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读到国际两大拍卖行佳士得和蘇富比2014年拍卖业绩的年报,佳士得拍卖行2014年全年总成交额84亿美元,创出成立两百多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同比2013年的涨幅达17%。其中:现场拍卖的成交额约合68亿美元,同比涨幅15%;私洽业务成交额达到15亿美元,同比涨幅26%;电子商务总成交额3510万美元,同比涨幅60%;珠宝总成交额达到7.547亿美元,同比涨幅7%;2014年佳士得的买家中有30%是新晋买家。
蘇富比拍卖行2014年拍卖业务总成交额共计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也创历史新高。蘇富比拍卖行2014年买家群体中三分之一都是新客户,新客户交易额占成交总额20%。
有上述数据可见,2014年两家国际拍卖行的成交都超过了2013年,并且都创出了历史最好业绩。仅从现场拍卖的成交部分相对比,2014年佳士得的拍卖成交额超过蘇富比13.3%,这也是2012年以来,佳士得连续三年的拍卖成交额超过蘇富比。
一、两大拍卖行年内新闻层出不穷
3月19日,来自湖南的收藏家群体向纽约佳士得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皿方罍”,以促成这件青铜重器“身首合一,完罍归湘”。纽约佳士得经过积极沟通,终于促成买卖双方圆满达成协议。“皿方罍”器身被捐于湖南博物馆,使得分离近一个世纪的“方罍之王”最终身首合一。
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的春季拍卖会上,一件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
11月4日,在纽约蘇富比的一场拍卖会上,梵高的作品《雏菊与罂粟花》以5500万美金落槌,加上佣金为6176.5万美元(约合3.77亿元人民币),为内地影视大亨王中军买得。
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2014年秋拍中,一件“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在5000万元港币起拍,经过22分钟激烈竞争,最终花落刘益谦之手,加上佣金后的成交价为3.48亿港元。
面对这么好的经营业绩,2014年12月2日,佳士得却宣布CEO史蒂芬·墨菲将于2014年底离职;而在10 天前的11月21日,蘇富比董事会宣布公司现任CEO威廉·鲁普雷希特离职。其原因可能与2013年8月美国对冲基金投资人丹尼尔·勒布增持蘇富比股份,从而成为蘇富比拍卖行大股东有关。这位被业内称为“极端分子”的对冲基金经理,矛头直指蘇富比CEO,要求其“下课”。
二、佳士得年报中反映出的事实
由佳士得2014年年报可见,佳士得私人洽购业务成交额达到了15亿美元,同比涨幅26%。两大国际拍卖行的私人洽购业务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但真正被重点予以强调和开发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状况的不好,使得很多艺术品收藏家急于卖掉藏品,而买家也希望能够在拍卖场外低价拿到艺术品。佳士得的私恰业务量占到总业绩的17.9%,比起2013年佳士得私恰交易额12.3亿美元所占全部成交额比例的17.3%略有上升。
佳士得2014年电子商务总成交额达到3510万美元,同比2013年涨幅60%。涨幅很大,但其成交额只占拍卖成交额0.5%,远远难以与现场拍卖相抗衡。由此可见,即便是在佳士得248年历史的强势品牌支撑下,艺术品网络拍卖也还只是一种尝试性的“点缀”。当然。高增长率表明未来艺术品网络交易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而相比之下,蘇富比在网络拍卖模式的探索上则一直较为迟疑和滞后。2014年7月14日,蘇富比才宣布与全球电商领域巨头eBay合作,联手开创一种浏览、购买艺术品的网络平台。
珠宝首饰拍卖一直是佳士得的强项,在这一方面它持续领先于蘇富比。佳士得2014年全球珠宝总成交额达到了7.547亿美元,同比涨幅7%,占总成交额的9%,这个比例低于香港佳士得珠宝首饰的占比,香港佳士得春秋季珠宝拍卖常常占总成交额的20%左右。因此,内地珠宝拍卖20年来一直“有气无力”并不能说明亚洲人购买珠宝不如欧美人,只说明内地珠宝拍卖市场还有待时日和深入开发。[NextPage]
三、国际创新高,内地继续滑坡
国际拍卖行业绩近年来不断走高的原因,主要在于自2008年出现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逐渐转好的影响。从下面这个表格中,对比2007年和2009年的拍卖业绩,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国际金融危机对两大拍卖行的严重打击,业绩被腰斩,随后几年才逐步走出阴霾。到2013年,两大拍卖行基本恢复到了金融危机前的业绩水平。伴随着美国经济全面复苏,股市创新高,GDP“破5”,2014年,两家国际拍卖行也不约而同地都创了新高。
佳士得、蘇富比现场拍卖年成交额对照表
单位:亿美元
(表中数据包含拍卖佣金的收入,但不包括私人洽购和网络拍卖的成交数据)
为什么国际拍卖行的业绩在不断上涨创新高,而内地拍卖市场还在下滑中调整?类似地,笔者也常听到这样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股市都创新高了为什么中国A股还在半山腰?
首先,内地与国际上在金融和经济体制上并没有完全融合相通。因此,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内地的影响并不大。由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大,2009年的拍卖业绩被腰斩;而2009年内地的艺术品市场却在走向高峰,4件拍卖品成交过亿元,开启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破亿”时代。就艺术品市场本身来看,内地的拍卖企业只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只在中国国内经营,因此,在拍品资源和客户资源上与国际拍卖行交集并不多,可以说基本上属于不同的市场范畴,市场关联度和直接竞争并不很大。常有人拿佳士得和蘇富比的拍卖结果与内地直接对比,笔者以为,这没有多少可比性!
金融危机爆发后,佳士得、蘇富比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利用其二百余年经营历史、全球品牌的影响力,大力拓展私人洽购和网络拍卖的经营模式,以满足危机下客户的不同需求;两大拍卖行还努力向“金砖四国”等新经济热点国家地区渗透,将经营范围大力向中国、俄罗斯、印度、阿拉伯、东南亚等文化中心拓展。
而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但由于市场经营品种相对单一,企业品牌单薄,加之市场不够成熟,投资投机的人数多于收藏消费的人群,因此当2011年以后内地艺术品市场出现自然调整后,市场却缺乏足够的自愈能力,至今仍在底部徘徊。
谈到国际拍卖行、内地拍卖行业绩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时,古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先生认为,与国际上艺术品市场与股市成正相关不同,内地艺术品市场往往与A股成负相关。股市一好,拍卖市场的资金就会分流,内地2014年秋拍业绩明显下滑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充分暴露出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不成熟。朱绍良先生还认为,政府出台严厉的反腐倡廉政策,使得市场上对于“雅贿”用途艺术品的需求减少,也影响了拍卖市场的成交量。
法籍中国文物研究学者梁琏博士认为,内地拍卖市场中的“假拍”、“拍假”现象,使得许多潜在艺术品收藏者充满对于市场的恐惧而犹豫不决和止步不前,影响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进一步扩容和反弹力度。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