏家的故事举世闻名,“中国人一向注意把握机遇,再加上中国艺术品价格一直领先印度,更加成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为其博物馆和艺术基金四处寻找藏品。一切不过是时间问题。”苏富比驻新德里业务代表瓦尔坦如此评价来自中国的收藏资本。
印度部分“先知”也认识到中国艺术展会的实力越来越强。近年来,印度艺术家屡次现身上海艺术展会和“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展会。中国香港的拍卖会也越来越突出印度艺术。这可能是中国收藏家拓展国际藏品的一部分,但同样也可能是博物馆,乃至中国艺术基金委托收集印度艺术品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但中国部分专家对于印度现当代艺术市场是否可以持续增长持有不同观点:以研究印度美术闻名的云南艺术学院教授张鹏就认为,印度面临着稳固艺术品市场增长的攻坚战,税收及官僚风气严重制约着这个脆弱的新兴市场。
张鹏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能够如此繁荣,与政府支持,给予适当自由度等因素都是分不开的,这些恰恰是近邻印度所缺乏的。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本国艺术品离境,从而保护本国艺术品收藏。但是如果想要接触西方艺术品市场,飞到香港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那里关税低,规则制度完善,佳士得和苏富比门庭若市,像高古轩那样的画廊也运作良好。
反观印度,其艺术品市场最大的障碍其实是印度政府。印度毕竟不是中国香港那样的免税天堂,也没有政府对于历史遗产保护的导向。艺术商业化受到印度官僚体制的严重制约。在印度,艺术品被看作是“税负最贵的奢侈品”。印度收藏家如果在国内购买一件艺术品仍然要承担很重的税款。张鹏说:“现在印度很多画廊宣称他们会尝试在印度本国以外的地方进行交易。形成了一个怪圈:如果你是从国外飞来的藏家倒还好,但是涉及本地买家,收藏成本反而大幅提升。”
多次出访印度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认为,一个成熟的市场还是要靠其优秀的艺术家以及“长线”的操作能力来表现,而不是依靠资本市场的涨跌确定艺术的好坏。“真正的收藏家是兼具眼光与耐心的,尤伦斯夫妇在中国艺术市场潜伏20多年,新近才转而收藏印度当代艺术品。据媒体粗略统计,这几年,尤伦斯夫妇从卖出的中国艺术品中已套现6亿多元人民币,而同期,他只卖了价值300万美元的印度艺术品”。当然,印度艺术市场正呈现类似改革开放之初的状态,即花500多元人民币收藏像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那样的作品,仍然不是痴人说梦。这里我们不禁要想起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收藏家乌利·希克说得一句话:“收藏的好,不如收藏的早。”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