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 《瑞雪》
尽管这两年艺术品市场疲态颇显,但名家名作的价格依旧坚挺。因此,有市场观察员指出,与其豪掷百万、千万买名家作品,不如开挖“有潜力艺术家”这一金矿,未来发展和升值空间更可期待。那么,事实是否如此?且看几位专家的辨析。
北京隆荣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 刘建业——
“有潜力艺术家”作品选择余地大未来收益高
当下收藏界开始关注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值得倡导。
一些名头很响的艺术家,一方面他们的作品价格已经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他们的作品数量稀少,因此,能够买下这些作品的人,少之又少。如果大家愿意将目光投向艺术造诣比较高、作品大有传世可能的中青年艺术家身上,无疑选择的余地将大为增加,未来的收益也更可期待。首先,选择这样的作品不用投入太多资金;其次,这一类作品比较多;第三,如果其中某位艺术家未来成为大师,他中青年时期的作品价格也必然水涨船高。比如李可染,在他名头未响的时候,他的作品就获得一些眼力不错的藏家的高度关注,今天这些藏家的后代自然是获益匪浅。
当然,收藏“有潜力艺术家”的作品,不能靠押宝,必须要有眼光,能够预测他们的作品未来依然站得住脚,至少五十年内是可以保值、升值的。
以我的经验,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看艺术家的功力。譬如画国画的,必须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和技法基础;二是看作品是否独具面目、有创新性,那种抄袭、因袭的作品必须弃之不顾;三是看作品的文化含量,主要从题字的书法功底和文采来进行考察。如果这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这样的国画家是大有发展前途的。反之,一些作品表面看起来还不错,但题字非常拙劣的,其作者恐怕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一些作品上的题名、题诗看起来很粗俗,也应该是被淘汰的。当然,用这三条法则去做判断,也要求藏家自己见多识广,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和审美修养。
另外,现在很多艺术家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拼命想各种办法自我炒作。因此,对所谓的“中国十大有潜力画家”或者“年度杰出画家”之类的名号,都要慎重分析。如果是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授予的,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对所谓的是谁的学生,有着怎样的师承,譬如自称是齐白石的再传弟子者等,则不应成为判断的依据。
画家、艺术评论家 梁江——
收藏“有潜力”作品并非正道
谈论这个话题,我们首先要问一问:收藏艺术品究竟是为了什么?虽然从行为上看差不多,但目的、诉求大有不同。有些藏家是为了欣赏、研究艺术品而收藏;有些藏家买艺术品则纯粹是为了增值、赚钱。
真正欣赏艺术品的人,他收藏是为了愉悦身心、陶冶性情、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从这个初衷出发,他不会过多关注艺术品是否值钱、能否赚钱,因为这属于商业上的问题,他只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件作品,能否引发共鸣。只要他出得起购买的价钱,无论是名家的作品还是“有潜力艺术家”的作品,甚至没有任何名气的艺术家作品,都是以适合自己为好。
如果只是艺术品市场上的“炒家”,那就需要问买名家作品好还是买“有潜力艺术家”的作品好了。这在我看来,更像是买股票,谁也给不了一个确凿的答案,需要自己去判断和冒险。名家的作品,大概有点像能源大股之类的,虽然已经达到一百元的高位,但预计很快能涨到一百二十元,稳赚的可能性大;而有发展空间的艺术家就类似潜力股,如果能在低价位时买进,很快涨起来,收益可能会非常大。但这是特别考验眼力的,藏家要充分了解艺术家的实力,要判断他的创作是否有发展余地,这就是所谓的潜力问题。虽然我也能给出一些常规的判断标准:譬如看艺术家的追求是否很执著;看艺术家是否具备较高的天分和创造力;看艺术家的涵养等,但对一个学者来说,要看得很清楚都不是件轻易的事情,对一名藏家来说,就更是很高的要求了,这其中还暗含着对艺术史的把握,对艺术发展的判断。何况一名艺术家的成功,其实更受到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可预知性,有的艺术家看着似乎挺有潜力,后来却有可能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有的艺术家开始似乎不上道,忽然有一天受到了某种刺激或启发,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这都是可能的事。尤其是市场炒作介入以后,乱花迷人眼的行情、内幕满天飞,下判断、做决定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因此,对于想在艺术品市场上淘金的人,专家能提供的建议确实不多;而如果藏家靠着一边买一边历练,等到练出了“火眼金睛”,恐怕交的学费也不少了,可见,这不应是收藏的一条“正道”。[NextPage]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徐子林——
