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年成交额达到世界第一。此后几年疯狂的数字背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引领风骚的不再是传统的行家,而换成了呼风唤雨的金融资本。市场快速扩容、参与者涌入,孕育着金融化的需求。如中国画廊协会会长、策展人程昕东所言:“现在的画廊,越来越需要更大规模的金融资本,因为艺术品行业面临的是国际化的竞争。”
民生银行曾在2012年专门做了个银行市场的报告。报告指出:61%的人会将资金放在不动产包括房产、艺术品和收藏品等。在商业银行看来,艺术品的收藏投资、消费市场无疑是一个香饽饽,但真正要去实施,问题依然多而复杂。
然而,在1月20日举行的首届中欧国信艺术金融高峰论坛上,民生银行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副总裁万晓芳却提到:“目前为止,还未产生一个公认的、成熟的艺术品金融模式。”
既然观望已久,缘何仍未牵手?原因很多,涉及法规、诚信、鉴定机构、专家团队、金融创新度等诸多方面。但究其根本,与会者认为问题在于,“如何在金融运作中对艺术品作价值判断”。
也正因此,目前除了艺术品抵押和艺术品基金之外,更进一步的金融创新还在萌芽状态。拍卖行、金融机构都曾做过尝试。“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处理方案”曾在3年前被视为金融创新而风光面世,仅仅一年不到,又以同样的速度销声匿迹。目前也有一些艺术基金和艺术品信托,但其成长偏于弱势。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认为,在操作层面上,艺术与金融结合要解决的问题有四个:艺术品的真实性、能够赎回或退还、稳健的增值性以及风险控制。
民生银行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万晓芳指出,国内现有的艺术金融产品无非两种:艺术品抵押和艺术基金。前者满足的是收藏者继续投资和流通的需求,但对于银行,抵押服务面临很大的风险和问题,最大的问题便是估价和变现。就艺术基金而言,这一类产品的存续期大约为2-3年,但艺术品市场需要长线投资,投资者则希望短期内获得回报,两者构成了矛盾。因而艺术基金也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金融化探索过程中,民生银行还对不同的艺术品门类做了细分。“艺术品的品类有瓷杂、中国书画和油画以及当代艺术。我们认为,中国书画和油画是非标准的,而瓷器和杂项的增长和价值相对比较好判断,相对是标准的。”万晓芳说道。
基于这样的认识,银行尝试了紫砂艺术基金以及玉石艺术品基金。这两个基金均支持年轻工艺师。
中铁信托副总裁孙毅将目光投注于信托产品。他认为:“文化艺术产品的资金需求,以自筹资金、社会融资、民间融资、金融贷款、信托基金等等。目前主要以自筹为主,金融进去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这中间,信托是一条可以尝试的路径。孙毅在会上指出,2010年艺术品市场在向顶峰攀爬之时,信托产品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当年发行的艺术品信托有10款,发行规模7.58亿元。2011年发展到了45款艺术品信托,规模为55亿元。2012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调整,艺术品信托相对下降,有34款产品,规模33.46亿元。
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国信证券正计划与中铁信托共同发起的一个艺术信托产品:国信艺术嘉1号。他们的初步设置是:是资金信托分为A类和B类。A类是资金信托,直接向投资人募集资金,用来买比较固定的金融产品,通过运作购买成熟金融产品获得一部分的收益。B类则是财产信托,通过评估价值之后,把艺术品加入信托中,再由专业机构进行保管、收藏和评价。再用A类资金产生的收益去支持B类的运作成本。A类、B类按照一定的分享B类资产拍卖成功之后的合理收益。万一运作失败,则将资金或财产退还给原来的提供者。
“资金信托与财产信托结合,创新度还是非常高的。对于艺术品,价值变现还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艺术品价格波动性非常大,是一个最大的难题。相较而言,信托可以作为嫁接保险、社会资金和银行资金的平台。这是信托的好处。”孙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编辑:杨晶)