“有潜力艺术家” 实属凤毛麟角
在当下的中国,“有潜力艺术家”实属凤毛麟角,名家的作品,也未必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因此,收藏什么样的作品,其实跟艺术家的年龄、名头没有太大关系。
作为策展人,我们的职责之一就是发现有潜力的艺术家。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策展人和批评家可谓是艺术界的“厉狗”,这里嗅嗅,那里闻闻,只为找到新鲜的艺术血液。比如我每周都会安排大量的拜访时间,一听到哪里有优秀的不知名艺术家,就很激动地跑去看,但说实话,能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一年也碰不到几个。在这个职业化、专业化的时代,作为一般藏家,想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砂砾中的金子,恐怕更不现实。艺术家能打动你的往往只是才情、激情,但这些感动人的事,与真正的艺术价值无关。譬如你看到的红色就跟批评家、策展人看到的红色是不同的,你根据的是个人观感,我们根据的是其在艺术史上是否重要、有没有价值,标准不一样。
收藏目前社会认可度比较高的名家作品,很多人会觉得安全感比较高,其实这条路也非绝对靠谱。今天,很多艺术家是依靠运作名噪一时,举个例子,像陈逸飞就很能运作,他说自己的作品就是要“专家点头,老百姓鼓掌,政府认同”,意思是有一定技法水准,在美感上雅俗共赏,还要讲主旋律,追求一种平衡关系,那也就是没有真正的艺术标准。上世纪80年代末,陈逸飞到了美国,选择的也是跟商业画廊合作,而不是专业的学术性画廊。无论他在国外画江南水乡,还是回国后画现代仕女,迎合的都是一种社会风尚。因此,一个艺术家爆得大名,很可能跟艺术没有什么关系。自陈逸飞去世后,他的画作价格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我们都知道,历史往往是会开玩笑的,这可以称为现世的回报和未来的嘉许。有的人在世时活得很辉煌,但迅速就被历史翻过去了;有的人在世时默默无闻,几十年后人们才发现他的伟大,典型的例子有黄宾虹。
所以,收藏艺术品一定要拨开表面的东西,看清艺术的本质,不要随波逐流,别人叫好你也跟着叫好。藏家首先要多看最优秀的作品,将收藏变成一件既有乐趣、又有价值观和判断力的事情,才能获得真正丰富的人生。可以说,藏家唯一的参考标准应该是高品位的美术馆。在西方,真正的大藏家所做的就是不断研究各大美术馆的收藏。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尚勇——
“穷玩”者话语不应主导艺术品市场
所谓的“有潜力”,其实是一个投资理财的概念,来自于“穷玩”者的话语。所谓“穷玩”,在我的定义里,就是今天很便宜地入手了一件艺术品,后来升值得很快,赶快卖掉,赚了很多钱。所有的穷玩者,他爱的不是艺术品,而是金钱。因此,这些人的意见不能看得太重,更不能主导艺术品市场。否则,他一天到晚推荐“黑马”,整个艺术品市场就会被搞乱。
在国内,“潜力派”的名号存在着太多忽悠的成分,这跟国内画廊体系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的画廊跟西方的画廊并非同一回事。西方的画廊承载的主要是向社会推荐新的美术价值、文化价值等职责,他们发现了新的优秀画家或者流派后,就会尽快向社会公众推介。不过,做这样的事是很难赚到钱的,属于“富玩”。而国内开办画廊的目的还是赚钱,还是属于“穷玩”,因此就很有可能把文化垃圾、艺术垃圾推荐给你。所以,藏家千万不要被所谓的“有潜力艺术家”所蒙蔽。
当然,收藏其实是有一个大的判断标准的,就是看哪部分作品将成为未来艺术品市场的主流?以去年拍卖市场的状况看,有着都市情节的作品正大量取代农业情节的作品,因为中国整个社会正逐步走向城镇化,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将如此,所以这种更替是必然的。而且,如果我们现在还拿农业情节的作品去跟世界对接,甚至还想影响、主导世界文化,怎么可能呢?有了这个大的方向,进一步追问到底是谁在创作这样的作品,目标就很明确了。另外,要收藏离自己的灵性体验最近的作品。从与自己同龄、有共同生活感受和审美倾向的艺术家中去寻找合适的作品,不要跟风,买下之后不喜欢,就是瞎买了。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